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七虞平声 [pū,铺盖][tú][wū,污秽][详注1][gū][yú][详注2][详注3][dū][fú][qú][fú][音于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动而愈出。][wū]洿[yú][xū][nú][同摹][拜也,动词][qú][wú wū][详注4][详注5][通逾][xū][chú]跿[音拘。《周礼·司救》刘昌宗读。][qú][详注6][详注7][直诛切,襌衣也。][qú,盤錯][wū][详注8][音儒。与嚅同。][详注9][详注10][hū]


注1:桴 无切,音敷。编竹木代舟也。大曰筏,小曰桴。《论语》乘桴浮于海。《管子·小匡篇》方舟投柎,乘桴济河。
注2:镂 龙珠切,音慺。剑名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赐子胥属镂之剑。《注》属镂,剑名。
注3:牾 音吾。獸名。◎按啎,俗刻誤作牾。前漢王莽傳:亡所牾意。後漢桓典傳:以牾宦官賞不行。楊子方言:適牾也。穆天子傳:白鹿一牾。皆啎字之譌。其善本原作啎。
注4:怃 音呼。大也。《诗·小雅》乱如此怃,叶上辜。《注》火吴反。《毛传》怃,大也。
注5:娄 《集韵》龙珠切《正韵》凌如切,音慺。曳也。《诗·唐风》子有衣裳,弗曳弗娄。
注6:呕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匈于切,音吁。《集韵》悦言也。《正韵》慈爱之声。《史记·韩信传》言语呕呕。《汉书》作姁姁。《集韵》同呴。 又《集韵》亏于切,音区。呕夷,水名。《周礼·呕夷释文》一音驱。 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春朱切,音枢。怒声。
注7:臑 音儒。《广韵》𡟓耎貌。《集韵》肱骨也。一曰衣名。襦者,本取臑义。
注8:芋 音于。草盛貌。又音吁。《扬子·方言》大也。《诗·小雅》君子攸芋。《注》香于反。又火吴反。或作吁。又陈有芋尹,见《左传》盖以鸟名官。
注9:溇 音慺。《说文》雨溇溇也。一曰小雨不绝貌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。
注10:驺 叶逡须切,音趋。《前汉·叙传》舞阳鼓刀,滕公厩驺。颖阴商贩,曲周庸夫。攀龙附凤,并乘天衢。又叶窗俞切,音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四时为马,阴阳为驺,乘云凌霄,与造化者俱。
共83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
末字词组
金乌屋上乌哀乌驯乌白头乌山乌三写成乌朝夕乌
阳乌寒乌旸乌三乌霜乌朝乌黑乌乌方光乌
樯乌渴乌屋乌白乌南乌素乌齐垒啼乌穷乌
鸟乌灵乌相乌何首乌依乌颜乌黑老乌吉乌
栖乌日乌晨乌兔乌头白乌豹月乌鼻青眼乌的脰乌
慈乌风乌织乌春乌一丈乌以玉抵乌伺风乌白颈乌
乌乌瞻乌鸦乌苍乌宪乌仁乌流火之乌白鱼赤乌
赤乌铜乌踆乌火乌射乌雅乌焉乌爱屋及乌
青乌三足乌丹乌柏乌驱乌东兔西乌意乌孝乌
童乌九乌秦乌白项乌赛乌楚乌朱乌盗乌

词语解释:金乌  拼音:jīn wū
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,因用为太阳的代称。 汉 刘桢 《清虑赋》:“玉树翠叶,上栖金乌。” 唐 李涉 《寄河阳从事杨潜》诗:“金乌欲上海如血,翠色一点 蓬莱 光。” 元 武汉臣 《冯玉兰》第二折:“看东溟渐升玉兔,早西山坠尽金乌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论文斋笔录·绝句》之二:“烛影摇红人未散,金乌腾彩已三竿。”
词语解释:阳乌  拼音:yáng wū
(1).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。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:“ 羲和 假道於峻歧,阳乌迴翼乎高标。” 李善 注:“《春秋元命包》曰:‘阳成於三,故日中有三足乌,乌者,阳精。’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丹阳上庸路碑》:“阳乌驭日,寧惧武賁之弓;飞雨弥天,无待期门之盖。” 唐 李白 《上云乐》:“阳乌未出谷,顾兔半藏身。”因用以借指太阳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《郢州晋安寺碑铭》:“落霞将暮,鲜云夕布,峯下阳乌,林生阴兔。”
(2).指天色。 唐 高彦休 《唐阙史·崔碣》:“﹝ 杨生 ﹞即又勉之曰:‘阳乌已晚,幸择良辰。’”
(3).鸟名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一·阳乌》﹝集解﹞引 陈藏器 曰:“阳乌出 建州 。似鸛而殊小,身黑,颈长而白。”
词语解释:樯乌  拼音:qiáng wū
桅杆上的乌形风向仪。也用以比喻飘忽不定的生活。 唐 杜甫 《登舟将适汉阳》诗:“塞雁与时集,檣乌终岁飞。” 宋 张先 《御街行·送蜀客》词:“纷纷归骑亭皋晚,风顺檣乌转。” 宋 苏轼 《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》之三:“生涯到处似檣乌,科第无心摘頷鬚。”
词语解释:鸟乌  拼音:niǎo wū
乌鸦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 师旷 告 晋侯 曰:‘鸟乌之声乐, 齐 师其遁。’” 杨伯峻 注:“鸟乌祗是乌。”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:“且鸟乌反哺报德,况於士邪!” 宋 范成大 《珠塘》诗:“林茂鸟乌急,坡长驴驮鸣。”
词语解释:栖乌  拼音:qī wū
晚宿的归鸦。 南朝 梁 王筠 《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》:“閶闔曖已昏,钩陈杳将暮。栖乌城上返,晚雀林中度。”
词语解释:慈乌  拼音:cí wū
