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七虞平声 [pū,铺盖][tú][wū,污秽][详注1][gū][yú][详注2][详注3][dū][fú][qú][fú][音于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动而愈出。][wū]洿[yú][xū][nú][同摹][拜也,动词][qú][wú wū][详注4][详注5][通逾][xū][chú]跿[音拘。《周礼·司救》刘昌宗读。][qú][详注6][详注7][直诛切,襌衣也。][qú,盤錯][wū][详注8][音儒。与嚅同。][详注9][详注10][hū]


注1:桴 无切,音敷。编竹木代舟也。大曰筏,小曰桴。《论语》乘桴浮于海。《管子·小匡篇》方舟投柎,乘桴济河。
注2:镂 龙珠切,音慺。剑名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赐子胥属镂之剑。《注》属镂,剑名。
注3:牾 音吾。獸名。◎按啎,俗刻誤作牾。前漢王莽傳:亡所牾意。後漢桓典傳:以牾宦官賞不行。楊子方言:適牾也。穆天子傳:白鹿一牾。皆啎字之譌。其善本原作啎。
注4:怃 音呼。大也。《诗·小雅》乱如此怃,叶上辜。《注》火吴反。《毛传》怃,大也。
注5:娄 《集韵》龙珠切《正韵》凌如切,音慺。曳也。《诗·唐风》子有衣裳,弗曳弗娄。
注6:呕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匈于切,音吁。《集韵》悦言也。《正韵》慈爱之声。《史记·韩信传》言语呕呕。《汉书》作姁姁。《集韵》同呴。 又《集韵》亏于切,音区。呕夷,水名。《周礼·呕夷释文》一音驱。 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春朱切,音枢。怒声。
注7:臑 音儒。《广韵》𡟓耎貌。《集韵》肱骨也。一曰衣名。襦者,本取臑义。
注8:芋 音于。草盛貌。又音吁。《扬子·方言》大也。《诗·小雅》君子攸芋。《注》香于反。又火吴反。或作吁。又陈有芋尹,见《左传》盖以鸟名官。
注9:溇 音慺。《说文》雨溇溇也。一曰小雨不绝貌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。
注10:驺 叶逡须切,音趋。《前汉·叙传》舞阳鼓刀,滕公厩驺。颖阴商贩,曲周庸夫。攀龙附凤,并乘天衢。又叶窗俞切,音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四时为马,阴阳为驺,乘云凌霄,与造化者俱。
首字词组
乎来乎而乎哉乎尔乎号   

词语解释:乎来  拼音:hū lái
语气助词。用于句末,表疑问和感叹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﹝ 伯夷 ﹞闻 文王 作,兴曰:‘盍归乎来?’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 孔子 在 陈 曰:‘盍归乎来?’”一説“来声,矣声通”,“来”读为“矣”。参阅 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释词》
词语解释:乎而  拼音:hū ér
(1).语气助词。用于句末,表示赞叹。《诗·齐风·著》:“俟我於著乎而,充耳以素乎而,尚之以琼华乎而!”
(2).“乎”和“而”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,因借以指文言。《剪灯馀话·田洙遇薛涛联句记》:“劝酬兼尔汝,讲论杂乎而。”杂乎而,谓口语夹杂文言。
词语解释:乎哉  拼音:hū zāi
(1).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 赐 也贤乎哉!夫我则不暇。’”《后汉书·郭泰传》:“ 林宗 起拜之曰:‘卿贤乎哉!’因劝令学,卒以成德。”
(2).语气助词。表疑问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”
(3).语气助词。表设问或反诘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将可乎哉?殆必不可。”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李法传》:“鄙夫可与事君乎哉?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。” 明 刘基 《书善最堂卷后》:“夫立言以明道,而求言於人者,将以正己之所学,言可以苟乎哉?” 清 梁章鉅 《归田琐记·郑苏年师》:“果尔则编修亦褊人耳,所论撰又足据乎哉!”
(4).语气助词。表祈使。 唐 韩愈 《送董邵南序》:“ 董生 勉乎哉!”
词语解释:乎尔  拼音:hū ěr
(1).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二三子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!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由 孔子 而来,至於今百有餘岁,去圣人之世,若此其未远也;近圣人之居,若此其甚也。然而无有乎尔!则亦无有乎尔!” 赵岐 注:“乎尔者,叹而不怨之辞也。”
(2).语气助词。表询问。《穀梁传·庄公三十年》:“何善乎尔?”
词语解释:乎号  拼音:hū hào
因处于困境需要援助而叫喊。 蔡元培 《以美育代宗教论》:“而一部分之沿习旧思想者,则承前説而稍变之,以 孔子 为我国之 基督 ,遂欲组织孔教,奔走乎号,视为今日重要问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