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四质入声 [详注1][cù zú,终也][详注2][详注3][nǐ][动词][详注4][详注5]


注1:侄 zhí,《广韵》之日切《集韵》职日切,音质。坚也。又痴也,侄仡不前也。 又驺吾。《大传》谓之侄兽。 俗误以侄为姪字。
注2:节 叶子悉切。《陸機·答賈長淵詩》大辰匿暉,金虎習質。雄臣馳騖,義夫赴節。
注3:茁 《韵会》厥律切,音橘。《广韵》草芽也。又《集韵》竹律切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之出切。草名。葫䔞也。
注4:暨 音讫。姓也。吴有尚书暨艳。 又戟乙切,音疙。已也。
注5:鬻 叶余律切,音矞。《扬雄·司空箴》匪人斯力,匪政斯敕,流货市宠,而苞苴是鬻。 又叶职律切。《苏辙·钟山诗》老僧一身泉上住,十年扫尽人閒迹。客到惟烧柏子香,晨饥坐视山前鬻。
首字词组
乙夜乙乙乙榜乙醇乙种粒子乙状结肠乙干乙醛
乙科乙帐乙选乙部乙醚乙正乙烷乙力
乙酉乙第乙种射线乙酸乙弗乙旃乙字库乙烯
乙览乙鸟乙速孤乙脑乙炔乙更乙士 

词语解释:乙夜  拼音:yǐ yè
二更时候,约为夜间十时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“左右丞” 刘昭 注引 蔡质 《汉仪》:“凡中宫漏夜尽,鼓鸣则起,鐘鸣则息,卫士甲乙徼相传。甲夜毕,传乙夜,相传尽五更。”《旧唐书·李百药传》:“杂以文咏,间以玄言,乙夜忘疲,中宵不寐。”《资治通鉴·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》“ 羲 兄弟默然不从,自甲夜至五鼓” 元 胡三省 注:“夜有五更:一更为甲夜,二更为乙夜,三更为丙夜,四更为丁夜,五更为戊夜。” 清 赵翼 《邸抄》诗之二:“由来乙夜观今古,总作旋枢布政优。”
词语解释:乙科  拼音:yǐ kē
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。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,补郎中,乙科补太子舍人。《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,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。”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。《新唐书·韩休传》:“ 休 工文辞,举贤良……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,擢左补闕。”《文献通考·选举一》:“自 武德 以来,明经唯丁第,进士唯有乙科而已。” 清 周春 《辽诗话·杨晳》:“﹝ 杨晳 ﹞擢进士乙科,仕至宰相枢密使。”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,进士为甲科。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七四:“登乙科则亡姓氏,官七品则亡姓氏。”
词语解释:乙酉  拼音:yǐ yǒu
六十甲子第二十二位。例如:顺治二年,乙酉四月。——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又。例如:是岁乙酉五月。
词语解释:乙览  拼音:yǐ lǎn
语本 唐 苏鹗 《杜阳杂编》卷中:“ 文宗皇帝 ……谓左右曰:‘若不甲夜视事,乙夜观书,何以为人君耶?’”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。 宋 洪皓 《松漠纪闻续》:“今先定至官号,品次,职守,上进御府,以尘乙览,恭俟圣断。” 宋 洪迈 《〈容斋续笔〉序》:“贵人买以入,遂尘乙览。书生遭遇,可谓至荣。” 清 赵翼 《观文恭公》诗:“进御例奏名,得邀乙览烛。”
词语解释:乙乙  拼音:yǐ yǐ
(1).难出之貌。《说文·乙部》:“乙,象春艸木冤曲而出,阴气尚强,其出乙乙也。” 段玉裁 注:“乙乙,难出之貌。”《文选·陆机〈文赋〉》:“理翳翳而愈伏,思乙乙其若抽。” 李善 注:“乙,难出之貌,音轧。”乙乙,六臣本作“轧轧”,注:“乌入切。” 古直 《忆亡友朝露次残梦韵》:“忧心乙乙似抽丝,且自挑灯读楚词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五一回:“言必有物,不类《齐谐》,丝抽乙乙,杼轴予怀。” 冰心 《〈寄小读者〉四版自序》:“年来笔下销沉多了,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,总是不绝如缕,乙乙欲抽。”
(2).犹一一,逐一。 清 田雯 《缲车辞》:“初长如蚁今成蠒,乙乙上簇黄白满。”
(3).象声词。 唐 元结 《补乐歌十首》序:“诚不足全化金石,反正宫羽,而或存之,犹乙乙冥冥有纯古之声,岂几乎司乐君子道和焉?” 清 江炳炎 《摸鱼子》词:“盼不到,边鸿乙乙传书字。”
词语解释:乙帐  拼音:yǐ zhàng
