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十四寒平声 [kān kàn][nán,艰难][guān,衣冠][gān,同干]竿[guān,观看][tán][详注1][pán][cuán][mán][zuān][fán,马头上的饰物,名词][pán][hán,可汗][gān gǎn][gān][详注2][同㙢。][pán][guān][音檀。触也。][dān][舍弃][hān][详注3][tuán][地名][huán][duān][详注4][tuán]


注1:漫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谟官切,音瞒。水大貌。
注2:曼 音瞒。《博雅》曼曼,长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路曼曼其修远兮。《注》曼,或作漫。
注3:敦 《广韵》度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徒官切,音团。《诗·豳风》有敦瓜苦。《传》敦,犹专专也。《疏》敦,是瓜系蔓之貌,言瓜系於蔓,专专然也。《释文》徒丹反。《朱传》音堆。 又《诗·大雅》敦彼行苇。《传》聚貌。《释文》徒端反。
注4:弁 音盘。与般同。乐也。《诗·小雅》弁彼鸒斯。《传》弁,乐也。
共100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
末字词组
牡丹仙丹流丹外丹云丹木丹飞云丹鬼丹
金丹内丹铅丹折丹阴丹杏丹蔻丹桃丹
还丹山丹一寸丹饵丹练丹玄丹九籥丹木齿丹
神丹朱丹九丹合丹不丹青丹九转还丹八卦丹
烧丹寸丹九还丹白牡丹月丹黄丹九转金丹还魂丹
炼丹飞丹书丹火丹东丹至宝丹再生丹三仙丹
成丹契丹丸丹卷丹激丹阿姆斯特丹虹丹黄寿丹
灵丹鍊丹黑牡丹九霞丹七返丹金衣丹雪丹黑丹
九转丹紫金丹真丹人丹甲必丹丸药膏丹蛇丹黅丹
渥丹大还丹范丹返魂丹仁丹丸散膏丹马缨丹七返还丹

词语解释:牡丹  拼音:mǔ dān
著名的观赏植物。古无牡丹之名,统称芍药,后以木芍药称牡丹。一般谓牡丹之称在 唐 以后,但在 唐 前,已见于记载。至 唐 开元 中盛于 长安 ,至 宋 在 中州 以 洛阳 为冠,在 蜀 以 天彭 为冠。群花品中,牡丹第一,芍药第二,故世谓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。参阅 唐 韦绚 《刘宾客嘉话录》、 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草木花果·牡丹》、 宋 陆游 《天彭牡丹谱·花品序》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三·牡丹》
词语解释:金丹  拼音:jīn dān
(1).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,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夫金丹之为物,烧之愈久,变化愈妙;黄金入火,百鍊不消,埋之,毕天不朽。服此二物,鍊人身体,故能令人不老不死。” 宋 陆游 《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》诗:“昔嘆远游生雪鬢,近缘多病学金丹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奔月》:“我呢,倒不要紧,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,就会飞升。”
(2).指鸦片、红丸一类毒品。 赵树理 《李家庄的变迁》一:“﹝ 小喜 ﹞后来吸上了金丹,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,当人贩,卖寡妇,贩金丹。” 阮章竞 《赤叶河》第一部:“赶快弄钱去 高庄 买金丹,留大先生住一宵,好好的求求他。”
词语解释:还丹  拼音:huán dān
(1).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。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若取九转之丹,内神鼎中,夏至之后,爆之鼎,热,内朱儿一斤於盖下,伏伺之。候日精照之,须臾,翕然俱起,煌煌煇煇,神光五色,即化为还丹。取而服之一刀圭,即白日昇天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续集·支诺皋中》:“可求还丹,取此水和而服之,即时换骨上宾。” 明 许潮 《同甲会》:“韶光谁可留,还丹自可修。”
(2).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。如:九还丹;小还丹;大还丹。
(3).指炼就这种仙丹,得道成仙。 唐 陈子昂 《题李三书斋》诗:“还丹应有术,烟驾共君乘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道家有换形法,凡修炼未成,气血已衰,不能还丹者,则借一壮盛之躯,乘其睡与之互易。” 章炳麟 《五无论》:“若夫断便利,絶交会,则与辟穀还丹相似。”
词语解释:神丹  拼音:shén dān
