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共238,分3页显示   1  2  3 下一页
首字词组
主人主公主掌主僧主事主后主有主师
主宾主父主臣主持主相主治主法主动
主簿主司主上主一主山主爵主方主国
主盟主将主静主管主领主馈主画主兵
主翁主人公主帅主妇主计主日主道主因
主张主者主鬯主诺主亲主命主衣主刀
主家主文主人家主义主守主判主奴主理
主人翁主第主名主祭主对主吏主信主户
主意主君主席主母主议主权主仆主潮
主客主宰主印主当主宫主见主谋主孟

词语解释:主人  拼音:zhǔ rén
(1).接待宾客的人。与“客人”相对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主人请见,宾反见,退,主人送於门外,再拜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二回:“这一根(酒筹)掣得好,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。” 巴金 《人民友谊的事业》:“到了十一点钟,似乎应当告辞了,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,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。”
(2).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使使往之主人,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。” 唐 豆卢复 《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》诗:“年年落第东归去;羞见 长安 旧主人。”
(3).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。《易·明夷》:“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,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” 晋 陶潜 《乞食》诗:“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” 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此皆以己族为主人,而使彼受吾统治,故一切可无异视。”
(4).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。 宋 无名氏 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诸盗入主人家,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节级哥哥,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。”
(5).用为学徒(或工人)对其产业主之称。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腊月主人食糕,学徒操持臼杵。”
(6).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客主人分》:“兵有客之分,有主人之分……客倍主人半,然可敌也。”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 曜 虽东征, 胤 犹守本。险阻路遥,为主人甚易。”
(7).主要人物;主体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且臣 朔方 将士,功効最高,为先帝中兴主人,是陛下蒙尘故吏,曾不别加优奬,却信嫉妬谤词。” 朱自清 《威尼斯》:“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,建筑在十一世纪,原是 卑赞廷 式,以直线为主。”
(8).指君主。 唐 韩愈 《祭穆员外文》:“主人信谗,有惑其下;杀人无罪,诬以成过。”
(9).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司徒主人……君臣不正,人道不和,国多盗贼,下怨其上,则责之司徒。”
词语解释:主宾  拼音:zhǔ bīn
(1).犹主次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辞义》:“故八音形器异而钟律同,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,徒闲涩有主宾,妍蚩有步骤。”
(2).主人和宾客。 宋 洪咨夔 《满江红·老人游东山追和俞贰卿词谨用韵》词:“把酒西风,浑莫问,主宾谁恶。”《镜花缘》第八三回:“鸡黍殷勤款洽,主宾情意堪嘉。”
(3).正宾。 宋 王禹偁 《射宫选士赋》:“其中也得为主宾,其争也是谓君子。”
词语解释:主簿  拼音:zhǔ bù
官名。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。其职责为主管文书,办理事务。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,参与机要,总领府事。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,但任职渐轻。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。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,或称典簿。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,为佐官之一。后省并。《南史·儒林传·伏曼容》:“﹝ 伏曼容 ﹞父 胤之 , 宋 司空主簿。”
词语解释:主盟  拼音:zhǔ méng
(1).主持会盟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 知武子 谓 献子 曰:‘我实不德,而要人以盟,岂礼也哉!非礼,何以主盟?’” 宋 王应麟 《困学纪闻·春秋》:“诸侯之主盟,自 齐桓 始也。”
(2).指倡导并主持某事。 宋 欧阳修 《试笔·苏子美蔡君谟书》:“自 苏子美 死后,遂觉笔法中絶。近年 君謨 独步当世,然谦让不肯主盟。” 宋 陆游 《寄别李德远》诗之二:“復古主盟须老手,勉追 庆历 数公间。” 明 叶宪祖 《鸾鎞记·闺咏》:“若使天下词坛,姐姐主盟,小妹佐之,那些做歪诗的措大,怕不剥了面皮。”
(3).指做媒。《警世通言·计押番金鳗产祸》:“﹝媒人﹞坐定道:‘闻知宅上小娘子要说亲,老媳妇特来。’ 计安 道:‘有甚好头脑,万望主盟。’”
(4).盟主,首领。《醒世恒言·杜子春三入长安》:“风月场中都总管,烟花寨内大主盟。”
词语解释:主翁  拼音:zhǔ wēng
(1).犹主人。与“客人”相对。 唐 吕岩 《题四明金鹅寺壁》诗:“闻此语,何欣欣。主翁岂是寻常人,我来謁见不得见,謁心耿耿生埃尘。”
(2).犹主人。与“仆人”相对。 宋 袁采 《袁氏世范》卷三:“婢妾与主翁亲近,或多挟此私通;僕辈有子,则以主翁籍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老苍头説:‘你新到我主翁家来,我们该请你吃三杯。’”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学徒进店,为学行贾;主翁不授书算,但曰‘孺子当习勤苦’。”
词语解释:主张  拼音:zhǔ zhāng
(1).主宰;作主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天其运乎?地其处乎?日月其争於所乎?孰主张是?孰维纲是?”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九:“我非天王,南岳神也,主张此地,汝何相侮?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二回:“父母早逝,虽有铭心刻骨之言,无人为我主张。”
(2).见解;主意。 唐 韩愈 《送穷文》:“各有主张,私立名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四回:“寨中头领主张不定,请兄长军师早早收兵回来,且解山寨之难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讯玉》:“母亲不要多虑,孩儿自有主张。”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五:“这些不消说都是他的主张。”
(3).提倡,扶持。 宋 欧阳修 《跋李翰林昌武书》:“嚮时 苏 梅 二子,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,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,奔走不暇。”《宋史·隐逸传·徐中行》:“富贵易得,名节难守。愿安时处顺,主张世道。” 鲁迅 《二心集·夏娃日记〉小引》:“ 美国 已成了产业主义的社会,个性都得铸在一个模子里,不再能主张自我了。”
(4).引申为接济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义仓赈济》:“望相公可怜见,主张些粮米,与奴家救济公婆之命。”
(5).筹办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散序》:“其有 何士参 者,为之酋帅,尤善主张筵席。凡今年纔过关宴, 士参 已备来年游宴之费,繇是四海之内,水陆之珍,靡不毕备。”
(6).犹支撑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:“却又不知 李 参军如何便这般惊恐,连身子多主张不住,只是个颤抖抖的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二回:“ 张辽 乘势掩杀, 袁尚 不能主张,急急引军奔回 冀州 。”
词语解释:主家  拼音:zhǔ jiā
(1).主持家事;治家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於是 婴 迺礼 文 ,使主家待宾客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 孙荣 主家不正,将亲兄弟另住。”
(2).公主之家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 偃 年十三,随母出入主家。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奉和咏舞》诗:“主家能教舞,城中巧画粧。” 唐 沉佺期 《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》诗:“主家山第早春归,御輦春游绕翠微。”
(3).主人家。《汉书·栾布传》:“数岁别去,而 布 为人所略卖,为奴於 燕 。为其主家报仇, 燕 将 臧荼 举以为都尉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 江居 道:‘若自家雇赁,须要投个主家。’” 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一章:“另外一些死驴的主家在互相诉说各人喂那驴的经过。”
(4).妻对夫的称呼。 明 高启 《题美人对镜图》诗:“自对犹怜况主家,春风一面断肠花。”《歧路灯》第二七回:“ 王氏 心中又喜又闷,喜的是男孩儿难得,闷的是平日不明不暗,人説主家没道理。”
词语解释:主人翁  拼音:zhǔ rén wēng
(1).对主人的尊称。 战国 楚 宋玉 《讽赋》:“臣尝出行,僕飢马疲。正值主人门开,主人翁出,嫗又到市,独有主人女在。” 唐 刘禹锡 《纥那曲词》:“愿郎千万寿,长作主人翁。” 明 刘基 《满江红》词:“笑村童不认主人翁,呼为客。”
(2).主人。 清 采蘅子 《虫鸣漫录》卷一:“成婚三日,壻竟执簿入肆,按籍而稽,居然自作主人翁矣。” 清 李伯元 《南亭笔记》卷十:“诸公将来皆 中国 主人翁也。” 朱德 《寄南征诸将》诗:“锦绣河山收拾好,万民尽作主人翁。”参见“ 主人 ”。
(3).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。 冰心 《晚晴集·从“五四”到“四五”》:“在这些小说里,给予他们的就只是灰色的阴暗的结局,问题中的主人翁,个个消沉了下去,憔悴了下去,抑郁了下去。”