(1).乌鸦的一种。相传此鸟能反哺其母,故称。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鲁僖公》:“仁鸟,俗亦谓乌,白臆者为慈乌,则其类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慈乌夜啼》诗:“慈乌失其母,哑哑吐哀音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三·慈乌》:“此鸟初生,母哺六十日,长则反哺六十日,可谓慈孝矣。” 阿英 《花鸟争奇》:“慈乌反哺,有母子爱。”
(2).指慈母。 明 汤显祖 《南柯记·得翁》:“奴便与繫书胡雁,怎教駙马不报慈乌?” 刘泽湘 《过西山辟支生墓》诗:“病榻慈乌号欲絶,覆巢鷇鸟慟无依。”
词语解释:乌乌  拼音:wū wū
(1).形容身体中穴位受针后气至之象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:“见其乌乌,见其稷稷,从见其飞,不知其谁。” 王冰 注:“乌乌,嘆其气至;稷稷,嘆其已应。”
(2).歌呼声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酒后耳热,仰天拊缶,而呼乌乌。”《文选·杨恽〈报孙会宗书〉》作“呜呜”。《北史·萧大圜传》:“披良书,採至賾,歌纂纂,唱乌乌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大厅后堂南窗负暄》诗:“端如拥褐茅檐下,祗欠乌乌击缶歌。” 清 赵翼 《题甘雨应期图》诗:“从此村甿企脚眠,準备乌乌歌击缶。”
词语解释:赤乌  拼音:chì wū
(1).古代传说中的瑞鸟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“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。”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 武王 伐 紂 ,观兵於 孟津 ,有火流於王屋,化为赤乌,三足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正纬》:“白鱼赤乌之符,黄金紫玉之瑞。”
(2).金乌。亦代指太阳。《初学记》卷三十引 三国 吴 薛综 《赤乌颂》:“赫赫赤乌,惟日之精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劝酒》诗:“天地迢迢自长久,白兔赤乌相趁走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七回:“到了那赤乌当午的时候,一轮火伞当空,无半点云翳。” 清 赵翼 《毒暑》诗:“毒暑今年甚,当空煽赤乌。”参见“ 金乌 ”。
(3).古氏族名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二:“天子西征。甲戌,至于 赤乌 之人,其献酒千斛于天子,天子使 祭父 受之,曰: 赤乌氏 先出自 周 宗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反祈招序》:“夫 瑶池 有白云之乡, 赤乌 为美人之地。”
词语解释:金乌  拼音:jīn wū
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,因用为太阳的代称。 汉 刘桢 《清虑赋》:“玉树翠叶,上栖金乌。” 唐 李涉 《寄河阳从事杨潜》诗:“金乌欲上海如血,翠色一点 蓬莱 光。” 元 武汉臣 《冯玉兰》第二折:“看东溟渐升玉兔,早西山坠尽金乌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论文斋笔录·绝句》之二:“烛影摇红人未散,金乌腾彩已三竿。”
词语解释:青乌  拼音:qīng wū
(1).指 青乌子 。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极言》:“﹝ 黄帝 ﹞相地理则书 青乌 之説。”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王景》“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,冢宅禁忌,堪舆日相之属” 唐 李贤 注:“葬送造宅之法,若 黄帝 、 青乌 之书也。”
(2).为堪舆家的美称。 唐 刘禹锡 《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》之三:“地得 青乌 相,宾惊白鹤飞。”
(3).指堪舆之术。 唐 王维 《能禅师碑》:“择吉祥之地,不待青乌;变功德之林,皆成白鹤。” 清 黄宗羲 《陈令升先生传》:“先生於书画古奇器,赏鉴无不精絶,而青乌、素问、龟卜、杂术,皆能言其理。”
(4).泛指堪舆学的书籍。 唐 柳宗元 《祭崔氏外甥女文》:“ 邙 阜有位,青乌载卜。” 清 陈瑚 《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》诗:“吟残丹叶空留恨,读遍青乌求疗饥。”
(5).借指风水宝地。 唐 杨炯 《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占白鹤,相青乌, 郑伯 所封,有 咸林 之采地; 晋侯 所輅,有 河 外之城邑。” 唐 陈子昂 《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》:“墨龟未食,青乌不封,权殯于某所,需吉兆也。”
(6).鸟名。即乌鸦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穷乌赋》:“异海鸥之去就,无青乌之是非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续集·支诺皋下》:“有顷,天曙,忽有青乌数十如雀,飞集墙上。”
(7).借指太阳。太阳又称金乌。 元 杨维桢 《寄张伯雨》诗:“每瞻湖上青乌去,不觉山中白兔驯。”按,青乌去,指太阳下山;白兔驯,指月亮东升。
(8).复姓。 汉 有 青乌子 。见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佚文》
词语解释:童乌  拼音:tóng wū
(1). 汉 扬雄 子。九岁时助父著《太玄》,早夭。事见 汉 扬雄 《法言·问神》。后因以指早慧而夭折者。 宋 苏轼 《悼朝云》诗:“苗而不秀岂其天,不使 童乌 与我《玄》。” 康有为 《赠龙冈先生》诗:“勿为 童乌 摧壮气,若为霜隼击高秋。”