(1).道教所炼的灵药。谓服之能成仙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,及《三皇内文》召天神地祇之法,了无一人知之者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第二之丹名曰神丹,亦曰神符。服之百日仙也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代淮南王》诗之一:“琉璃作盌牙作盘,金鼎玉匕合神丹。合神丹,戏紫房,紫房綵女弄明璫。” 宋 陆游 《斋中杂兴》诗之三:“神丹卒难求,百疾起如蝟。”
(2).古时 印度 对我国之别称。参见“ 震旦 ”。
词语解释:震旦  拼音:zhèn dàn
古代 印度 称 中国 为 震旦 。《佛说灌顶经》卷六:“ 阎浮 界内有 震旦国 。” 唐 王勃 《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》:“蛟臺蜃阁,俄交 震旦 之墟;月面星毫,坐照 毗邪 之国。” 明 宋濂 《西天僧授善世禅师诰》:“ 大雄氏 之道以慈悲愿力导人为善,所以其教肇兴于西方,东流於 震旦 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蒋抑卮》:“近数日间,深入彼学生社会间,略一相度,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 震旦 青年上。”
词语解释:烧丹  拼音:shāo dān
犹炼丹。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答周处士书》:“比夫煮石纷紜,终年不烂;烧丹辛苦,至老方成。” 唐 许浑 《赠王山人》诗:“近来闻説烧丹处,玉洞桃花万树春。” 宋 陆游 《寄成都籧道人》诗:“卖药 锦城 中,烧丹 雪山 麓。” 清 赵翼 《删改旧诗作》诗之二:“笑同古炼师,烧丹穷昏昼。”
词语解释:炼丹  拼音:liàn dān
道教法术。源于古代方术,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。后有内丹、外丹之分。以气功修炼人体精、气、神谓之内丹,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。古代炼丹术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有一定意义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至 广州 ,刺史 邓岳 留不听去。 洪 乃止 罗浮山 炼丹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真西山》:“有道人於山间结庵炼丹。”
鍊丹:1.道家法术之一。源于古代方术,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。后有内丹、外丹之分。以气功修炼人体精、气、神谓之内丹,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从祖 玄 , 吴 时学道得仙,号曰 葛仙公 ,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 郑隐 。” 唐 李白 《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》诗:“闭剑琉璃匣,鍊丹紫翠房。”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衍》:“ 衍 既立, 宗寿 为太子太保奉朝请,以鍊丹养气自娱。”
(2).丹药名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第六之丹,名鍊丹。服之十日仙也。又以汞合,火之亦成黄金。”
词语解释:成丹  拼音:chéng dān
已炼成的仙丹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引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后三年,吾必欲赐以成丹半剂,石象散一具。”
词语解释:灵丹  拼音:líng dān
(1).古代道士炼的一种丹药。据说能使人消除百病,长生不老。《资治通鉴·后晋齐王天福八年》:“ 唐 主尝梦吞灵丹,旦而方士 史守冲 献丹方,以为神而饵之,浸成躁急。” 元 马致远 《黄粱梦》第三折:“﹝那先生﹞黄精自饱,灵丹自烧。” 清 王韬 《淞滨琐话·倪幼蓉》:“快哉此剂,殆同仙液灵丹,决不出於世上庸医之手。”
(2).比喻有效验的方法。 清 青城子 《志异续编·产难》:“不作意,任自然,即此语,是灵丹。”
词语解释:九转丹  拼音:jiǔ zhuàn dān
道教谓经九次提炼、服之能成仙的丹药。 唐 吕温 《同恭夏日题导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》诗:“愿君此地攻文字,如炼仙家九转丹。” 元 范康 《竹叶舟》第一折:“俺不用九转丹成千岁寿,俺不用一斤铅结万年珠。”《剪灯新话·水宫庆会录》:“共饮 三危 露,同餐九转丹。”参见“ 九转 ”。
词语解释:九转  拼音:jiǔ zhuàn