词语解释:主人  拼音:zhǔ rén
(1).接待宾客的人。与“客人”相对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主人请见,宾反见,退,主人送於门外,再拜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二回:“这一根(酒筹)掣得好,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。” 巴金 《人民友谊的事业》:“到了十一点钟,似乎应当告辞了,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,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。”
(2).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使使往之主人,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。” 唐 豆卢复 《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》诗:“年年落第东归去;羞见 长安 旧主人。”
(3).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。《易·明夷》:“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,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” 晋 陶潜 《乞食》诗:“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” 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此皆以己族为主人,而使彼受吾统治,故一切可无异视。”
(4).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。 宋 无名氏 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诸盗入主人家,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节级哥哥,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。”
(5).用为学徒(或工人)对其产业主之称。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腊月主人食糕,学徒操持臼杵。”
(6).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客主人分》:“兵有客之分,有主人之分……客倍主人半,然可敌也。”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 曜 虽东征, 胤 犹守本。险阻路遥,为主人甚易。”
(7).主要人物;主体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且臣 朔方 将士,功効最高,为先帝中兴主人,是陛下蒙尘故吏,曾不别加优奬,却信嫉妬谤词。” 朱自清 《威尼斯》:“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,建筑在十一世纪,原是 卑赞廷 式,以直线为主。”
(8).指君主。 唐 韩愈 《祭穆员外文》:“主人信谗,有惑其下;杀人无罪,诬以成过。”
(9).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司徒主人……君臣不正,人道不和,国多盗贼,下怨其上,则责之司徒。”
词语解释:主意  拼音:zhǔ yì
(1).君主的心意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以反主意与同好争,其数不胜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承风指以苟容,揆主意而扶非者,諂人也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同开翰苑时名重,遍歷朝端主意深。”
(2).主旨。 宋 唐庚 《文录》:“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正统辩》:“而问之以《春秋》之大法,纲目之主意,则概乎其无以为言也。” 鲁迅 《坟·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》:“如《拗相公》开首虽说 王莽 ,但主意却只在引出 王安石 ,即其例。”
(3).主见;主张。 元 关汉卿 《四春园》第三折:“兄弟这一去必有个主意。” 明 高攀龙 《讲义·中庸之为德章》:“譬如行路者,胸中必有个主意,要到何处去,方可上路走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一回:“﹝ 金桂 ﹞心里倒没了主意,只是怔怔的坐着。”
(4).决定。 元 无名氏 《赚蒯通》第二折:“既然如此,你主意要去,令人与我将的那纸钱水饭过来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这件事尽都是我主意,不干四郎之事,你休埋怨他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四:“却是豪家主意,推他做个庵主。”
(5).用意,用心。 明 李贽 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且吾闻 金吾 亦人杰也,公切切焉欲其讲学,是何主意?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六回:“想此贼人,潜地退去,没头告示乱贴,此是计穷,必无主意,相公何必多虑。”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 郑虎臣 的主意,只教 贾似道 受辱不过,自寻死路。”
(6).办法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报録的内中有一个人道;‘在下倒有一个主意,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?’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五回:“若是 凤姐 前,他便早已献勤,説出许多主意、又查出许多旧例来,任 凤姐 拣择施行。”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十二:“他象被厨子提在手中的鸡,只知道缓一口气就好,没有别的主意。”
(7).创议。 宋 陆增祥 《重修卧龙寺记》:“岁次乙酉主意造碑住持僧 行遵 同本师 子温 立。”
(8).犹起意。 元 孙仲章 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他道你先主意。﹝旦云﹞是他先起意来。”
词语解释:主客  拼音:zhǔ kè
(1).官名。 战国 时已有此官,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,为九卿之一。 武帝 时称大鸿胪。 汉 成帝 尚书置客曹,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。 东汉 光武 分为南北主客二曹, 晋 分左右南北四主客, 南朝 单有主客, 唐 宋 因之。 明 置主客郎中员外郎,为礼部的属司,掌诸藩的朝贡,接待给事等事。 清 末废。 汉 时 匈奴 亦置此官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而使 郭吉 风告单于。既至匈奴,匈奴主客问所使, 郭吉 卑体好言曰:‘吾见单于而口言。’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一·六足龟》:“予在主客时见之。”
(2).主人与宾客。 唐 杜甫 《遣怀》诗:“舟车半天下,主客多欢娱。”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二》:“户无主客,以居者为簿,人无丁中,以贫富为差。” 老舍 《老张的哲学》十:“主客坐齐,不点菜饭,先唱二簧。”
(3).接待宾客。 宋 张齐贤 《洛阳缙绅旧闻记·梁太祖优侍文士》:“ 荀鹤 ( 杜荀鹤 )为主客者引入,令趋骤至阶陛下。”《二程语录》卷十六:“ 程子 葬父,使 周恭叔 主客。”
(4).货主与顾客。 清 顾张思 《土风录》:“贸易相与曰主客。”
(5).犹主顾。《何典》第四回:“若另寻主客,也终非久长之计。”
(6).主要的客人。 刘刚 《跟随朱副主席的日子》:“客人共有四个,上午就请来了,主客是敌两个团长,并无团副或副团长。”
(7).主要与次要。 清 杨伦 《杜诗镜铨·凡例》:“ 杜 集诸人酬唱诗附载集中者,向与本文平列,未免主客不辨,今改用低一格写。” 潘天寿 《听天阁画谈随笔·布置》:“画事之布置,须注意画面内之安排,有主客,有配合,有虚实,有疏密,有高低上下,有纵横曲折。”
(8).军事术语。指作战双方。 唐 李华 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主客相搏,山川震眩。”《孙子·谋攻》“倍则分之” 何 氏注:“主客力均,善战者胜也。” 清 夏爕 《中西纪事·朱贵庙碑》:“主客之地形既异、声援之犄角无闻。”
(9).文章的章法之一。又称主宾论。以本题主旨为主,以他物相衬为客。
词语解释:主公  拼音:zhǔ gōng
(1).臣下对君主的称呼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法正传》:“或谓 诸葛亮 曰:‘ 法正 於 蜀郡 太纵横,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’” 元 无名氏 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想 鸿门 会上主公有难。”《说唐》第五一回:“臣受主公大恩,虽粉骨碎身,难以补报。”
(2).仆役对其主人的尊称。《西游记》第五二回:“这贼猴真个是个地里鬼,却怎么就访得我的主公来也。”
(3).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。 唐 杜牧 《张好好诗》:“主公顾四座,始讶来踟躕。” 宋 梅尧臣 《依韵和许待制后园宴宾》:“闻道主公偏爱客,翻思当日醉沙场。”
词语解释:主父  拼音:zhǔ fù
(1).婢妾、仆役对男主人之称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妻使妾奉巵酒进之。妾知其药酒也,进之则杀主父,言之则逐主母,乃阳僵弃酒。” 唐 元稹 《将进酒》诗:“将进酒,将进酒,酒中有毒酖主父,言之主父伤主母。” 清 李伯元 《南亭笔记》卷五:“ 常熟 县奴訐告其主父。”
(2).作为妻对夫的敬称。 前蜀 韦庄 《秦妇吟》:“须臾主父乘奔至,下马入门痴似醉。”
(3).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让国于其子 惠文王 ,自号 主父 。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 李兑 之用 赵 也,饿 主父 百日而死。” 元 陈孚 《真定怀古》诗:“ 主父 故宫秋草合, 尉陀 荒冢莫烟平。”
(4). 汉 齐王 相 主父偃 的省称。《汉书·公孙弘等传赞》:“上方欲用文武,求之如弗及,始以蒲轮迎 枚生 ,见 主父 而叹息。” 晋 左思 《咏史》诗之七:“ 主父 宦不达,骨肉还相薄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赠吴之才》诗:“ 苏秦 游困羞妻嫂, 主父 居贫厌弟兄。” 明 高启 《赠薛相士》诗:“鼎食復鼎烹, 主父 世共伤。”
(5).复姓。 汉 有 主父偃 。
词语解释:主司  拼音:zhǔ sī
(1).主管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 长留 之山,其神白帝 少昊 居之……是神也,主司反景。” 郭璞 注:“日西入,则景反东照,主司察之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一回:“ 行者 道:‘你是四海龙王,主司雨泽,不来问你,却去问谁?’”