(2).指早慧儿。 清 陈维崧 《虎儿行》:“鹤柴五日一休沐,膝下徧箸三 童乌 。”
词语解释:屋上乌  拼音:wū shàng wū
屋上的乌鸦。指推爱之所及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爱其人及屋上乌,恶其人者憎其胥餘。” 唐 杜甫 《奉赠射洪李四丈》诗:“丈人屋上乌,人好乌亦好。” 宋 苏轼 《送宋彭州迎侍二亲》诗:“东来谁迎使君车,知是丈人屋上乌。”亦省作“ 屋乌 ”。 明 张凤翼 《灌园记·计投太史》:“八口难供在粥饘,特地投庭院。敢祈慨然,倘念屋乌休弃捐。” 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同来我亦辞巢燕,暂止人犹爱屋乌。”
词语解释:寒乌  拼音:hán wū
寒天的乌鸦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愍衰草赋》:“秋鸿兮疏引,寒乌兮聚飞。”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从子永宁令诔》:“水鸣秋鹤,岸集寒乌。” 南唐 李煜 《更漏子》词:“惊塞雁,起寒乌,画屏金鷓鴣。”
词语解释:渴乌  拼音:kě wū
(1).古代吸水用的曲筒。《后汉书·宦者传·张让》:“又作翻车渴乌,施於桥西,用洒南北郊路,以省百姓洒道之费。” 李贤 注:“翻车,设机车以引水;渴乌,为曲筒,以气引水上也。” 唐 李白 《天马歌》:“尾如流星首渴乌,口喷红光汗沟珠。”《通典·兵十》:“渴乌隔山取水,以大竹筩去节,雄雌相接,勿令漏洩,以麻漆封裹,推过山外,就水置筒,入水五尺。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,当筩放火,火气潜通水所,即应而上。”
(2).犹金乌。太阳。 谭作民 《噩梦》诗:“ 飞亷 驰,渴乌驶,六合惛瞢万山紫。”
词语解释:灵乌  拼音:líng wū
(1).指太阳。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,故称。 唐 杨炯 《浑天赋》:“天鷄晓唱,灵乌昼踆。” 闽 徐夤 《日月无情》诗:“三尺灵乌金借耀,一轮飞镜水饶清。”
(2).指乌鸦。 南朝 梁 王台卿 《奉和望同泰寺浮图》:“仪凤异灵乌,金盘代仙掌。” 宋 梅尧臣 《灵乌后赋》:“灵乌,我昔閔尔之忠,告人之凶,遭人唾駡,於时不容。”
(3).喜鹊。喜鹊乌属,亦称乌鹊,俗称能报喜,故称。 宋 刘克庄 《沁园春·送包尉》词:“想慈颜望久,灵乌乍噪,新眉画就,郎马频嘶。”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三·鹊》
词语解释:日乌  拼音:rì wū
太阳。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,故称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与杨仆射书》:“昔分鼇命鳸之世,观 河 拜 洛 之年,则有日乌流灾,风禽骋暴,天倾西北,地缺东南,盛旱坼三川,长波含五岳。” 唐 方干 《感时》诗之二:“日乌往返无休息,朝出扶桑暮却迴。” 前蜀 杜光庭 《招友人游春》诗:“难把长绳繫日乌,芳时偷取醉功夫。”
词语解释:风乌
古代测风向的器具。 北周 庾信 《马射赋》:“华盖平飞,风乌细转。” 唐 李群玉 《湖阁晓晴寄呈从翁》诗之一:“风乌摇逕柳,水蝶恋幽花。” 宋 张先 《芳草渡》词:“千骑拥,万人随,风乌弄影画船移。”
词语解释:瞻乌  拼音:zhān wū
(1).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:“哀我人斯,于何从禄?瞻乌爰止,于谁之屋?” 毛 传:“富人之屋,乌所集也。” 郑玄 笺:“视乌集於富人之室,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。”后以比喻乱世无所归依之民。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太傅 陈蕃 、大将军 竇武 为阉人所害, 林宗 哭之於野,慟。既而叹曰:‘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瞻乌爰止,不知于谁之屋耳。’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编次》:“盖逐鹿争捷,瞻乌靡定,羣雄僭盗,为我驱除。是史传所分,真伪有别。” 柳亚子 《题钱剑秋〈秋灯剑影图编〉》诗:“逐鹿瞻乌事总非,东南王气欲安归。”
(2).泛指富人屋上的鸟。 宋 苏轼 《五色雀》诗:“我穷惟四壁,破屋无瞻乌。”
词语解释:铜乌  拼音:tóng wū
铜制的乌形测风仪器。亦称相风乌。《三辅黄图·台榭》:“ 长安 宫南有灵臺,高十五仞……有相风铜乌,遇风乃动。” 唐 卢照邻 《失群雁》诗:“欲随石燕沉 湘水 ,试逐铜乌绕帝臺。” 清 孙枝蔚 《立春后十日喜无大风》诗:“春江吾拟买兰橈,惟怕铜乌影动摇。”
词语解释:三足乌  拼音:sān zú wū
(1).古代传说中的神鸟。为 西王母 取食之鸟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载胜而穴处兮,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。”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楫 曰:“三足乌,青鸟也,主为 西王母 取食。”
(2).古代传说中的神鸟。祥瑞之鸟。《东观汉记·章帝纪》:“三足乌集 沛国 ,白鹿、白兔、九尾狐见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湿水》:“又按《瑞应图》有三足乌、赤乌、白乌之名。”《周书·明帝纪》:“丙申, 顺阳 献三足乌。八月甲子,羣臣上表称庆。”亦省作“ 三足 ”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甘露宵零於丰草,三足轩翥於茂树。” 李贤 注引《古今注》:“ 元和 二年,甘露降 河东 ,三足乌集 沛国 。” 晋 成公绥 《乌赋》:“若乃三足德灵,国有道则见,国无道则隐。”