(1).九次提炼。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,而以九转为贵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九转之丹服之,三日得仙。” 元 无名氏 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恰便似九转飞芒, 老君 炼丹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论文斋笔录》卷九:“盖仙人以万斛朱沙,十年伏火,九转成此渥丹耳。”
(2).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七召·神仙》:“寻玉尘於万里,守金灶於千年。三尸可度,九转难传。” 宋 苏辙 《唐修撰义问挽词》之一:“九转今犹在,参同岂妄传。”《镜花缘》第六回:“此草生於开闢之初,歷年既深,故功有九转之妙,洵为希世希珍。”
(3).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。《南史·刘亨之传》:“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,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:‘ 荆州 长史、 南郡 太守,皆是僕射出入。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。’”《旧唐书·职官志二》:“凡勋:十有二转为上柱国,比正二品;十一转为柱国,比从二品;十转为上护军,比正三品;九转为护军,比从三品。”
(4).九次迁官。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 慈圣 、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:‘ 安石 乱天下。’帝亦疑之,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,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。”按 宋 制,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。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,故云“超九转”。参阅《宋史·职官志九》
(5).反复诵读。 元 无名氏 《马陵道》第一折:“我和他十载习兵书,九转能成诵。”
(6).反复翻转。《平山冷燕》第八回:“一霎时,心中就有千思万虑,肠回九转。” 蔡东藩 许廑父 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十四回:“ 元洪 数月以来,踌躇再四,受功忧乱,五内交萦,回肠九转,忧心百结。”
词语解释:渥丹  拼音:wò dān
润泽光艳的朱砂。多形容红润的面色。《诗·秦风·终南》:“颜如渥丹,其君也哉!” 郑玄 笺:“渥,厚渍也。颜色如厚渍之丹,言赤而泽也。” 唐 裴铏 《传奇·孙恪》:“津液倾输,根蒂荡动,骨将化土,颜非渥丹,必为怪异所鑠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“只见那人已经进来……有五十来岁光景,面如渥丹,鬚髯漆黑。”
词语解释:仙丹  拼音:xiān dān
(1).道教为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所炼制的丹药。《资治通鉴·后梁均王贞明六年》:“﹝ 赵王 鎔 ﹞晚年好事佛及求仙,专讲佛经,受符籙,广斋醮,合炼仙丹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张子房慕道记》:“慕道修真还苦行,游山玩景炼仙丹。”
(2).比喻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。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余甫饮一勺,如以千钧之石,将肠胃压下……未半盂,沉沉睡去,顙上微汗,朦朧中闻家慈唶曰:‘岂非仙丹乎!’” 张天翼 《清明时节》:“他主张 罗二爷 该喝点童便--这比仙丹还灵。”
词语解释:内丹  拼音:nèi dān
道家谓以自身的精气炼成的丹为“内丹”,以烧炼金石成丹为“外丹”。 唐 吕岩 《敲爻歌》:“内丹成,外丹就,内外相接和谐偶。” 宋 苏轼 《送蹇道士归庐山》诗:“绵绵不絶微风里,内外丹成一弹指。” 王十朋 集注:“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,龙虎胎息、吐故纳新为内丹。” 明 宋濂 《〈葬书新注〉序》:“﹝ 彦渊 ﹞博通儒书而能文,其於内丹之诀尤有所得云。”
词语解释:山丹  拼音:shān dān
百合的一种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鳞茎卵形,白色。叶披针形。花红色或紫红色,供观赏。鳞茎可供食用。 唐 王建 《宫词》之四一:“收得山丹红蕊粉,镜前洗却麝香黄。” 宋 苏轼 《次韵子由所居六咏》之一:“堂前种山丹,错落玛瑙盘。”
