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十药入声 [yuè,哀乐][ě è,善恶][yuē][同着][jiáo jiào jué][ruò][sháo][jué xué][duó,测度][mò][zhuó bó][lüè][gě gè]崿[chāo chuò chuo][háo hé][肉膜,名词][tuò][bó][zé zuó][nüè yào][zhuó][屐、鞋][bó bo][lào luò][详注1][chāo zhuō,明亮][详注2][gè luò][详注3][nuò][lì luò][zuò]礿[sháo][hè][cuò,名词][gē kǎ luò][zhuó què][luò gé][详注4][详注5][zhuó jué][详注6][同托][详注7][音鹊。馺也。《类篇》行貌。]笿


注1:穫 音濩。《说文》刈谷也。草曰刈,谷曰穫。《易·无妄》不耕穫,不菑畬。《诗·豳风》八月其穫。 又陨穫,困迫失志貌。《礼·儒行》不陨穫于贫贱。《注》陨如萚之陨而飘零,穫如禾之穫而枯槁。
注2:格 《唐韵》古落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葛鹤切,音各。树枝也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历各切,音洛。篱落也。《前汉·鼌错传》谓之虎落。《扬雄·羽猎赋》谓之虎路。通作格。 又《类篇》曷各切,音鹤。格泽,妖星也。见《史记·天官书》。
注3:熇 《广韵》呵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黑各切,音郝。与謞同。《尔雅·释训》謞謞,崇谗慝也。《疏》引《诗》多将熇熇,多行惨毒之恶。謞熇音义同。《释文》謞虚各切。
注4:泽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达各切,音铎。格泽,星名,音鹤铎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格泽,星如炎火之状。
注5:昔 《集韵》仓各切,音错。粗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弓人》老牛之角紾而昔。《注》昔读为交错之错,谓牛角粗理错也。 又《韵补》叶息约切。《左思·咏史诗》当其未遇时,忧在填沟壑。英雄有迍邅,由来自古昔。
注6:躇 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敕略切,音鄀。《公羊傳·宣七年》躇階而走。《註》躇,猶超遽不順以次。《釋文》與踱同。
注7:嫋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日灼切《正韵》如灼切,音弱。长貌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妩媚姌嫋。
首字词组
乐府乐音乐歌乐曲乐沙乐户乐府令 
乐章乐正乐府诗乐感乐谱乐氏枣乐团 
乐钟乐舞乐器乐池乐请乐舞生乐坛 
乐工乐官乐师乐律乐队乐迷乐以忘忧 

词语解释:乐府  拼音:yuè fǔ
(1).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。起于 汉 代。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。 武帝 时定郊祀礼,始立乐府,掌管宫廷、巡行、祭祀所用的音乐,兼采民歌配以乐曲,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。乐府之名始此。参阅《汉书·礼乐志》
(2).诗体名。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,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,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。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、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,总成一书,题作《乐府诗集》。 宋 以后的词、散曲、剧曲、因配乐,有时也称乐府。
词语解释:乐章  拼音:yuè zhāng
(1).古代指配乐的诗词。后亦泛指能入乐的诗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居丧,未葬读丧礼,既葬读祭礼。丧復常,读乐章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乐章,谓乐书之篇章,谓诗也。”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 汉 自 东京 大乱,絶无金石之乐,乐章亡缺,不可復知。” 唐 韩愈 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宜定乐章,以告神明,东巡 泰山 ,奏功皇天。” 宋 张端义 《贵耳集》卷上:“自 宣 政 间, 周美成 、 柳耆卿 辈出,自製乐章。” 清 徐士銮 《宋艳·傅会》:“见二少年公子云:‘久诵公乐章,愿得公从容笑话。’”