(2).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但主司冒利,规取赢息……侵蠹贫下,莫知纪极。”《唐律疏议·卫禁·宫内外行夜》:“诸宫内外行夜,若有犯法,行夜主司不觉,减守衞者罪二等。” 宋 欧阳修 《论葬荆王札子》:“皆为主司措置之失,致人因缘以为姦尔。”
(3).科举的主试官。 唐 李白 《送杨少府赴选》诗:“天子有盛才,主司得球琳。”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举人既及第,缀行通名,诣主司第谢。” 清 王应奎 《柳南随笔》卷二:“ 康熙 丁卯科, 江 南主司乃 北平 米汉雯 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主将  拼音:zhǔ jiàng
(1).国君和将帅。《六韬·阴书》:“主将欲合兵,行无穷之变,图不测之利……主以书遗将,将以书问主。”
(2).主要将领;统帅。《墨子·备梯》:“令賁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纮传》:“夫主将乃筹謨之所自出,三军之所繫命也。” 唐 杜牧 《上李太尉论江贼书》:“一千二百人分为四十船,择少健者为之主将。” 清 叶廷琯 《鸥波渔话·许若洲女史诗》:“死生随主将,筋骨老边沙。”
(3).喻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人。 毛泽东 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十二:“ 鲁迅 是 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。”
(4). 太平天囯 的官职。 太平天囯 洪秀全 《天朝田亩制度》:“并自己保升奏贬姓名,一同达於将帅、主将。” 郦纯 《太平天囯制度初探》第二章:“主将在初期官阶甚高,一八五一年八月向 永安 进军前设五军主将,以 萧朝贵 为前军主将……自一八六○年在主将之上设朝将、天将,主将地位便渐低落。”
词语解释:主人公  拼音:zhǔ rén gōng
(1).对主人(与“客人”相对)的尊称。《汉书·戾太子据传》:“主人公遂格鬭死。” 唐 韩愈 《咏灯花同侯十一》诗:“更烦将喜事,来报主人公。” 元 邓学可 《端正好·乐道》套曲:“主人公能得几遍价来往追游。”
(2).主人。 柳青 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二二章:“谁用工资也换不来他们给自己做活的这种主人公态度。”参见“ 主人 ”。
(3).文艺作品中的主角,即作品中作者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。 丁玲 《梦珂》:“因了她那瘦削,她那善蹙的眉峰,还得请她做个悲剧的主人公呢。”
词语解释:主人  拼音:zhǔ rén
(1).接待宾客的人。与“客人”相对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主人请见,宾反见,退,主人送於门外,再拜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二回:“这一根(酒筹)掣得好,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。” 巴金 《人民友谊的事业》:“到了十一点钟,似乎应当告辞了,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,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。”
(2).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使使往之主人,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。” 唐 豆卢复 《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》诗:“年年落第东归去;羞见 长安 旧主人。”
(3).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。《易·明夷》:“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,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” 晋 陶潜 《乞食》诗:“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” 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此皆以己族为主人,而使彼受吾统治,故一切可无异视。”
(4).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。 宋 无名氏 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诸盗入主人家,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节级哥哥,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。”
(5).用为学徒(或工人)对其产业主之称。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腊月主人食糕,学徒操持臼杵。”
(6).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客主人分》:“兵有客之分,有主人之分……客倍主人半,然可敌也。”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 曜 虽东征, 胤 犹守本。险阻路遥,为主人甚易。”
(7).主要人物;主体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且臣 朔方 将士,功効最高,为先帝中兴主人,是陛下蒙尘故吏,曾不别加优奬,却信嫉妬谤词。” 朱自清 《威尼斯》:“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,建筑在十一世纪,原是 卑赞廷 式,以直线为主。”
(8).指君主。 唐 韩愈 《祭穆员外文》:“主人信谗,有惑其下;杀人无罪,诬以成过。”
(9).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司徒主人……君臣不正,人道不和,国多盗贼,下怨其上,则责之司徒。”
词语解释:主者  拼音:zhǔ zhě
主管人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上曰:‘主者谓谁?’ 平 曰:‘陛下即问决狱,责廷尉:问钱穀,责治粟内史。’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南郊恩诏》:“主者详为条格,疾速施行。” 宋 张齐贤 《洛阳缙绅旧闻记·梁太祖优待文士》:“主者留之,不令私去。”
词语解释:主文  拼音:zhǔ wén
(1).指史官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 轩辕 之世,史有 仓頡 。主文之职,其来久矣。”
(2).主持考试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通榜》:“ 贞元 十八年, 权德舆 主文。”
(3).用以称主考官。 唐 黄滔 《翰林薛舍人启》:“ 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。” 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》:“如卷子考中,发过别房覆考,如称众意,方呈主文。”
(4).掌管文书;撰拟文稿。《红楼梦》第十五回:“﹝ 旺儿 ﹞急忙进城,找着主文的相公,假託 贾璉 所嘱,修书一封,连夜往 长安 县来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七回:“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主文,文书十件上去,倒有九件驳将下来。”
(5).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。 清 王应奎 《柳南随笔》卷五:“前 明 之季,吾邑有 张景良 者,少为巡捕衙书佐长,而从人幕中为主文。”
(6).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。 章炳麟 《序〈革命军〉》:“嗟乎!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,主文讽切,勿为动容。” 朱自清 《经典常谈·诗经》:“不直陈而用譬喻叫‘主文’,委婉讽刺叫‘譎諫’。说的人无罪,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。”参见“ 主文譎諫 ”。
(7).法律用语。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。
词语解释:主文谲谏  拼音:zhǔ wén jué jiàn
《诗大序》:“上以风化下,下以风刺上,主文而譎諫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,故曰风。” 郑玄 笺:“主文,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;譎諫,咏歌依违不直諫。”谓通过合乐的诗歌,以寓规劝之意。后泛称婉词规劝。 明 蔡汝楠 《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》:“悯时政得失,主文而譎諫,著之册而劝戒昭,播之诗而美刺显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宋比玉过访虞山》诗:“突兀长篇赋荔支,主文譎諫起人思。”参见“ 主文 ”。
词语解释:主文  拼音:zhǔ wén
(1).指史官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 轩辕 之世,史有 仓頡 。主文之职,其来久矣。”
(2).主持考试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通榜》:“ 贞元 十八年, 权德舆 主文。”
(3).用以称主考官。 唐 黄滔 《翰林薛舍人启》:“ 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。” 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》:“如卷子考中,发过别房覆考,如称众意,方呈主文。”
(4).掌管文书;撰拟文稿。《红楼梦》第十五回:“﹝ 旺儿 ﹞急忙进城,找着主文的相公,假託 贾璉 所嘱,修书一封,连夜往 长安 县来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七回:“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主文,文书十件上去,倒有九件驳将下来。”
(5).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。 清 王应奎 《柳南随笔》卷五:“前 明 之季,吾邑有 张景良 者,少为巡捕衙书佐长,而从人幕中为主文。”