词语解释:朱丹  拼音:zhū dān
(1).即朱砂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·大秦》:“﹝ 大秦国 ﹞土多金银奇宝,有夜光璧、明月珠、骇鷄犀、珊瑚、虎魄、琉璃、琅玕、朱丹、青碧。”
(2).指用朱砂制的墨。 唐 韩愈 《送灵师》诗:“材调真可惜,朱丹在磨研。”参见“ 朱砂 ”。
(3).用朱砂作的红色涂料或化妆品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:“天子之宫,有斲礱之制,无朱丹之饰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倭人传》:“以朱丹涂其身,如中国用粉也。” 宋 梅尧臣 《正月十五夜出回》诗:“去年与母出,学母施朱丹。”
(4).用红色涂料涂饰。 汉 扬雄 《解嘲》:“紆青拖紫,朱丹其轂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五》:“ 倪 按院大书‘石状奇絶’四字,横鐫而朱丹之。”
词语解释:朱砂  拼音:zhū shā
朱砂:1.矿物名。又称“丹砂”、“硃砂”、“辰砂”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,也可制作颜料、药剂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黄白》:“朱砂为金,服之昇仙者上士也。”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陶弘景》:“ 弘景 既得神符祕诀,以为神丹可成,而苦无药物。帝给黄金、朱砂、曾青、雄黄等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自咏》:“朱砂贱如土,不解烧为丹。” 元 张可久 《天净沙·由德清道院来杭》曲:“丹炉好养朱砂,洞门长掩青霞。”
(2).像朱砂样的红色。 宋 梅尧臣 《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》:“举臆发朱砂,为瑞应火德。”
硃砂:亦作“ 硃沙 ”。 矿物名。旧称丹砂。炼汞的主要原料。色鲜红。可作颜料,亦供药用。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,故又称辰砂。 元 无名氏 《硃砂担》第二折:“苦奔波,枉生受。有谁人肯搭救。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尹文端公》:“公白晳少鬚眉,丰颐大口,声清扬远闻,著体红瘢如硃砂鲜,目秀而慈,长寸许。” 清 沉初 《西清笔记·纪文献》:“上命踪跡得之,遂令祈雨,果验。上欲赏之, 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,乃赐硃沙一盒。”
词语解释:寸丹  拼音:cùn dān
一寸丹心的省称。谓一片赤诚之心。 元 陈旅 《次韵友人京华即事》:“何人只献《河清颂》,宜向明时沥寸丹。” 清 钱谦益 《人日得沉昆铜书》:“磨励寸丹迴白首,涤除双碧向青铜。” 太平天囯 杨秀清 《果然坚耐》诗:“不因困顿移初志,肯为夤缘改寸丹?”
词语解释:飞丹  拼音:fēi dān
(1).道家炼制的丹药。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陶弘景》:“ 弘景 既得神符祕诀,以为神丹可成,而苦无药物。帝给黄金、朱砂、曾青、雄黄等。后合飞丹,色如霜雪,服之体轻。及帝服飞丹有验,益敬重之。”
(2).犹飞红。绯红。 唐 李白 《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》:“远山积翠横海岛,残霞飞丹映江草。”
词语解释:契丹  拼音:qì dān
古民族名。源于 东胡 。居今 辽河 上游 西拉木伦河 一带,以游牧为生。 北魏 时,自号 契丹 。 唐 末, 迭剌部 首领 阿保机 统一各部族,称帝建 辽国 。 宋 宣和 七年(公元1125年)为 金 所灭。《旧唐书·北狄传·契丹》:“ 契丹 ,居 潢水 之南, 黄龙 之北, 鲜卑 之故地。”
词语解释:鍊丹
1.道家法术之一。源于古代方术,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。后有内丹、外丹之分。以气功修炼人体精、气、神谓之内丹,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从祖 玄 , 吴 时学道得仙,号曰 葛仙公 ,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 郑隐 。” 唐 李白 《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》诗:“闭剑琉璃匣,鍊丹紫翠房。”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衍》:“ 衍 既立, 宗寿 为太子太保奉朝请,以鍊丹养气自娱。”
2.丹药名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第六之丹,名鍊丹。服之十日仙也。又以汞合,火之亦成黄金。”