(3).古代传说中的神鸟。日中之三足鸟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说日》:“儒者曰:日中有三足乌,月中有兔、蟾蜍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一百引《黄帝占书》:“日中三足乌见者,大旱赤地。”后因以指日。 唐 杜甫 《岳麓山道林二寺行》诗:“莲花交响共命鸟,金牓双廻三足乌。”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:“金榜廻乌,犹云日射黄金牓。三足乌,即日也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无端三足乌,团团光烁烁。安得 后羿 弓,射此一轮落。”亦省作“ 三足 ”。 唐 柳宗元 《跂乌词》诗:“无乃慕高近白日,三足妬尔令尔疾。”
词语解释:九乌  拼音:jiǔ wū
九个太阳。传说日中有三足乌,因以乌指代太阳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“虽有 羿 之知,而无所用之” 汉 高诱 注:“是 尧 时 羿 善射,能一日落九乌。” 南朝 梁 刘孝威 《结客少年场行》:“近发连双兔,高弯落九乌。” 元 吴昌龄 《张天师》第二折:“想当初 尧王 时有十个日头,被 后羿 在 崑崙山 顶上射落九乌,止畱的你一个。”
词语解释:哀乌  拼音:āi wū
(1).众星相聚貌。一说星名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其内五星,五帝坐。后聚十五星,曰哀乌郎位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“蔚然,曰郎位” 唐 司马贞 索隐:“ 徐广 曰:‘一云哀乌’。案:《汉书》作‘哀乌’,则‘哀乌’‘蔚然’皆星之貌状,其星为郎位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汉书五》:“郎位为星名,而哀乌乃众星相聚之貌…… 引之 曰:‘乌疑当作焉,字相似而误,哀焉,犹依然也;依然,犹蔚然也。蔚与依,皆众盛之貌。’”
(2).指失偶之乌。《禽经·乌》:“哀乌吟夜。” 张华 注:“乌之失雄雌则夜啼。”
(3). 唐 诸部郎官的别称。参见“ 哀乌郎 ”。
词语解释:哀乌郎  拼音:āi wū láng
唐 诸部郎官的别称。 唐 储光羲 《述韦昭应画犀牛》诗:“有我哀乌郎,新邑长鸣琴。” 宋 洪迈 《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……诸部郎通曰哀乌、依乌。”
词语解释:旸乌  拼音:yáng wū
太阳。古代神话云日中有乌,故称太阳为“暘乌”。 唐 韩愈 《讼风伯》:“暘乌之仁兮,念此下民,閟其光兮,不鬪其神。” 元 方回 《和陶渊明〈饮酒〉诗》之二十:“风雨骤冥晦,暘乌出还新。”
词语解释:屋乌  拼音:wū wū
见“ 屋上乌 ”。
词语解释:屋上乌  拼音:wū shàng wū
屋上的乌鸦。指推爱之所及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爱其人及屋上乌,恶其人者憎其胥餘。” 唐 杜甫 《奉赠射洪李四丈》诗:“丈人屋上乌,人好乌亦好。” 宋 苏轼 《送宋彭州迎侍二亲》诗:“东来谁迎使君车,知是丈人屋上乌。”亦省作“ 屋乌 ”。 明 张凤翼 《灌园记·计投太史》:“八口难供在粥饘,特地投庭院。敢祈慨然,倘念屋乌休弃捐。” 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同来我亦辞巢燕,暂止人犹爱屋乌。”
词语解释:相乌  拼音:xiāng wū
古代观测风向的仪器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宗庙歌》之十二:“鼓移行漏,风转相乌。” 清 吴伟业 《八风诗·南风》:“玉尺披图解愠篇,相乌高指 越 裳天。” 吴翌凤 注引《拾遗记》:“ 少昊 母曰 皇娥 ,游 穷桑 之浦。有神童称为帝子,与 皇娥 讌戏泛於海。以桂枝为表,结芳茅为族,刻玉为鳩置於表端,言知四时之候,今之相风,盖其遗象。” 张素 《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》诗:“ 皇娥 若肯偕游戏,便结芳茅作相乌。”
词语解释:晨乌  拼音:chén wū
初升的太阳。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,故以乌为日之代称。《南齐书·张融传》:“晨乌宿於东隅,落河浪其西界。”
词语解释:织乌  拼音:zhī wū
借指太阳。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,如织梭之往来,故称。乌,太阳的代称。《全唐诗》卷八六五载《襄阳旅殡举人诗》:“流水涓涓芹努芽,织乌西飞客还家。” 宋 苏轼 《和陶〈贫士〉》之一:“青天无今古,谁知织乌飞。” 清 赵翼 《苦热》诗:“雷公伏藏雨师避,惟有织乌当空恣腾掷。”参阅 宋 赵令畤 《侯鲭录》卷五。
词语解释:鸦乌  拼音:yā wū
亦作“鵶乌”。 即乌鸦。 唐 张鷟 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军行后, 幽州 界内鵶乌鴟鳶等并失,皆随军去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三·乌鸦》﹝释名﹞:“鸦乌,老雅。雅与鸦同。”参见“ 乌鸦 ”。
词语解释:乌鸦  拼音:wū yā
亦作“乌鸦”。鸟名。嘴大而直,羽毛黑色。 宋 范成大 《欲雪》诗:“乌鸦撩乱舞黄云,楼上飞花已唾人。” 明 王世贞 《过长平作〈长平行〉》:“乌鵶饱宿鬼车哭,至今此地多愁云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三·乌鸦》:“乌鸦大觜而性贪鷙。”
词语解释:踆乌  拼音:qūn wū
古代传说有三足乌居于太阳中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。” 高诱 注:“踆,犹蹲也。谓三足乌。”后因以“踆乌”借指太阳。 唐 黄滔 《秋色赋》:“踆乌减赫,顾兔添明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三》:“ 胶州 法南墅 尝偕一友登 日观 ……既而踆乌涌上, 南墅 谓其友曰:‘太阳真火,故入水不濡也。’” 鲁迅 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:“壮哉劲气亘天,踆乌退舍。”