(6).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。 章炳麟 《序〈革命军〉》:“嗟乎!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,主文讽切,勿为动容。” 朱自清 《经典常谈·诗经》:“不直陈而用譬喻叫‘主文’,委婉讽刺叫‘譎諫’。说的人无罪,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。”参见“ 主文譎諫 ”。
(7).法律用语。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。
词语解释:主第  拼音:zhǔ dì
(1).公主的住宅。《南史·贺琛传》:“ 琛 性贪嗇,多受賕赂;家产既丰,买主第为宅。为有司奏,坐免官。”《新唐书·窦怀贞传》:“方 太平公主 干政, 怀贞 倾己附离,日视事退,輒诣主第,刺取所欲。”
(2).泛称贵族之家。 唐 卢照邻 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玉輦纵横过主第,金鞭络绎向侯家。” 明 高启 《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》诗:“晚出银臺酒未消,侯家主第强相邀。”
词语解释:主君  拼音:zhǔ jūn
(1).对一国之主的称呼。《墨子·贵义》:“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?”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 乐羊 再拜稽首曰:‘此非臣之功也,主君之力也。’” 唐 元结 《元谟》:“或曰公知圣人之道。天子闻之,咨而问焉。公谢曰:‘臣生自山野……主君所问,臣安能知?请説所闻,惟主君听之。’” 唐 李商隐 《重有感》诗:“玉帐牙旗得上游,安危须共主君忧。”
(2).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宾继主君,皆如主国之礼。”《礼记·聘义》:“使者聘而误,主君弗亲饗食也,所以愧厉之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,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。”
(3).对卿大夫的称呼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,称主君。” 杜预 注:“比公於大夫。” 元 杨梓 《豫让吞炭》第一折:“﹝ 絺疵 云﹞某奉主人令,着我去请三家( 韩 、 魏 、 赵 )主君,来赴 兰臺 之宴。”
(4).对一家之主的称呼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失教之家,閽寺无礼,或以主君寝食嗔怒,拒客未通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不能忘情吟》:“故 素 将去,其辞也苦;骆将去,其鸣也哀。此人之情也,马之情也,岂主君独无情哉?”
(5).对人的敬称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﹝ 韩王 ﹞曰:‘寡人虽不肖,必不能事 秦 。今主君( 苏秦 )詔以 赵王 之教,敬奉社稷以从。’” 司马贞 索隐:“礼,卿大夫称主。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,褒而美之,故称曰主。”
(6).道家谓根本。《参同契》上篇:“应度育种,阴阳之原。寥廓恍惚,莫知其端。先迷失轨,后为主君。” 袁仁林 注:“倡先首动,则迷失柔顺之轨;居后处静,乃得阳之主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主宰  拼音:zhǔ zǎi
(1).主管;统治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四:“天道福善祸淫,这便自分明有箇人在里主宰相似。” 元 杜本 《和何得之见寄》诗:“春风谁主宰?客梦自清安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六回:“那 康王 昏昧不明,亦主宰天下。”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经验》:“这种传说,现在不能主宰人心了。”
(2).居支配地位者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天既好生,又是世界之主宰。” 郑振铎 《〈取火者的逮捕〉序》:“ 柏洛米修士 却宣言道:她为他所生的一子,将成天上之主宰。”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八:“他是她的天,她的命,她的一切,她的生活里的主宰。”
词语解释:主掌  拼音:zhǔ zhǎng
犹主管。《宋书·卢江王袆传》:“公不知惭惧,犹加营理,遣左右二人,主掌殯含。”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上》:“内库皆是 太宗 、 高宗 先代旧书,常令宫人主掌。” 宋 刘克庄 《方寺丞新第》诗之二:“按行花木皆僚友,主掌湖山即事权。”
词语解释:主臣  拼音:zhǔ chén
(1).君臣。 汉 贾谊 《新书·礼》:“主臣,礼之正也。” 南唐 韩熙载 《龙光院元寂塔碑》:“故得外契主臣,心归緇素。”
(2).喻主从关系。 程善之 《赠陈子松藤》诗:“我生与君俱不薄,相与造化相主臣。”
(3).犹言惶恐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上曰:‘苟各有主者,而君所主者何事也?’ 平 谢曰:‘主臣!陛下不知其駑下,使待罪宰相。’” 裴骃 集解:“ 张晏 曰:‘若今人谢曰“惶恐”也。’马融《龙虎赋》曰:‘勇怯见之,莫不主臣。’”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 唐 曰:‘主臣!陛下虽得 廉颇 、 李牧 ,弗能用也。’” 司马贞 索隐:“案 乐彦 云:‘人臣进对前称主臣,犹上书前云昧死。’” 宋 韩驹 《再次韵兼简李道夫》:“学道无疑怖,忧时有主臣。”原注:“《汉书》主臣,皇恐之貌。” 清 梁启超 《敬告我国民》:“率因新岁,布其区区。主臣!主臣!某顿首。” 章炳麟 《庚子拳变与粤督书》:“抵冒威严,不任主臣屏营之至。”
词语解释:主上  拼音:zhǔ shàng
臣下对君主的称呼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主上卑而大臣重,故主失势而臣得国。”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后数日, 陵 败书闻,主上为之食不甘味,听朝不怡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朋党论上》:“夫主上居深宫之中,与臣庶隔絶。常恐天下之欺己,而密以为防。”
词语解释:主静  拼音:zhǔ jìng
宋 明 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。渊源于古代儒家(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。”),并参杂佛、道的寂静无为思想。“主静”一语首由 周敦颐 在其《太极图说》中提出:“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,立人极焉。”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“无极”原来是“静”的,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“静”的,由于后天染上了“欲”,故须通过“无欲”工夫,以求达到“静”的境界(“无欲故静”)。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。
词语解释:主帅  拼音:zhǔ shuài
(1).统率全军的最高将领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“九月,入 杞 ” 晋 杜预 注:“不称主帅,微者也。” 前蜀 韦庄 《秦妇吟》:“ 陕州 主帅忠且贞,不动干戈惟守城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十一:“今乃欲以偏裨不受节制为无过,而却加罪主帅,实见事体未顺。”《解放日报》1984.5.7:“我不信服人云亦云的定论……决定性的错误在于败方主帅和将军们失去一瞬间的战机。”
(2).古代少数民族或部落的统治者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传》:“其俗少纲纪,国邑虽有主帅,邑落杂居,不能善相制御。”
(3). 南朝 称典籤、斋帅为“主帅”。《资治通鉴·宋孝武帝大明五年》:“ 休茂 性急欲自专, 深之 及主帅每禁之,常怀忿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主帅,典籤也。又斋内亦有主帅,谓之斋帅。”参见“ 典籤 ”、“ 斋帅 ”。
词语解释:主鬯  拼音:zhǔ chàng
(1).主掌宗庙祭祀。鬯,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。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三》:“付尔以承祧之重,励尔以主鬯之勤。” 宋 庄绰 《鸡肋编》卷下:“逮余主鬯之日,实乃秉钧之秋。”
(2).《易·震》“震惊百里,不丧匕鬯” 孔颖达 疏:“震卦施之於人,又为长子。长子则正体於上,将所传重,出则抚军,守则监国,威震惊於百里,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,守而不失也。”后因称太子为“主鬯”。 唐 柳宗元 《贺践祚表》:“主鬯彰孝恭之美,抚军著神武之功。”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上》:“ 平王 有圣德,定天下,又闻 成器 已下咸有推让,宜膺主鬯,以副羣心。”
词语解释:主人家  拼音:zhǔ rén jiā
(1).主人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 籍少公 已出 解 , 解 转入 太原 ,所过輒告主人家。”参见“ 主人 ”。
(2).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。 元 李元蔚 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从今日拜辞了主人家,绰着这过眼齐眉的枣子棍,依旧到杀人放火 蓼儿洼 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八回:“ 匡超人 道:‘因主人家託着选几篇文章,要替他赶出来发刻,所以有失问候。’”
(3).特指店主人。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﹝ 鲁达 ﹞下楼来叫道:‘主人家,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。’主人家连声应道;‘提辖只顾自去,但吃不妨。’”《水浒传》第二三回:“ 武松 敲着桌子叫道:‘主人家,怎的不来筛酒?’”