词语解释:紫金丹  拼音:zǐ jīn dān
古代方士所谓服之可以长生的丹药。 唐 杜甫 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》诗之四:“生理秖凭黄阁老,衰颜欲付紫金丹。” 仇兆鳌 注引《云笈七籤》:“合丹法:火至七十日,药成,五色飞华,紫云乱映,名曰紫金,其盖上紫霜,名曰神丹。”
词语解释:大还丹  拼音:dà huán dān
道教丹药名。又称九还金丹。 唐 白居易 《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》诗:“ 白石先生 小有洞,黄牙姹女大还丹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六八:“大还丹皆因师师相承传之口诀,灵文藏於洞府,金简祕在仙都。”
词语解释:流丹  拼音:liú dān
(1).流动着红色。形容色彩飞动。 唐 王勃 《滕王阁序》:“层峦耸翠,上出重霄;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画鹤赋》:“徒流丹而暎緑,俱含意而论形。” 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六日》:“正厅七间,巡檐白石,鏤刻极工,楼上流丹错采,陈设富丽。”
(2).指流血。 清 钱谦益 《〈李忠文公文水全集〉序》:“为朋友,刚肠热血,流丹化碧。”
词语解释:铅丹  拼音:qiān dān
亦作“鈆丹”。
(1).道教谓以铅炼成的丹,可服食。 南唐 谭峭 《化书·铅丹》:“术有火鍊铅丹以代穀食者,其必然也。” 宋 沉作喆 《寓简》卷二:“ 安国 服铅丹,寿三百岁云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金石一·铅丹》:“按 独孤滔 《丹房镜源》云:炒铅丹法:用铅一斤,土琉璜十两,消石一两。熔铅成汁,下醋点之,滚沸时下硫一块,少顷下消少许,沸定再点醋,依前下少许消、黄,待为末,则成丹矣。”
(2).校勘文字所用的铅粉和硃砂。 宋 蒲寿宬 《纯阳洞读书和中山陈礼郎韵》:“斗轩适容膝,点勘酬鈆丹。”
(3).铅粉和胭脂。古代妇女化妆用品。 宋 无名氏 《鬼董》卷二:“铅丹不施,双鬟纷披。”
(4).现代指一种无机化合物,鲜红色粉末,用于制蓄电池、玻璃、陶瓷,也可以做颜料和消毒剂。
词语解释:一寸丹  拼音:yī cùn dān
见“ 一寸丹心 ”。
词语解释:一寸丹心  拼音:yī cùn dān xīn
一片赤诚之心。 唐 杜甫 《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》诗:“白髮千茎雪,丹心一寸灰。” 宋 杨万里 《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》诗:“向来百鍊今绕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。”亦省作“ 一寸丹 ”。 宋 文天祥 《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》诗之五:“亦知戛戛 楚 囚难,无奈天生一寸丹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布囊焚馀》:“所贵一寸丹,可踰金石坚。” 柳亚子 《感事呈毛主席一首》诗:“头颅早悔平生贱,肝胆寧忘一寸丹!”
词语解释:九丹  拼音:jiǔ dān
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,即:丹华、神符、神丹、还丹、饵丹、炼丹、柔丹、伏丹、塞丹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九丹者,长生之要,非凡人所当见闻。” 南朝 梁 萧统 《谢勑参解讲启》:“服九丹之华,则僊徒可役。” 唐 李白 《灵墟山》诗:“ 丁令 辞世人,拂衣向仙路。伏鍊九丹成,方随五云去。” 唐 吴筠 《高士咏·南华真人》:“况乃资九丹,轻举归太极。”
词语解释:九还丹  拼音:jiǔ huán dān
即九转丹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“吾有九还丹,可以点铅汞为黄金。”
词语解释:书丹  拼音:shū dān
古时刻碑,先用朱笔在石上写所要刻的文字,称“书丹”。后泛指书写碑志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﹝ 熹平 四年﹞奏求正定《六经》文字。 灵帝 许之, 邕 乃自书丹於碑,使工鐫刻,立於太学门外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》:“兄 安石 为誌如此,弟 安上 书丹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八回:“ 晁源 也便日逐料理出丧的事体,备了一分表礼,三十两书仪,要求 胡翰林 的墓誌, 陈布政 的书丹, 姜副 使的篆盖,俱收了礼,应允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丸丹  拼音:wán dān