词语解释:丹乌  拼音:dān wū
赤色之乌。古谓丹乌出,乃国之祥瑞。《文选·扬雄〈剧秦美新〉》:“若夫白鳩丹乌,素鱼断蛇,方斯薎矣。” 李善 注引《尚书帝验》:“太子 发 渡河,中流,火流为乌,其色赤。”《旧唐书·李德裕传》:“ 朝歌 未灭,而国流丹乌。”
词语解释:秦乌  拼音:qín wū
战国 末年 燕太子 丹 ,留质于 秦 。 丹 求归, 秦王 曰:“乌头白,马生角,乃许耳。” 丹 乃仰天叹,乌头即白,马亦生角。事见《燕丹子》。后因称乌鸦为“秦乌”。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记·诇约》:“叹西归难把 秦 乌守,向南栖空教 越 鸟留。”
词语解释:驯乌  拼音:xùn wū
驯顺的乌鸦。 汉 刘向 《古孝子传·文让》:“ 巴郡 文让 养母至孝。母死,不用僮僕之力,兄弟二人营筑其坟。坟土未足,耕一亩地为壤,蹔归取粮。羣鸟数千衔所作壤以著坟上,俄而成坟。”后以“驯乌”为表扬人子尽孝道的典故。 明 李东阳 《长洲朱氏孝门铭》:“﹝ 朱顥 ﹞父病痈,亲为吮涤。父丧当盛暑,负土成坟,哀痛推裂,致有驯乌之异。”
词语解释:三乌  拼音:sān wū
复姓。 汉 有 三乌群 。见《通志·氏族三》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在北齐与宗室书》:“ 三乌 五鹿 ,时事无恒; 东郭 西门 ,迁讹非一。”
词语解释:白乌  拼音:bái wū
白羽之乌。古时以为瑞物。《东观汉记·王阜传》:“甘露降,白乌见,连有瑞应。”《南史·范云传》:“时进见 齐高帝 ,会有献白乌,帝问此何瑞, 云 位卑最后答,曰:‘臣闻王者敬宗庙则白乌至。’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礼部一·胡忠安》:“其后,请贺白乌,贺白兔,贺騶虞,贺外国贡麒麟,十年之间,贡媚无虚日。”
词语解释:何首乌  拼音:hé shǒu wū
植物名。蓼科,多年生缠绕草本,本名交藤,根茎俱可入药。 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草木花果·何首乌》:“﹝何首乌﹞本曰夜合藤。昔有姓 何 人,见其叶夜交,异于餘草,意其有灵,採服其根,老而不衰,头髮愈黑,即因之名曰‘何首乌’也。一曰即其人姓名。”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:“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,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,何首乌有拥肿的根。”参阅 唐 李翱 《何首乌方录》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何首乌》
词语解释:兔乌
玉兔、金乌的简称。指月和日。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,月亮中有玉兔
词语解释:春乌  拼音:chūn wū
百舌鸟的别名。 宋 陆游 《昼卧闻百舌》诗:“閒眠不作 华胥 计,説与春乌自在啼。”自注:“ 江 南谓百舌为春乌。”
词语解释:苍乌  拼音:cāng wū
传说中的瑞鸟。《宋书·符瑞志中》:“苍乌者,贤君修行孝慈於万姓,不好杀生则来。” 唐 崔元翰 《徵应祥瑞表》:“白麞凝彩而雪暉,苍乌取象於天色。”
词语解释:火乌  拼音:huǒ wū
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 。相传其渡 河 后,“有火自上复于下,至于王屋,流为乌,其色赤。”事见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后因以“火乌”代指 周 朝的国祚。 唐 李贺 《白虎行》:“火乌日暗崩腾云, 秦王 虎视苍生羣。”
词语解释:柏乌  拼音:bǎi wū
栖宿于柏树上的乌鸦。 唐 丁仙芝 《戏赠姚侍御》诗:“繁霜晓幕鸣柏乌,待子兽炭然金炉。”参见“ 柏臺 ”。
词语解释:柏台  拼音:bǎi tái
(1).御史台的别称。 汉 御史府中列植柏树,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。事见《汉书·朱博传》。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。 清 时亦称按察使(臬台)为柏台。 唐 宋之问 《和姚给事寓直之作》:“柏臺迁鸟茂,兰署得人芳。” 宋 陆游 《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》:“未移桑荫之淹,入总柏臺之峻。” 清 赵翼 《芷塘南回谒我于扬州喜赠》诗:“改官柏臺笔如帚,白简威声震朝右。”参阅 元 黄溍 《日损斋笔记·杂辨》
(2). 柏梁台 的省称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奏记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 齐 石即抚,无待 巴 人之唱; 柏臺 已构,寧俟不才之。” 唐 李峤 《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》:“今日联章处,犹疑上 柏臺 。”
词语解释:白项乌  拼音:bái xiàng wū
见“ 白颈乌 ”。
词语解释:白颈乌  拼音:bái jǐng wū
白头颈的乌鸦。亦比喻穿白领衣服的人。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 支道林 入东,见 王子猷 兄弟,还,人问:‘见诸 王 何如?’答曰:‘见一羣白颈乌,但闻唤哑哑声。’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引作“白项乌”。参见“ 白颈 ”。
词语解释:白头乌  拼音:bái tóu wū
白头颈的乌鸦。 郭沫若 《星空·江湾即景》:“对岸的杨柳摇…摇…白头乌!十年不见了!柳阴下,浮着一群鸭子呀!”