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於是广开 上林 ……兴造甲乙之帐,络以 随 珠 和 璧,天子袭翠被、凭玉几,而处其中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其数非一,以甲乙次第名之也。”《汉武故事》:“帷幕垂流苏,以琉璃珠玉,明月夜光,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,其次为乙帐。甲以居神,乙以自御。”后因以“乙帐”指天子燕息之所。帐,帷幕。 清 洪亮吉 《万寿无疆颂》之二:“甲观辰启,乙帐夜陈。”
词语解释:乙第  拼音:yǐ dì
(1).别邸;别宅。《晋书·隐逸传·杨轲》:“﹝ 杨軻 ﹞既见 季龙 ,不拜;与语,不言,命舍之於 永昌 乙第。” 宋 秦观 《议论上》:“昔 少君 以甲第坏甚,於是营乙以舍族人。今乙第又坏……非计之得也。”
(2).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。《旧唐书·于邵传》:“ 独孤授 举博学宏词,吏部考为乙第,在中书升甲科,人称其当。”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凡进士,试时务策五道、帖一大经。经、策全通为甲第;策通四、帖过四以上为乙第。凡明法,试律七条,令三条,全通为甲第,通八为乙第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家世节录》:“以对策中犯副考 朱黄门 童蒙名, 黄门 不懌,置乙第。”
(3).即乙科。《旧唐书·吴通玄传》:“ 建中 初,策贤良方正等科, 通玄 应文词清丽,登乙第,授 同州 司户, 京兆 户曹。”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进士、明法,甲第,从九品上;乙第,从九品下。”详“ 乙科 ”。
词语解释:乙科  拼音:yǐ kē
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。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,补郎中,乙科补太子舍人。《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,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。”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。《新唐书·韩休传》:“ 休 工文辞,举贤良……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,擢左补闕。”《文献通考·选举一》:“自 武德 以来,明经唯丁第,进士唯有乙科而已。” 清 周春 《辽诗话·杨晳》:“﹝ 杨晳 ﹞擢进士乙科,仕至宰相枢密使。”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,进士为甲科。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七四:“登乙科则亡姓氏,官七品则亡姓氏。”
词语解释:乙鸟  拼音:yǐ niǎo
燕的别名。 宋 梅尧臣 《闻王景彝雪中禖祀还》诗:“坛场祠乙鸟,桑柘响阴梟。” 元 戴良 《秋兴》诗之四:“荒祠犹记双龙柱,坏埒曾传乙鸟坛。”
词语解释:乙榜  拼音:yǐ bǎng
(1).即乙科。 唐 殷尧藩 《下第东归作》诗:“辛勤几逐英雄后,乙榜犹然姓氏虚。”
(2).指举人。 元 戴良 《〈遯斋小稿〉序》:“ 至正 辛巳秋,以《春秋》试 浙 闈,仅中乙榜。考官翰林待制 柳公 有遗才之憾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传歌》:“下官 杨文驄 ,表字 龙友 ,乙榜县令,罢职閒居。”
词语解释:乙选  拼音:yǐ xuǎn
谓乙科选拔。 元 耶律楚材 《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》:“科名擢乙选,制策肯宸衷。”
词语解释:乙种射线  拼音:yǐ zhǒng shè xiàn
放射性物质衰变时,放射出来的乙种粒子流,有穿透能力,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,并能使气体电离,使照相胶片感光。也叫“β射线”
词语解释:乙速孤  拼音:yǐ sù gū
复姓。 北魏 有 乙速孤佛保 。见《北史·节义传》
词语解释:乙醇  拼音:yǐ chún
有机化合物,无色的可燃液体,有特殊的气味,溶于水、甲醇和乙醚,能溶解脂肪和树脂等。是由含糖的物质发酵分馏而得,也可用乙烯制取。乙醇在工业、农业和医药上用途都很广。是制造合成橡胶、塑料、染料等的原料,亦可作燃料、溶剂、消毒清洁剂、防腐剂。又名酒精,有的地区叫火酒。
词语解释:乙部  拼音:yǐ bù