圆粒状丹药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酬华阳陶先生》诗:“若蒙丸丹赠,岂惧六龙奔。”
词语解释:黑牡丹  拼音:hēi mǔ dān
水牛的戏称。 宋 苏轼 《墨花》诗:“独有狂居士,求为黑牡丹。” 王文诰 辑注引 程縯 曰:“ 唐 末 刘训 者,京师富人。 梁氏 开国,尝假贷以给军。京师春游,以观牡丹为胜赏, 训 邀客赏花,乃繫水牛数百在前,指曰:‘ 刘氏 黑牡丹也。’” 宋 刘克庄 《跋戴崧牛》:“ 戴 牛虽妙,乃未为人主赏识……若非我辈田舍汉,殆无人领略此黑牡丹也。” 元 汤炳龙 《题江贯道〈百牛图〉》诗:“卷中邂逅黑牡丹,相逢喜是曾相识。”
词语解释:真丹  拼音:zhēn dān
古 印度 对我国的称谓。与 振旦 、 震旦 、 神旦 同为Cīnisthāna的译音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天竺迦毗黎国》:“ 元嘉 五年,国王 月爱 遣使奉表曰:‘……圣贤承业,如日月天,於彼 真丹 ,最为殊胜。’” 唐 玄应 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四:“ 振旦 或言 真丹 ,并非正音,应言 支那 。此言 汉国 也。” 明 杨慎 《词品》卷二:“ 王半山 和 俞秀老 《禪思》辞曰:‘茫然不肯住林间,有处即追攀。将他死语图度,怎得离 真丹 。’…… 真丹 ,即 震旦 也。”
词语解释:范丹  拼音:fàn dān
即 范冉 。详“ 范冉 ”。
词语解释:范冉  拼音:fàn rǎn
字 史云 , 东汉 陈留 人。曾师事 马融 ,通五经。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,遭母忧,不就。性狷急,常佩韦以自缓。罹党锢之祸,遁迹 梁 沛 间,卖卜为生,清贫自守,时或粮绝,穷居自若。闾里歌之曰:“甑中生尘 范史云 ,釜中生鱼 范莱芜 。”冉,或作“丹”。见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。后以“范丹”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。 明 邵璨 《香囊记·得书》:“喜得逆旅逢青眼,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,他要説了穷,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;他要説了富,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。” 清 陈梦雷 《赠臬宪于公》诗:“谁识 范丹 守,犹甘 原宪 贫。”
词语解释:外丹  拼音:wài dān
道家烧炼金石而成的丹药,俗称“金丹”。与“内丹”相对。 唐 吕岩 《敲爻歌》:“内丹成,外丹就,内外相接和谐偶。”《通志·总序》:“道家则有道书、有道经……有吐纳内丹、有炉火外丹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“毕竟有一种具有仙骨,结得仙缘的,方可共炼共修,内丹成,外丹亦成。”
词语解释:折丹  拼音:shé dān
传说中的风神名。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:“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 鞠陵于天 , 东极 离瞀 ,日月所出。有人名曰 折丹 --东方曰折,来风曰俊--处东极以出入风。” 郭璞 注:“ 折丹 ,神人。”《骈雅·释天》:“ 折丹 、 飞廉 ,风师也。”
词语解释:饵丹  拼音:ěr dān
服食金丹。《新唐书·李抱真传》:“有 孙季长 者为治丹,且曰:‘服此当僊去。’……﹝ 抱真 ﹞饵丹二万丸,不能食,且死,医以彘肪穀漆下之。”
词语解释:合丹  拼音:hé dān
调制丹药。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邓郁》:“ 梁武帝 敬信殊篤,﹝ 邓郁 ﹞为帝合丹。” 唐 张说 《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》诗:“合丹同蝘蜓,灰骨共蟾蜍。”
词语解释:白牡丹  拼音:bái mǔ dān
(1).白色的牡丹。观赏植物。根皮可入药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七·白牡丹》:“ 高淳县 花山 ,有白牡丹,岁开数枝,种非人力,亦无恒所。”
(2).比喻美女。 唐 范摅 《云溪友议》卷五:“ 祜 、 涯 久在 维扬 …… 涯 赠 端端 诗曰:觅得黄騮鞁绣鞍, 善和坊 里取 端端 , 扬州 近日浑成错,一朵能行白牡丹。”
词语解释:火丹  拼音:huǒ dān
(1).中医外科病名。即丹毒。 明 陈实功 《外科正宗·杂疮毒门·火丹》:“火丹者,心火妄动,三焦风热乘之,故发於肌肤之表。有乾溼不同,红白之异。”
(2).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能燃烧的仙丹。《四游记·华光来千田国显灵》:“你始终不信是火丹,今烧起来,你信不信?於今火种埋在你肚里,你肯降否?”