词语解释:霜乌  拼音:shuāng wū
寒鸦。 唐 白居易 《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》诗:“烟雁翻寒渚,霜乌聚古城。”
词语解释:南乌  拼音:nán wū
古地名。 乌林 的别称。在今 湖北 洪湖县 东北,位于 长江 北岸。 三国 时 赤壁 之战, 乌林 亦为战地。 况周颐 《蕙风词话》卷五引 关镇 《玉蝴蝶·赤壁怀古》词:“扼腕炎灵,末季中原,大局尽入 当涂 。犹恃专场爪距,窘迫 南乌 。”
词语解释:依乌  拼音:yī wū
(1).星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郎位十五星,在帝坐东北。一曰依乌,郎府也。”
(2). 唐 代诸部郎官的别称。 宋 洪迈 《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……诸部郎通曰哀乌、依乌。”
词语解释:头白乌  拼音:tóu bái wū
白头乌鸦,传说中的不祥鸟。
词语解释:一丈乌  拼音:yī zhàng wū
五代 梁太祖 所乘乌马名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寇彦卿传》:“ 太祖 有所乘乌马,号‘一丈乌’,尝以赐彦卿。”后泛指一种良马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杏园春宴》:“末:‘有甚么好名儿?’丑:‘……一丈乌。’”
词语解释:宪乌  拼音:xiàn wū
御史台的别称。因御史台又称乌台、宪台,故以“宪乌”称之。《西游记》第六四回:“ 孤直公 亦顶针道:‘夫因侧叶称梁栋,臺为横柯作宪乌。’”参见“ 宪臺 ”、“ 乌臺 ”。
词语解释:射乌  拼音:shè wū
射日。乌,乌鸦。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,故以乌指称太阳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 羿 焉彃日,乌焉解羽。” 王逸 注:“《淮南》云:言 尧 时十日并出,草木焦枯。 尧 命 羿 仰射十日,中其九日,日中九乌皆死,堕其羽翼。” 清 陈梦雷 《西曹坐系书怀兼寄两弟》诗:“脱兔已非伤离罼,射乌偏误指啣环。”
词语解释:驱乌  拼音:qū wū
驱赶乌鸦。佛教有驱乌沙弥,指男孩修行者。《四分律·受戒揵度之四》:“佛问 阿难 :此小儿能驱乌,能持戒,能一食不?若能如是者,听令出家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孙子长徵君六十寿序》:“ 兔园 之师,驱乌之子,促膝引手,人人得至其前。”
词语解释:赛乌  拼音:sài wū
谓祭祀乌鬼以求福佑。 唐 元稹 《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》:“当时为我赛乌人,死葬 咸阳 原上地。”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乌鬼》:“按 稹 此诗,即是其妻为 稹 赛乌而得还家者,则 唐 人赛乌鬼自有来矣。”
词语解释:山乌  拼音:shān wū
鸦的一种。翼暗灰色带绿紫光,常成群,营巢树上。《尔雅·释鸟》:“鸀,山乌。” 郭璞 注:“似乌而小,赤觜。”
词语解释:朝乌  拼音:cháo wū
鸟名。 晋 傅玄 《走狗赋》:“邈朝乌之轻机兮,絶猛兽之逸轨。”《梁书·诸夷传·高昌国》:“有朝乌者,旦旦集王殿前,为行列,不畏人,日出然后散去。”
词语解释:素乌  拼音:sù wū
白乌。古时以为瑞物。《文选·班固〈东都赋〉》:“启灵篇兮披瑞图,获白雉兮效素乌。” 李善 注引《东观汉记》:“ 章帝 詔曰:‘乃者白乌神雀屡臻,降自京师也。’”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素乌爰止,淳精允藏。”
词语解释:颜乌  拼音:yán wū
古代传说中的孝子。 南朝 宋 刘敬叔 《异苑》卷十:“ 柬阳 颜乌 以纯孝著闻。后有羣乌衔鼓,集 颜 所居之村,乌口皆伤。一境以为 颜 至孝,故慈乌来萃。衔鼓之异,欲令聋者远闻,即於鼓处立县而名为‘乌伤’, 王莽 改为 乌孝 ,以彰其行跡云。”
词语解释:豹月乌  拼音:bào yuè wū
骏马名。 明 王志坚 《表异录·毛虫》:“ 张飞 有马名玉追,又曰豹月乌。”
词语解释:以玉抵乌  拼音:yǐ yù dǐ wū
见“ 以玉抵鹊 ”。
词语解释:以玉抵鹊  拼音:yǐ yù dǐ què
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崇礼》:“ 南越 以孔雀珥门户, 崐山 之旁以玉璞抵乌鹊。”抵,抛掷。后以“以玉抵鹊”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。 宋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十:“ 文忠 ( 欧阳修 )小草《秋声赋》《归鴈亭诗》,当为希世珍藏,而 思伸 乃得之老人家箱箧间,以苴藉綫纊者, 荆山 之人以玉抵鹊,非虚言也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叶九来锄经堂诗序》:“少时 叶 子 九来 以近刻诗见貽,开卷见 得下 叙,读之而叹。斯所谓 崐山 之人以玉抵鹊者耶?”亦作“ 以玉抵乌 ”。 北齐 刘昼 《新论·辩施》:“ 崐山 之下,以玉抵乌, 彭蠡 之滨,以鱼食犬,而人不爱者,非性轻财,所丰故也。”
词语解释:仁乌  拼音:rén wū
乌鸦的别名。传说 春秋 时 晋文公 焚林以逼 介子推 出山,有白鸦绕烟而噪,并集 子推 身旁,火不能焚。 晋 人称之为仁乌。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鲁僖公》:“或云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网罗,呼曰‘仁乌’。”