(2).音乐名词。大型套曲如交响曲、奏鸣曲等的各有机组成部分。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,可以单独演奏。 郭沫若 《李白与杜甫·杜甫的阶级意识》:“﹝《三吏》《三别》﹞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六首诗,但也可以看为是在一个主题下分成六段的一部乐章。”
(3).泛指乐曲。 浩然 《艳阳天》第五一章:“农业社好像办喜事儿,请来一班子吹鼓手,演奏着动人心弦的乐章。”
词语解释:乐钟
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
词语解释:乐工  拼音:yuè gōng
歌舞演奏艺人。《晋书·乐志下》:“ 太元 中,破 苻坚 ,又获其乐工 杨蜀 等,闲习旧乐,於是四厢金石始备焉。” 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驾诣郊坛行礼》:“宫架前立两竿,乐工皆裹介幘如笼巾,緋宽衫勒帛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○三回:“又分付明天清早传儐相,传喜娘,传乐工,预备灯彩。” 朱自清 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舱里躲着乐工等人,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;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。”
词语解释:乐音  拼音:yuè yīn
(1).音乐。《史记·乐书论》:“不可须臾离乐,须臾离乐则姦邪之行穷内。故乐音者,君子之所养义也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瞿萨旦那国》:“众庶富乐,编户安业。国尚乐音,人好歌舞。”《明史·乐志一》:“乃命 鶚 更定庙享乐音,而逮治 沉居敬 等。”
(2).有一定频率,听起来和谐悦耳的声音。与噪音相对。 吴伯箫 《北极星·记一辆纺车》:“摇动的车轮,旋转的锭子,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,像演奏弦乐,像轻轻地唱歌。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,优美的。”
词语解释:乐正  拼音:yuè zhèng
(1).谓整理音乐篇章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曰:‘吾自 卫 反 鲁 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’” 邢昺 疏:“ 孔子 以 定 十四年去 鲁 应聘诸国, 鲁哀公 十一年自 卫 反 鲁 ,是时道衰乐废, 孔子 来还乃正之。”
(2).指音乐的正声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政象乐,乐从和,和从平……於是乎气无滞阴,亦无散阳,阴阳序次,风雨时至,嘉生繁祉,人民龢利,物备而乐成,上下不罢,故曰乐正。”
(3).古时乐官之长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乐正先升,北面立于其西。” 郑玄 注:“正,长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案《周礼》有大司乐、乐师,天子之官。此乐正,诸侯及士大夫之官,当天子大司乐……云长,乐官之长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颂赞》:“昔 虞舜 之祀,乐正重讚,盖唱发之辞也。”《宋史·乐志三》:“ 开封 布衣 叶防 上书论乐器、律曲……帝以乐律絶学, 防 草莱中习之尤难,乃补 防 为乐正。”
(4).复姓。 战国 时有 乐正克 。见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词语解释:乐舞  拼音:yuè wǔ
有音乐伴奏的舞蹈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以乐舞教国子,舞《云门》……《大武》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於是塞 南越 ,祷祠 太一 、 后土 ,始用乐舞。” 宋 王明清 《挥麈后录》卷一:“前三日,幸 太清 ,相视其所,曰:‘於此设次……於此乐舞。’”《明史·乐志一》:“乃考正四庙雅乐,命 谦 ( 冷谦 )较定音律及编鐘、编磬等器,遂定乐舞之制。”
词语解释:乐官  拼音:yuè guān
(1).古代掌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。《诗·周颂·有瞽》“有瞽有瞽” 毛 传:“瞽,乐官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 汉 兴, 制氏 以雅乐声律,世在乐官,颇能纪其鏗鏘鼓舞,而不能言其义。”
(2).指歌舞艺人。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王焕之》:“此辈皆潦倒乐官,所唱皆《巴人》《下俚》之词耳,岂《阳春》《白雪》之曲,俗物敢近哉!” 宋 王安石 《送李屯田守桂阳》诗之二:“荒山乐官歌舞拙,提壶沽酒聊一欢。”