词语解释:主人  拼音:zhǔ rén
(1).接待宾客的人。与“客人”相对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主人请见,宾反见,退,主人送於门外,再拜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二回:“这一根(酒筹)掣得好,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。” 巴金 《人民友谊的事业》:“到了十一点钟,似乎应当告辞了,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,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。”
(2).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使使往之主人,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。” 唐 豆卢复 《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》诗:“年年落第东归去;羞见 长安 旧主人。”
(3).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。《易·明夷》:“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,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” 晋 陶潜 《乞食》诗:“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” 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此皆以己族为主人,而使彼受吾统治,故一切可无异视。”
(4).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。 宋 无名氏 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诸盗入主人家,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节级哥哥,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。”
(5).用为学徒(或工人)对其产业主之称。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腊月主人食糕,学徒操持臼杵。”
(6).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客主人分》:“兵有客之分,有主人之分……客倍主人半,然可敌也。”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 曜 虽东征, 胤 犹守本。险阻路遥,为主人甚易。”
(7).主要人物;主体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且臣 朔方 将士,功効最高,为先帝中兴主人,是陛下蒙尘故吏,曾不别加优奬,却信嫉妬谤词。” 朱自清 《威尼斯》:“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,建筑在十一世纪,原是 卑赞廷 式,以直线为主。”
(8).指君主。 唐 韩愈 《祭穆员外文》:“主人信谗,有惑其下;杀人无罪,诬以成过。”
(9).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司徒主人……君臣不正,人道不和,国多盗贼,下怨其上,则责之司徒。”
词语解释:主名  拼音:zhǔ míng
(1).确定名称、名分。《书·吕刑》:“ 禹 平水土,主名山川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其无名者,皆与作名。”《礼记·大传》:“同姓从宗,合族属;异姓主名,治际会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异姓,谓他姓之女来为己姓之妻,繫夫之亲,主为母妇之名。夫若为父行,则主母名;夫若子行,则主妇名。”
(2).当事者或为首者的姓名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 意 家居,詔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也,主名为谁。”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 恭陵 火灾,主名未立,多所收捕,备经考毒。” 李贤 注:“立,犹定也。时考问延火者姓名未定也。” 清 钱谦益 《春秋论》之一:“﹝ 赵盾 ﹞反而讨贼,则贼之主名 穿 也;反而不讨贼,则贼之主名 盾 也。”
(3).适当的名称、名义。 鲁迅 《坟·我之节烈观》:“他们是可怜人;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,做了无主名的牺牲。”
词语解释:主席  拼音:zhǔ xí
(1).主持筵席。《新唐书·韩偓传》:“ 偓 侍宴,与 京兆 郑元规 、 威远 使 陈班 并席,辞曰:‘学士不与外班接。’主席者固请,乃坐。” 宋 彭乘 《续墨客挥犀·上元夜张燕》:“使人諭 孙元规 ,令暂主席行酒。”
(2).指主筵席者。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乡饮酒礼》:“有粮长者,粮长为主席,无粮长者,里长为主席。”
(3).筵席中的主人席位。《警世通言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:“ 伯牙 推 子期 坐於客位,自己主席相陪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 次芳 挨 雯青 坐下, 山芝 坐了主席。”
(4).寺观的住持。《金史·食货志一》:“寺观主席亦量其貲而鬻之。” 明 高启 《送示上人序》:“其主席若 无言宣 、 白云聚 ,又皆贤而与余善。”
(5).主持会议的人。 赵树理 《邪不压正》三:“晚饭后,还是这四十来个人,开了布置斗争会。 元孩 是政治主任,大家推他当了主席。”
(6).某些国家的政府机关、党派或团体某一级组织的最高领导职位的名称。
词语解释:主印  拼音:zhǔ yìn
掌印。指担任官职。 唐 姚合 《武功县中作》诗:“主印三年坐,山居百事休。” 唐 许浑 《赠何处士》诗:“白头主印青山下,虽遇 唐 生不敢亲。”
词语解释:主僧  拼音:zhǔ sēng
佛寺的住持。 宋 苏轼 《东坡志林·记游庐山》:“旋入 开元寺 ,主僧求诗,因作一絶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 徽宗 南幸,还至 泗州 僧伽塔下,问主僧曰:‘僧伽傍,白衣持锡杖者何人?’”《金史·世宗纪上》:“﹝ 世宗 ﹞幸 华严寺 ,观故 辽 诸帝铜像,詔主僧谨视之。”
词语解释:主持  拼音:zhǔ chí
(1).掌管;作主。 唐 卢仝 《月蚀诗》:“辰星任廷尉,天律自主持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呼嵩》:“万岁出宫之后,外庭的事,既有 许进 父子主持,但不知宫内之事,付与何人掌管?” 陈毅 《岳麓山顶眺望》诗:“终到山河澄清日,主持华夏是人民。”
(2).犹主张,主意。 元 武汉臣 《玉壶春》第四折:“多谢你大恩人做主持。”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一·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名府》:“其母亦颇有主持,能得众。”
(3).支撑。 明 吕坤 《逝者吟》:“车轮千里行,恃轴为主持。”
(4).即住持。负责掌管寺院者的职称。《醒世恒言·佛印师四调琴娘》:“ 神宗 道:‘卿既为僧,即委卿协理斋事,异日精严戒律,便可作本寺主持。’”
词语解释:主一  拼音:zhǔ yī
专一;专心。《二程粹言》卷上:“主一之谓敬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九:“於无事之时,这心却只是主一。”参见“ 主一无适 ”。
词语解释:主一无适  拼音:zhǔ yī wú shì
专一,无杂念。《二程粹言》卷上:“或问 敬子 曰:‘主一之谓敬。何谓一?’子曰:‘无适之谓一。’”《论语·学而》“敬事而信” 宋 朱熹 集注:“敬者,主一无适之谓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○:“ 程子 所谓主一无适,主一只是专一。” 梁启超 《说常识》:“一国之中,但使能有少数仁人君子,挟主一无适之诚,行百折不回之气,以日夜与恶社会为不断之争鬭,而谓终不能征服之者,吾未之前闻。”
词语解释:主管  拼音:zhǔ guǎn
(1).主持管理。 宋 王禹偁 《谪居感事》诗:“县花聊主管,寺棘且羈縻。” 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内司官》:“内官散祗候,不记多数,各有所辖职名,主管事务。”
(2).掌管某种专门事务的职官。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六》:“ 熙寧 七年……令 杞 等提举,置都大提举及主管、同主管,各因其资品高下除授云。”《宋史·职官志十》:“ 宋 制,设祠禄之官,以佚老优贤……又有提举、提点、主管。”
(3).管家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一个开线铺的员外 张士廉 ……家有十万貲财,用两个主管营运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 蔡福 来到楼上看时,却是主管 李固 。各施礼罢, 蔡福 道:‘主管有何见教?’”