词语解释:雅乌  拼音:yǎ wū
鸟名。乌鸦的一种。雅,“ 鸦 ”的古字。《小尔雅·广鸟》:“小而腹下白,不反哺者,谓之雅乌。” 南朝 梁 萧统 《晚春》诗:“水曲文鱼聚,林暝雅乌飞。”
词语解释:东兔西乌  拼音:dōng tù xī wū
谓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,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,月亮中有玉兔,因以乌、兔代指日月。 宋 吴潜 《瑞鹤仙》词:“身世事,但难準,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词语解释:楚乌  拼音:chǔ wū
乌鸦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禽三·乌鸦》
词语解释:三写成乌  拼音:sān xiě chéng wū
同“ 三写易字 ”。 清 黄宗羲 《辩野史》:“去今五十餘年,耳目相接,其大者已牴牾如此。向后欲凭纸上之语,三写成乌,岂復有实事哉。” 清 任安上 《与吴拜经书》:“若两《会仙记》,邑中尚少副本,故未免传譌,何恠此事之三写成乌。”
词语解释:黑乌乌  拼音:hēi wū wū
乌黑貌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一:“ 丢儿 下厨房去盛饭,都是黑乌乌的,闻也闻不得,那里喫的?” 魏巍 《火线春节夜》:“阵地上,山草燃烧过的地方,还是黑乌乌的。” 杜鹏程 《平常的女人》:“她身边的大江里,停泊着许多黑乌乌的木船。”
词语解释:齐垒啼乌  拼音:qí lěi tí wū
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丙寅晦, 齐 师夜遁。 师旷 告 晋侯 曰:‘鸟乌之声乐, 齐 师其遁。’”后因以“齐垒啼乌”为敌军败逃的典实。 唐 贺朝 《从军行》:“始看 晋 幕飞鹅入,旋闻 齐 垒啼乌声。”
词语解释:黑老乌  拼音:hēi lǎo wū
乌鸦。《元朝秘史》卷三:“我如个黑老乌般,命分里祗可喫残皮。”
词语解释:鼻青眼乌  拼音:bí qīng yǎn wū
同“ 鼻青眼肿 ”。 古华 《水酒湾纪事》:“若不趁早回头……肯定有跌大跤子、鼻青眼乌的时候!”
词语解释:伺风乌  拼音:sì fēng wū
古代的一种风向标。 五代 马缟 《中华古今注·伺风乌》:“ 夏禹 所作也,禁中置之,以为恒式。”参阅 清 陈元龙 《格致镜原·乾象三·相风》
词语解释:流火之乌  拼音:liú huǒ zhī wū
武王 伐 纣 时预兆王朝勃兴的赤乌。 宋 苏舜钦 《符瑞》:“ 尧 、 舜 、 禹 、 汤 、 文 、 武 ,皆以正德为受命之符,至於‘陈大电、大虹、巨迹、白狼、流火之乌,皆诡譎阔诞,其可羞也。’所言大概如此。”参见“ 流火 ”。
词语解释:流火  拼音:liú huǒ
(1).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於七月之中,有西流者,是火之星也,知是将寒之渐。”火指大火星(即心宿)。夏历五月的黄昏,火星在中天,七月的黄昏,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。后多借指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。 晋 潘岳 《秋兴赋》:“听离鸿之晨吟兮,望流火之餘景。” 唐 刘言史 《立秋》诗:“兹晨戒流火,商飈早已惊。” 清 周亮工 《同张林宗先生秋郊坐月》诗:“流火初惊序,閒园报早秋。”
(2).相传 周武王 伐 纣 ,渡 孟津 ,有白鱼入王舟,有火覆盖 武王 帷幕,变为赤乌飞去。见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后用“流火”指为王朝勃兴之典。《南齐书·祥瑞志》:“夫流火赤雀,实纪 周 祚,雕云素灵,发祥 汉 氏, 光武 中兴,皇符为盛, 魏 膺 当涂 之讖, 晋 有石瑞之文,史笔所详,亦唯旧矣。” 唐 柳宗元 《为王京兆皇帝即位礼毕贺表》:“ 周王 谢流火之符,《鲁史》愧书云之典,食毛含齿,欢抃无穷。”《宋史·礼志十一》:“昔者流火开祥, 周发 荐 文王 之号;黄星应运, 曹丕 扬 魏祖 之功。”
(3).丹毒的俗称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·痹病总括》“风胜行痹痛”注:“其风邪胜者,其痛流走,故曰行痹……近世曰痛风,曰流火,曰歷节风,皆行痹之俗名也。” 阿英 《敌后日记·一九四二年八月五日》:“晨 厚康 来告, 毅儿 ‘流火’又发。”
词语解释:焉乌  拼音:yān wū
“焉”“乌”二字形似,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。 宋 宋祁 《代人乞出表》:“辨色立朝,足居多於跛倚;书思记命,目不辨於焉乌。”参见“ 乌焉 ”。
词语解释:乌焉  拼音:wū yān
乌、焉字形相似,容易致误。泛指文字讹误。《事物异名录·书籍·书讹》引 宋 董逌 《除正字谢启》:“乌焉混淆,鱼鲁杂揉。” 清 鲍廷博 《〈履斋示儿编〉跋》:“﹝ 卢文弨 、 孙志祖 ﹞互相讐勘,不特尽扫乌焉之误;於 履斋 千虑之失,亦时时有所纠正焉。”参见“ 乌焉成马 ”。
词语解释:意乌  拼音:yì wū
怒吼声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 项王 意乌猝嗟,千人皆废。”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:“意乌,恚怒声也。”