词语解释:乐歌  拼音:yuè gē
亦作“ 乐謌 ”。 有乐器伴奏的唱歌。亦泛指歌曲。《仪礼·大射礼》“乃歌《鹿鸣》三终” 汉 郑玄 注:“《鹿鸣》《小雅》篇也。人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燕,讲道脩政之乐歌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:“声含宫商,肇自血气,先王因之,以制乐歌。” 宋 曾巩 《〈王平甫文集〉序》:“世皆谓 平甫 之诗宜为乐謌,荐之郊庙。”《宋史·乐志一》:“至 唐 有事太庙,每室乐歌异名。”
词语解释:乐府诗  拼音:yuè fǔ shī
古诗的一种体裁。可入乐歌唱。 姚华 《论文后编》:“於是郊祀、鐃歌、鼓吹、琴曲、杂诗之属,先后并起。其隶於乐官者,皆有声可歌,谓之乐府诗,略曰乐府。”参见“ 乐府 ”。
词语解释:乐府  拼音:yuè fǔ
(1).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。起于 汉 代。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。 武帝 时定郊祀礼,始立乐府,掌管宫廷、巡行、祭祀所用的音乐,兼采民歌配以乐曲,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。乐府之名始此。参阅《汉书·礼乐志》
(2).诗体名。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,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,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。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、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,总成一书,题作《乐府诗集》。 宋 以后的词、散曲、剧曲、因配乐,有时也称乐府。
词语解释:乐器  拼音:yuè qì
能发乐音、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凡为乐器,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,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。”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李子牟》:“向者吹笛,岂非王孙乎?天格絶高,惜者乐器常常耳。” 曹禺 《胆剑篇》第三幕:“他们纷纷敲打着乐器,低声诵读着求雨的祷文。”
词语解释:乐师  拼音:yuè shī
(1).《周礼》官名,为大司乐之副。《周礼·春官·乐师》:“乐师,掌国学之政,以教国子小舞。”《墨子·尚贤下》:“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,聋者而使为乐师。”
(2).以音乐为职业的人;音乐工作者。 唐 韩愈 《师说》:“巫医、乐师、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;士大夫之族曰师、曰弟子云者,则羣聚而笑之。”
词语解释:乐曲  拼音:yuè qǔ
音乐作品。统称演奏和歌唱之歌曲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十一》:“ 张文收 以为《十二和》之制未备。乃詔有司釐定,而 文收 考正律吕,起居郎 吕才 叶其声音,乐曲遂备。”《宋史·乐志六》:“今既亲诣室祼,其酌献,升殿所奏乐曲,恐不相协,宜命有司更製。” 丁玲 《杜晚香》:“可是在车站上又有了一列长长的队伍,在歌唱伟大的祖国的乐曲声中走过检票的地方。” 张贤亮 《灵与肉》:“大厅里响着乐曲,有几对男女跳起奇形怪状的舞蹈。”
词语解释:乐感  拼音:yuè gǎn
指人在创作、演奏、欣赏等音乐活动时因节奏,旋律等音乐要素产生的感觉和知觉。有时也专指对音乐的高低,强弱等特性的听辨能力
词语解释:乐池  拼音:yuè chí
(1).神话中的池名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二:“天子三日休於 玄池 之上,奏广乐三日而终,是曰 乐池 。” 南朝 宋 谢庄 《宋孝武宣贵妃诔》:“涉 姑繇 而环迴,望 乐池 而顾慕。”
(2).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,有矮墙与观众席隔开。
词语解释:乐律  拼音:yuè lǜ
即音律。指音乐上的律吕、宫调等。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:“帝使太常少卿 祖孝孙 以乐律授宫中音家,伎不进,数被让。” 元 吴莱 《张氏大乐玄机赋论后题》:“今 大晟 之乐律太高,乐声急矣。” 罗惇曧 《文学源流·论诗》:“然 史公 明云‘弦歌之以合韶武雅颂之音’,则三百五篇,皆可入乐。其删焉者,必其舛於乐律者也。”
词语解释:乐沙  拼音:yuè shā