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。 隋 以前称子部书为乙部, 唐 以后称史部书为乙部。《隋书·经籍志一》:“秘书监 荀勖 ,又因《中经》更著新簿,分为四部,总括群书,一曰甲部……二曰乙部,有古诸子家,近世子家、兵书、兵家、术数。”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上》:“四部者,甲乙丙丁之次也。甲部为经……乙部为史。” 清 钱大昕 《〈廿二史考异〉自叙》:“予弱冠时,好读乙部书,通籍以后,尤专斯业。” 汤用彤 《〈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〉跋》:“ 彤 幼承庭训,早览乙部。”
词语解释:乙酸  拼音:yǐ suān
醋酸
词语解释:乙脑  拼音:yǐ nǎo
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。一种人、畜共患的疾病,病原为病毒,主要由蚊子吸血传染,多发于八、九月间。
词语解释:乙种粒子  拼音:yǐ zhǒng lì zǐ
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高速运动的电子,带负电,运动速度高的接近光速。也叫“β粒子”
词语解释:乙醚  拼音:yǐ mí
有机化合物,醚的一种。无色易挥发的液体,有特殊气味,极易燃烧。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溶剂,医药上用作麻醉剂,安全性高,麻醉效力好。
词语解释:乙弗  拼音:yǐ fú
(1).鲜卑族一部落的名称。《晋书·秃发乌孤载记》:“ 乌孤 讨 乙弗 折掘 二部,大破之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安帝隆安四年》:“若逃归 姚氏 ,必为国患,不如徙置 乙弗 之间,使不得去。” 胡三省 注:“ 乙弗 ,亦 鲜卑 种,居 西海 。”
(2).复姓。 北魏 有 乙弗相 。见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
词语解释:乙炔  拼音:yǐ quē
有机化合物,无色有臭味的可燃气体。由电石和水作用生成。用来合成有机物质,又用于照明或高温燃烧。也叫电石气。
词语解释:乙状结肠  拼音:yǐ zhuàng jié cháng
降结肠和直肠之间肠的缩窄弯曲部,在真骨盆边缘处终于直肠
词语解释:乙正  拼音:yǐ zhèng
谓勾正词句的倒误。 清 俞樾 《诸子平议·吕氏春秋一》“人之情”:“两句传写互易……当乙正。” 郭沫若 《奴隶制时代·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》:“‘毋或弗敬’原作‘毋弗或敬’,乃误倒,今为乙正。”
词语解释:乙旃  拼音:yǐ zhān
复姓。 北魏 有 乙旃眷 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
词语解释:乙更  拼音:yǐ gēng
乙夜。《东观汉纪·明帝纪》:“﹝ 明帝 ﹞甲夜读众书,乙更尽乃寐。”详“ 乙夜 ”。
词语解释:乙夜  拼音:yǐ yè
二更时候,约为夜间十时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“左右丞” 刘昭 注引 蔡质 《汉仪》:“凡中宫漏夜尽,鼓鸣则起,鐘鸣则息,卫士甲乙徼相传。甲夜毕,传乙夜,相传尽五更。”《旧唐书·李百药传》:“杂以文咏,间以玄言,乙夜忘疲,中宵不寐。”《资治通鉴·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》“ 羲 兄弟默然不从,自甲夜至五鼓” 元 胡三省 注:“夜有五更:一更为甲夜,二更为乙夜,三更为丙夜,四更为丁夜,五更为戊夜。” 清 赵翼 《邸抄》诗之二:“由来乙夜观今古,总作旋枢布政优。”
词语解释:乙干  拼音:yǐ gàn
复姓。 北周 有 乙干贵 。见《周书·薛端传》
词语解释:乙烷  拼音:yǐ wán
有机化合物,无色无臭的可燃气体,稍溶于水、乙醇和乙醚,存在于天然气中,用来合成有机物质,也可以用做燃料。
词语解释:乙字库  拼音:yǐ zì kù
明 代内府仓库。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内府衙门职掌》:“乙字库,职掌奏本纸,票榜纸,中夹等纸,各省解到胖袄,以备各项奏领。”
词语解释:乙士  拼音:yǐ shì
古代称军旅中从事杂役的二等兵丁。《宋书·蒯恩传》:“ 高祖 征 孙恩 ,县差为征民,充乙士,使伐马芻。”
词语解释:乙醛  拼音:yǐ quán
有机化合物,醛的一种。无色易挥发的液体,有刺激性气味。是醋酸、合成树脂等生产的中间产物,用于有机合成,医药上用来制造镇静剂。
词语解释:乙力  拼音:yǐ lì
复姓。 北魏 有 乙力支 。见《魏书·勿吉传》
词语解释:乙烯  拼音:yǐ xī
有机化合物,无色的可燃气体,有甜香的气味。石油分解时产生大量的乙烯,所以也叫成油气。是制造乙醇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,又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