(4).指店铺掌事人。《古今小说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》:“新造一所房屋,令子 吴山 ,再拨主管帮扶,也好开一个舖。”
词语解释:主妇  拼音:zhǔ fù
(1).女主人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见主妇,主妇闔扉立于其内。” 郑玄 注:“主妇,主人之妇也。” 唐 韩愈 《示儿》诗:“主妇治北堂,膳服适戚疎。”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七:“ 常熟县 奴訐告其主父……迫主远遁,欲据有主妇。” 冰心 《我的学生》:“S是地道的 欧 美 主妇,忙里偷闲,花枝招展。”
(2).正妻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今臣之事王,若老妾之事其主妇者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祭杨凭詹事文》:“家缺主妇,身迁万里。”
词语解释:主诺  拼音:zhǔ nuò
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,称为“主诺”。 唐 陈子昂 《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》:“坐啸徒积,主诺空慙。” 唐 张说 《出湖寄赵冬曦》诗之二:“ 湘浦 未赐环, 荆门 犹主诺。”
词语解释:主义  拼音:zhǔ yì
(1).谨守仁义。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:“主义行德曰元。” 孔晁 注:“以义为主,行德政也。”
(2).对事情的主张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敢犯颜色,以达主义,不顾其身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其信从者,下自士大夫,上亦至将相而止,主义为逐 满 。”
(3).犹主旨,主体。 梁启超 《与林迪臣太守书》:“ 启超 谓今日之学校,当以政学为主义,以艺学为附庸。”
(4).以解释词义为主。 杨树达 《积微居小学述林·论小学书流别》:“世人分别小学书,谓《尔雅》主义,《説文》主形,《切韵》主音,是固然矣。”
(5).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。 丁玲 《韦护》第三章六:“你不是很讨厌我信仰的主义吗?为什么你又要爱我?”如:马克思主义;达尔文主义。
(6).一定的社会制度或政治经济体系。如:社会主义;资本主义。
(7).思想作风。如:自由主义;主观主义。
词语解释:主祭  拼音:zhǔ jì
(1).主持祭祀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传》:“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,名之天君。” 明 顾起元 《客座赘语·文庙主祭》:“上丁祀先师 孔子 ,礼部奏准, 南京 国子监祭酒主祭。”
(2).指主持祭祀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“却是寻那一位做个主祭?”
词语解释:主母  拼音:zhǔ mǔ
(1).太后。《韩非子·亡徵》:“不顾社稷之利,而听主母之令,女子用国,刑餘用事者,可亡也。” 陈奇猷 集释:“是主母指太后也。”
(2).婢妾、仆役对女主人之称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居三日,其夫果至,妻使妾举药酒进之。妾欲言酒之有药,则恐其逐主母也;欲勿言乎,则恐其杀主父也。於是乎详僵而弃酒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却説 王 家家僮们在县里打听消息,得知家主已在监中,唬得两耳雪白,奔回来报与主母。” 清 沉复 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汝主母特遣来耶?抑便道耶?” 老舍 《二马》第三段九:“ 拿破仑 (狗名)一眼溜着它的主母,一眼瞟着空中的白胡子‘老头儿’。”参见“ 主父 ”。
词语解释:主父  拼音:zhǔ fù
(1).婢妾、仆役对男主人之称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妻使妾奉巵酒进之。妾知其药酒也,进之则杀主父,言之则逐主母,乃阳僵弃酒。” 唐 元稹 《将进酒》诗:“将进酒,将进酒,酒中有毒酖主父,言之主父伤主母。” 清 李伯元 《南亭笔记》卷五:“ 常熟 县奴訐告其主父。”
(2).作为妻对夫的敬称。 前蜀 韦庄 《秦妇吟》:“须臾主父乘奔至,下马入门痴似醉。”
(3).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让国于其子 惠文王 ,自号 主父 。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 李兑 之用 赵 也,饿 主父 百日而死。” 元 陈孚 《真定怀古》诗:“ 主父 故宫秋草合, 尉陀 荒冢莫烟平。”
(4). 汉 齐王 相 主父偃 的省称。《汉书·公孙弘等传赞》:“上方欲用文武,求之如弗及,始以蒲轮迎 枚生 ,见 主父 而叹息。” 晋 左思 《咏史》诗之七:“ 主父 宦不达,骨肉还相薄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赠吴之才》诗:“ 苏秦 游困羞妻嫂, 主父 居贫厌弟兄。” 明 高启 《赠薛相士》诗:“鼎食復鼎烹, 主父 世共伤。”
(5).复姓。 汉 有 主父偃 。
词语解释:主当  拼音:zhǔ dāng
犹主持,主领。 唐 杜甫 《病柏》诗:“偃蹇龙虎姿,主当风云会。” 浦起龙 心解:“主当,犹言主持。” 宋 曾巩 《寄致士欧阳少师》诗:“主当 西湖 月,勾留 潁水 春。”
词语解释:主事  拼音:zhǔ shì
(1).主持事务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使之主事,而事治,百姓安之,是民受之也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今万乘方争时,游者主事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回:“ 宋江 见 晁盖 死了,比似丧考妣一般,哭得发昏。众头领扶策 宋江 出来主事。”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八章:“家有千百口,主事在一人。”
(2).官名。 汉 代光禄勋属官有主事。 北魏 置尚书主事令史,为令史中的首领。 隋 以后但称主事,本为雇员性质,非正规官职。 金 代始列为正官,职务以文牍杂务为主,也分管郎中、员外郎之职。 明 代于各部司官中置主事,官阶从七品升为从六品。 清 代又升为正六品,与郎中、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。其他官署如内务府、理藩院及各部亦有主事。 民国 初,于国务院秘书厅、各部及驻外使馆中,设主事,在佥事下,相当后之科员。《孽海花》第三五回:“所难的 唐先生 位卑职小……而且一个小小主事,突然召见,定要惹起后党疑心。”
词语解释:主相  拼音:zhǔ xiāng
(1).君主和相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夫主相者,胜人以埶也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伐其本,竭其源,而并之其末,然而主相不知恶也,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。”
(2).犹宰相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“ 勒 令其太子省可尚书奏事,使中常侍 严震 参综可否,征伐刑断大事乃呈之。目是 震 威权之盛过于主相矣。”
词语解释:主山  拼音:zhǔ shān
(1).群山中最高或最大的山。 清 恽敬 《说山》:“ 敬 前自京师之 泰安 ,将为 泰山 之游。既至郭西二十里,停车问逆旅主人 泰山 所在。主人指车前翼然者曰:‘主山也,最上为封禪臺。’”
(2).指山水画布局中占突出位置的山。 唐 王维 《山水诀》:“主山最宜高耸,客山须要奔趋。” 明 唐寅 《六如画谱》卷二引 饶自然 《十二忌》:“画山於一幅之中,先作一山为主,却从主山分布起伏,餘山皆气脉连接,形势映带。”
词语解释:主领  拼音:zhǔ lǐng
(1).主管领导。《汉书·礼乐志二》:“僕射二人主领诸乐人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》:“高情雅韵三峯寺,主领清光管白云。”
(2).带头的人。 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下卷:“有蕃长为主领,市舶使籍其名物,纳舶脚,禁珍异。”
词语解释:主计  拼音:zhǔ jì
(1). 汉 代官名。主管国家财赋。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﹝ 张苍 ﹞迁为计相,一月,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谓改计相之名,更名主计也。”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。 钱来苏 《抗战将士有仰屋之嗟》诗:“金尽元戎空画饼,囊充主计硕如瓜。”