当被搅动或践踏时发出乐音的沙子
词语解释:乐谱  拼音:yuè pǔ
歌谱或器乐演奏用的谱子。有工尺谱、文字谱、略号谱、五线谱和简谱等。《宋史·乐志一》:“上御 崇政殿 张宫县閲试,召宰执,亲王临观, 宗諤 执乐谱立侍。” 刘半农 《卖乐谱》诗:“ 巴黎 道上卖乐谱,一老龙锺八十许。” 丁玲 《梦珂》二:“表姊和 杨小姐 每天又挟着乐谱上学校去。”
词语解释:乐请  拼音:yuè qǐng
中国县名,在浙江省
词语解释:乐队  拼音:yuè duì
(1).古代泛指奏乐及歌舞的队伍。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:“女弟子队凡一百五十三人……二曰感化乐队,衣青罗生色通衣,背梳髻,繫綬带,三曰抛毬乐队,衣四色绣罗宽衫,繫银带,奉绣毬。”
(2).今指由演奏不同乐器的若干人所组成的奏乐集体。 杜鹏程 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一章:“各种鼾声直响,像个杂乱的乐队。”
词语解释:乐户  拼音:yuè hù
(1).封建时代供统治阶级取乐的人户,专门从事吹弹歌唱,名隶乐籍,户称“乐户”。其社会地位低贱。《魏书·刑罚志》:“诸强盗杀人者,首从皆斩,妻子同籍,配为乐户;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,魁首斩,从者死,妻子亦为乐户。”《隋书·裴蕴传》:“ 藴 揣知帝意,奏括天下 周 、 齐 、 梁 、 陈 乐家子弟,皆为乐户。” 元 关汉卿 《金线池》第三折:“贤弟不知,乐户们一经责罚过了,便是受罪之人,做不得大人妻妾。”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我谈“堕民”》:“况且看他们的职业,分明还有‘教坊’或‘乐户’的余痕,所以他们的祖先,倒是 明 初的反抗 洪武 和 永乐 皇帝的忠臣义士也说不定。”
(2).旧时妓院的别称。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径载到 武昌府 ,转卖与乐户 王 家。那乐户家里先有三四个粉头,一个个打扮的乔乔画画,傅粉涂脂,倚门卖俏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三回:“ 珍哥 年一十九岁……卖与不在官乐户 施良 为娼。”
(3).指民间乐手。 清 袁枚 《续新齐谐·喜婆》:“ 越郡 城有 惰民巷 者,居方里,男为乐户,女为喜婆。民间婚嫁,则其男歌唱,其妇扶持新娘。”
词语解释:乐氏枣  拼音:yuè shì zǎo
山东省 所产的一种名枣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枣》:“ 青州 有乐氏枣,丰肌细核,多膏肥美,为天下第一。父老相传云:‘ 乐毅 破 齐 时,从 燕 齎来所种也。’”亦称“ 乐毅枣 ”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乐毅枣》:“乐毅枣,产吾乡,大倍常枣,云是 乐毅 伐 齐 所遗种也。”
词语解释:乐舞生  拼音:yuè wǔ shēng
明 清 举行郊社之祭及祀 孔 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的合称。 明 制初皆选道童充任,后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弟。 清 制于儒童、生员中挑选。《明史·乐志一》:“ 太祖 克 金陵 ……先是命选道童充乐舞生。”参见“ 佾舞生 ”。
词语解释:佾舞生  拼音:yì wǔ shēng
清 代朝廷及文庙举行庆祀活动时充任乐舞的童生,文的执羽箭,武的执干戚,合乐作舞。又叫“乐舞生”,简称“佾生”。
词语解释:乐迷  拼音:yuè mí
对音乐有强烈爱好以至入迷的人
词语解释:乐府令  拼音:yuè fǔ lìng
古代主管音乐官署的长官,始立于 汉 代。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》:“ 汉惠帝 命 夏侯宽 为乐府令,及 武帝 采诗夜诵,其辞大备。” 鲁迅 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 孝惠 二年(前一九三年)使乐府令 夏侯宽 备其簫管,更名《安世乐》。”
词语解释:乐团  拼音:yuè tuán
演出音乐的团体。如:广播乐团、交响乐团等。
词语解释:乐坛  拼音:yuè tán
泛指音乐界。如:新歌评选是我国乐坛上的盛举。
词语解释:乐以忘忧  拼音:yuè yǐ wàng yōu
(1).谓因乐于道而忘记忧愁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 邢昺 疏:“发愤嗜学而忘食,乐道以忘忧。” 晋 皇甫谧 《高士传·法具》:“同郡 田羽 荐 真 曰:‘处士 法真 ,体兼四业,学穷典奥,幽居恬泊,乐以忘忧。’” 唐 韩愈 《答胡生书》:“谋道不谋食,乐以忘忧者,生之谓矣。”
(2).指因眼前的快乐而忘记了忧愁。 元 王实甫 《丽春堂》第三折:“渔夫,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,惊起那几行鸥鷺。似这等乐以忘忧,胡必归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