词语解释:朱乌  拼音:zhū wū
即赤乌。古以为瑞鸟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瑞石像铭》:“暠露淳腴,望凤盖而沾陛,此皆 舜 日未书, 尧 年罕降,岂直朱乌动色,玄秬相趣而已哉。”
词语解释:朝夕乌  拼音:zhāo xī wū
朝去暮归的乌鸦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;又其府中列柏树,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,晨去暮来,号曰‘朝夕乌’。”一说,“乌”为“鸟”之误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《汉书》御史府中列柏树,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,晨去暮来,号‘朝夕鸟’。而文士往往误作乌鳶用之。”
词语解释:方光乌  拼音:fāng guāng wū
指 清 代科举应试的字体。其体方正、光润,墨色乌黑。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,故又称“院体”、“馆阁体”。据传为历相 乾隆 、 嘉庆 、 道光 三朝的 曹振镛 所创。 康有为 《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》:“其楷法方光乌之尚,尤为费时。”
词语解释:穷乌  拼音:qióng wū
窘困的乌鸦。比喻穷困窘迫的人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穷乌赋》:“嗟穷乌之小鸟,意局促而驯扰。”
词语解释:吉乌  拼音:jí wū
乌鸦。以乌鸦为善禽祥鸟,故称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九二引 晋 成公绥 《〈乌赋〉序》:“夫乌之为瑞久矣。以其反哺识养,故为吉乌。”
词语解释:的脰乌  拼音:de dòu wū
白颈鸦。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于时 景 修饰 臺城 及 朱雀 、 宣阳 等门,童謡曰:‘的脰乌,拂 朱雀 ,还兴 吴 。’”
词语解释:白颈乌  拼音:bái jǐng wū
白头颈的乌鸦。亦比喻穿白领衣服的人。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 支道林 入东,见 王子猷 兄弟,还,人问:‘见诸 王 何如?’答曰:‘见一羣白颈乌,但闻唤哑哑声。’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引作“白项乌”。参见“ 白颈 ”。
词语解释:白颈  拼音:bái jǐng
(1).白项的乌鸦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 景帝 三年十一月,有白颈乌与黑乌羣鬭 楚国 吕县 ,白颈不胜,堕 泗水 中,死者数千。”
(2).泛指白项的水鸟。 唐 白居易 《过骆山人野居小池》诗:“红芳照水荷,白颈观鱼鸟。”
词语解释:白鱼赤乌  拼音:bái yú chì wū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 武王 渡 河 ,中流,白鱼跃入王舟中, 武王 俯取以祭。既渡,有火自上復于下,至于王屋,流为乌,其色赤,其声魄云。”后遂以“白鱼赤乌”为祥瑞之兆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指瑞》:“夫凤麟之来,与白鱼赤乌之至无以异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正纬》:“白鱼赤乌之符,黄金紫玉之瑞。”
词语解释:爱屋及乌  拼音:ài wū jí wū
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。语本《尚书大传》卷三:“爱人者,兼其屋上之乌。”《孔丛子·连丛子下》:“若夫顾其遗嗣,得与羣臣同受釐福,此乃陛下爱屋及乌,惠下之道。” 明 许自昌 《水浒记·投胶》:“他们都是你舅舅的相识,你何无爱屋及乌情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四回:“ 子存 宠上了小老婆,未免爱屋及乌,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。”
词语解释:孝乌  拼音:xiào wū
古人以为乌鸦幼雏长大后,能衔食哺养其母,故称“孝乌”。 宋 吴淑 《事类赋·鸟兽》:“伊莫黑之孝乌,实至阳之纯精。” 明 唐顺之 《朝谒长陵》诗:“寝园驯象守,松柏孝乌翔。”
词语解释:盗乌  拼音:dào wū
《汉书·循吏传·黄霸》:“吏出,不敢舍邮亭,食於道旁,乌攫其肉。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, 霸 与语道此。后日吏还謁 霸 , 霸 见迎劳之,曰:‘甚苦!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。’吏大惊,以 霸 具知其起居,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。”后以“盗乌”喻不易察觉之事。 北周 庾信 《故周大将军赵公墓铭》:“约法情推,繁辞埋遣。盗乌悬察,疑蛇立辩。”
共83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 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