(2).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。 宋 王安石 《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》:“然欲有所扫除变更,兴起法度,使百姓得完其蓄积,而县官亦以有餘,在上与执政所为,而主计者不能独任也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鲍双五侍郎》:“﹝ 鲍双五 ﹞未第时,为 淶水 方氏 主计臣,出入百万计无遗筴。 方氏 赖之以富。”
(3).主持筹划。 梁斌 《播火记》第一卷二:“ 春兰 说:‘去报告 老明 大伯,里头的事由他当家主计。’”
词语解释:主亲  拼音:zhǔ qīn
(1).主持婚事。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小官牵羊担酒直至老夫人宅上,一来庆贺状元,二来就主亲,与兄弟成此大事。” 明 无名氏 《女真观》第三折:“你权做箇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,俺两箇衔环之报。”
(2).指主持婚事的人。 明 无名氏 《女真观》第三折:“望姑娘篤念骨肉之亲,将我二成其夫妇,就做了主亲,成了此事,岂不美乎?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如今主亲也是我,媒人也是我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七回:“但只一件,老太太既是作媒,还得一位主亲才好。”
词语解释:主守  拼音:zhǔ shǒu
负责守护。《尔雅·释鸟》“鶭,泽虞” 晋 郭璞 注:“今涸泽鸟……常在泽中,见人輒鸣唤不去,有象主守之官,因名之,俗呼为获田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寄许京兆孟容书》:“先墓所在城南,无异子弟为主,独託村隣。自谴逐来,消息存亡不一至乡閭,主守者固以益怠。”
词语解释:主对  拼音:zhǔ duì
谓药与症对。《重修政和证类本草》卷一:“但据体性冷热,的相主对。” 宋 叶适 《医工叹重赠柳山人》诗:“ 柳生 听罢掉颈笑,既有主对非吾尤。”
词语解释:主议  拼音:zhǔ yì
犹决策。《宋史·奸臣传·秦桧》:“﹝ 绍兴 ﹞五年, 金 主既死, 挞懒 主议,卒成其和。”《宋史·奸臣传·秦桧》:“前日国是,初无主议。事有小变,则更用他相,后来者未必贤,而排黜异党,纷纷累月不能定。”
词语解释:主宫  拼音:zhǔ gōng
相应于黄道的四个基点的四宫(白羊宫、巨蟹宫、天秤宫和摩羯宫)之一
词语解释:主后  拼音:zhǔ hòu
古代主祭社稷宗庙的继承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。” 郑玄 注“谓所因之国先王先公有功德宜享世祀,今絶无后为之祭主者。”后泛指宗祧继承人。 唐 韩愈 《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无子,以 公武 子孙 绍宗 为主后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》:“无男子,以弟之子 至安 为主后。”
同“ 主后 ”。 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丧师多不可胜数,丧师尽不可胜计,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,亦不可胜数。” 孙诒让 间诂:“后与后,字通。”
词语解释:主治  拼音:zhǔ zhì
指药物的主要疗效。 明 王世贞 《〈本草纲目〉序》:“次以气味、主治、附方,著其体用。”
词语解释:主爵  拼音:zhǔ jué
(1).官名。 秦 有主爵中尉, 汉景帝 时改为主爵都尉,掌有关封爵之事。 武帝 时改名右扶风,成为地方行政长官,又变为行政区之名,与以前职掌全异。 隋 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, 唐 以后改称司封,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,主爵之名遂废。
(2).主持祭祀。 清 陆长春 《香饮楼宾谈·一旦生员》:“会大祭,某以子贵受封,族老推其主爵。”
词语解释:主馈  拼音:zhǔ kuì
(1).旧时指妇女主持烹饪等家事。 唐 权德舆 《叔父华州司士参军墓志铭》:“夫人 陈 郡 殷氏 ……自执筓主馈,逮四十年,孝慈柔明,六姻是仰。” 明 宋濂 《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》:“凡主馈非精凿弗敢进。烝尝宾燕,悉中条序,必丰必洁。”
(2).指妻室。 唐 常袞 《谢妻封弘农郡夫人表》:“又蒙曲私,霑及主馈。”
词语解释:主日  拼音:zhǔ rì
(1).谓以太阳为诸神之主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郊之祭也,迎长日之至也。大报天而主日也。” 郑玄 注:“大,犹徧也,天之神,日为尊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而天之诸神唯日为尊,故此祭者日为诸神之主,故云主日也。”
(2).基督教以星期日为 耶稣 复活之日,故称星期日为“主的日子”,简称“主日”。
词语解释:主命  拼音:zhǔ mìng
(1).古代征战之前向庙主请命。《孔丛子·问军礼》:“无迁庙主,则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禰,谓之主命。”
(2).主掌号令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当是之时, 项籍 主命,弗王,以故不附 楚 。”
(3).主人的命令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三回:“管家领了主命,回家见了主母,办理家务事毕。”
词语解释:主判  拼音:zhǔ pàn
唐 宋 时高级官员兼任较低职务之称。 宋 曾巩 《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状》:“伏望圣慈悯惻,以臣老母见在京师,与臣一在京主判閒慢曹局差遣,或就移近京一便郡,庶便亲养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官制》:“ 宋 初承 五代 ,三省无专职,臺省寺监无定员,类以它官主判。”
词语解释:主吏  拼音:zhǔ lì
秦 汉 郡县地方官的属吏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 沛 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,皆往贺。萧何为主吏,主进。”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:“主吏,功曹也。” 清 洪颐煊 《读书丛录·都吏》:“ 汉 制太守属官……内事考课迁除,皆功曹主之,故称主吏。”参见“ 功曹 ”。
词语解释:功曹  拼音:gōng cáo
(1).官名。 汉 代郡守有功曹史,简称功曹,除掌人事外,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。 北齐 后称功曹参军。 唐 时,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,在州的称为司功。
(2).吐绶鸟的别名。 晋 崔豹 《古今注·鸟兽》:“吐綬鸟,一名功曹。”
词语解释:主权  拼音:zhǔ quán
(1).君主的权力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藏竭则主权衰,法伤则姦门闓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叙录》:“壅蔽贤士,以擅主权。”
(2).有职权的官吏。《资治通鉴·唐穆宗长庆三年》:“上怜之,尽取 弘 ( 韩弘 )财簿自閲视,凡中外主权,多纳 弘 货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主权,谓中外官之有事权者。”
(3).自主的权力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我拿了这信就有办法,将来任凭你送人也罢,择配也罢,你就有了主权,我也不遭声气。”
(4).国家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。 邵羲 《论借外债筑路之利害》:“自 沪寧 借款筑路之契约宣布,主权之丧失,国民之负担,无时可以挽回。” 洪深 《劫后桃花》六十:“现在 青岛 还了我们 中国 ,是我们 中国 人的主权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主见  拼音:zhǔ jiàn
主意;主张。 元 无名氏 《冯玉兰》第四折:“着俺们供报巡视地方,却是甚的主见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五回:“ 探春 是年轻的姑娘,所以只説出这一句话来,试他二人有何主见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徐懋庸》:“但这也须自己有正当的主见。”
词语解释:主有  拼音:zhǔ yǒu
占有。《公羊传·襄公十年》:“诸侯莫之主有,故反繫之 郑 。” 何休 注:“无主有之者,故不当坐取邑,故反繫之 郑 ,见其意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主法  拼音:zhǔ fǎ
(1).王法。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夫有术者之为人臣也,得效度数之言,上明主法,下困姦臣,以尊主安国也。”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事私利,枉主法。”
(2).主管法令。《商君书·定公》:“故圣人为法,必使之明白,易知,名正,愚知徧能知之,为置法官,置主法之吏,以为天下师。”
词语解释:主方  拼音:zhǔ fāng
主管方药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:“ 少君 者,故 深泽侯 人,主方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侯家人也,主方药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主画  拼音:zhǔ huà
谋略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八回:“此是 马超 要激将军廝杀,切不可与战。待丞相大军来,必有主画。”
词语解释:主道  拼音:zhǔ dào
(1).君主治国之道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所谓治国者,主道明也;所谓乱国者,臣术胜也。”《荀子·正论》:“主道明则下安,主道幽则下危。”《韩非子·爱臣》:“是以姦臣蕃息,主道衰亡。”《吕氏春秋·分职》:“人主之不通主道者,则不然。”
(2).谓古代在丧礼中为死者立神主的道理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铭,明旌也,以死者为不可别已,故以其旗识之。爱之斯録之矣,敬之斯尽其道焉耳。重,主道也。” 郑玄 注:“始死未作主,以重主其神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始死作重,犹若吉祭木主之道。主者吉祭所以依神,在丧重亦所以依神,故云重主道也。”《晋书·礼志中》:“以二瓦器盛始死之祭,繫於木,裹以苇席,置庭中,近南,名为重,今之凶门是其象也。礼,既虞而作主。今未葬,未有主,故以重当之。《礼》称为主道,此其义也。”
(3).犹言东道。 宋 梅尧臣 《沉学士景休知真州》诗:“家风自有 东阳 咏,主道新移 北海 罇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闹榭》:“我与 次 兄原有主道,正该少申敬意。”
词语解释:主衣  拼音:zhǔ yī
古官名。即尚衣。执掌帝王服玩等事。《宋书·荀伯子传》:“﹝ 荀万秋 ﹞ 世祖 初,为 晋陵 太守。坐於郡立 华林阁 ,置主书、主衣,下狱免。”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:“主衣局,都统、子统各二人。”注:“掌御衣服玩弄事。”
词语解释:主奴  拼音:zhǔ nú
(1).仆役的头目。《新唐书·李绛传》:“﹝ 絳 ﹞出为 华州 刺史。 承璀 田多在部中,主奴扰民, 絳 捕繫之。”
(2).谓尊崇与贬抑。 清 黄宗羲 《范道原诗序》:“至于言诗,则主奴 唐 、 宋 。”
(3).主人与仆人。
词语解释:主信  拼音:zhǔ xìn
犹相信。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答人问九江说》:“凡今名 江州 以为 九江郡 ,皆始於 歆 ( 刘歆 );然歷世不肯主信者,以 滙 即 彭蠡 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主仆  拼音:zhǔ pú
(1).主人与仆人。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少停,又摆出主僕两箇的饭来。”
(2).主要与从属。 洪深 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五章四:“加响是可以说明情绪的热烈,很难分别出意思的主仆轻重的。”
词语解释:主谋  拼音:zhǔ móu
(1).为首策划。 元 王仲文 《救孝子》第二折:“为甚来行兇?为甚来起衅?是那个主谋?是那个见人?”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 扳倒天 把这话通知众盗,及至审问,一口咬定 董昌 主谋,阴图叛逆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二回:“ 程滑 曰:‘主谋皆出 书 、 偃 , 滑 不过奉命而已,安得独归罪於我?’”
(2).指为首策划的人。如:在这次闹事中,他是主谋。
词语解释:主师  拼音:zhǔ shī
寺院的住持。 清 梁章鉅 《称谓录·僧》《五灯会元》:“僧问 延沼禪师 曰:‘如何是 清凉山 中主师?’”
词语解释:主动  拼音:zhǔ dòng
(1).主持发动。 陈春生 《庚戌广州新军举义记·党人之被害》:“据供此次起事,实为革命党从中主动。”
(2).指主持发动的人。《孽海花》第三二回:“他的失败,并不失败在外患,却失败在内变。内变的主动,便是他的宠将 李文魁 。”
(3).自发或自觉地行动。与“被动”相对。 邹韬奋 《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》:“我们应主动地促成国际反侵略阵线,而不应该坐待他国来‘促使’。”
(4).造成有利局面,使事情能按自己意图进行。与“被动”相对。 冯雪峰 《上饶集中营》第三部:“在这点上,我们已争取到主动,反而敌人是被动了。” 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三章:“这样不管情况怎么变化,你们都是主动的。”
词语解释:主国  拼音:zhǔ guó
(1).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,受聘国称为“主国”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主国五积、三问……宾继主君,皆如主国之礼。”《礼记·聘义》:“主国待客,出入三积,餼客於舍。”
(2).公主的封国。 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帝王后妃·主国》:“ 汉 以来,公主所封皆为邑,无封国者……至 睿宗 ( 唐睿宗 )女 华婉 以 刘后 所生,始封 代国 。尔后遂为常制云。”
(3).国都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有能入深至主国者,问之审信,赏之倍他候。” 孙诒让 间诂:“主国,国都。”
词语解释:主兵  拼音:zhǔ bīng
(1).掌握兵权;统率部队。《管子·地图》:“知形不如知能,知能不如知意,故主兵必参具者也。主明、相知、将能之谓参具。”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太尉 絳侯勃 不得入军中主兵。” 唐 李德裕 《奏晋州刺史李丕状》:“ 李丕 既不主兵,无以自衞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﹝ 杜将军 ﹞奉圣旨,着小官主兵 蒲关 。”
(2).当地筹建的兵力。与“客兵”相对。 明 唐顺之 《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》:“ 蓟 镇主兵若足原额将及十万。”《明史·王忬传》:“帝乃下詔责 忬 ,赦其罪,实主兵,减客兵,如议。”
词语解释:主因  拼音:zhǔ yīn
主要的原因。 郭沫若 《羽书集·坚定信念与降低生活》:“这就是 平沼 所说的不易克服的困难的主因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主刀  拼音:zhǔ dāo
担任手术治疗中的主要操作者。《新观察》1984年第4期:“神经外科主任 王象昌 大夫主刀,成功地切除了……舌下神经孔神经鞘瘤。”
词语解释:主理  拼音:zhǔ lǐ
主管处理。例如:主理外贸出口。
词语解释:主户  拼音:zhǔ hù
(1).指土著的原有民户。与“客户”相对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一》:“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。”《宋史·地理志一》:“天下主客户:自 至道 末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六, 天禧 五年,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一,客户不预焉。”
(2).地主家庭。《歧路灯》第三十:“大约弄戏的人,多是些破落主户,无赖棍徒。” 姚雪垠 《长夜》三:“ 瓤子九 躺下去烧着大烟说:‘凡是到 老吴 那里当学兵的都是有钱的主户。’”原注:“主户,就是地主家庭。”
词语解释:主潮  拼音:zhǔ cháo
主要潮流。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倾向。 闻一多 《文学的历史动向》:“ 战国 秦 汉 时代的主潮是散文。” 孙犁 《澹定集·答吴泰昌问》:“时代特征的细节是:时代的思想主潮,时代的生活样式,时代的观念形态。”
词语解释:主孟  拼音:zhǔ mèng
晋 大夫 里克 之妻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主 孟 啗我,我教兹暇豫事君。” 韦昭 注:“大夫之妻称主,从夫称也。 孟 , 里克 妻字。”一说,“孟者,且也,言且啗我物,我教汝妇事夫之道。”见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 司马贞 索隐。后借指主人之妻。 宋 苏轼 《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所治小斋戏作》诗:“主 孟 当啗我,玉鳞金尾鱼。”
共238,分3页显示   1  2  3 下一页 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