(3).仙女名。《玉台新咏·王鉴〈七夕观织女〉诗》:“ 火丹 秉瑰烛, 素女 执琼华。” 程琰 补注:“ 火丹 ,仙女名。”
词语解释:卷丹  拼音:juàn dān
百合科。多年生草本。叶披针形。花下垂,橘红色,上有紫黑色斑点,向外反卷,故名。我国 长江 下游各地多栽培供观赏。花含芳香油,可提取卷丹花浸膏。地下鳞茎似百合,可供食用,亦供药用。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菜二·百合》、 清 吴其濬 《植物名实图考·蔬·卷丹》
词语解释:九霞丹  拼音:jiǔ xiá dān
仙丹名。 宋 张孝祥 《浣溪沙·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》词:“ 黄石公 传三百字, 西王母 授九霞丹。” 宋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·又为时传之寿》词:“玉骨自难老,未用九霞丹。”
词语解释:人丹  拼音:rén dān
常用中成药。用薄荷脑、冰片、丁香等药配制而成。适用于中暑、晕船、晕车及因气候闷热引起的头昏、胸闷等症。
词语解释:返魂丹  拼音:fǎn hún dān
古时传说中能起死回生的丹药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七八引 前蜀 杜光庭 《神仙感遇传·杨大夫》:“ 杨 颇留心鑪鼎,志在丹石,能製返魂丹。” 宋 邵雍 《首尾吟》之六十:“返魂丹向何人用,续命汤於甚处施?”
词语解释:云丹  拼音:yún dān
道士烧炼的丹药。《隋书·隐逸传·徐则》:“石髓方软,云丹欲成。”
词语解释:阴丹  拼音:yīn dān
(1).道士炼出的丹药。 唐 吕岩 《忆江南》词之四:“ 彭祖 得之年八百,世人因此转伤残。谁是识阴丹?”
(2).“ 阴丹士林 ”的省称。 沙汀 《困兽记》三:“阴丹布的旗袍,黑色便鞋的扣绊紧箍着发肿的脚胫。”
词语解释:练丹  拼音:liàn dān
炼丹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答〈难养生论〉》:“故 赤斧 以练丹頳髮, 涓子 以朮精久延……若此之类,不可详载也。”参见“ 炼丹 ”。
词语解释:炼丹  拼音:liàn dān
道教法术。源于古代方术,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。后有内丹、外丹之分。以气功修炼人体精、气、神谓之内丹,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。古代炼丹术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有一定意义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至 广州 ,刺史 邓岳 留不听去。 洪 乃止 罗浮山 炼丹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真西山》:“有道人於山间结庵炼丹。”
鍊丹:1.道家法术之一。源于古代方术,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。后有内丹、外丹之分。以气功修炼人体精、气、神谓之内丹,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从祖 玄 , 吴 时学道得仙,号曰 葛仙公 ,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 郑隐 。” 唐 李白 《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》诗:“闭剑琉璃匣,鍊丹紫翠房。”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衍》:“ 衍 既立, 宗寿 为太子太保奉朝请,以鍊丹养气自娱。”
(2).丹药名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第六之丹,名鍊丹。服之十日仙也。又以汞合,火之亦成黄金。”
词语解释:不丹  拼音:bù dān
南亚内陆国。在喜马拉雅山南麓。北邻中国。面积4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60万(1991年)。首都廷布。经济以农牧业为主。旅游业和邮票出售已成为外汇收入主要来源。
词语解释:月丹  拼音:yuè dān
山茶的别名。 清 厉荃 《事物异名录·花卉·山茶》:“ 郝经 《陵川集》诗註引 王承宣 云:山茶大者曰月丹。”
词语解释:东丹  拼音:dōng dān
(1).复姓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一》:“初, 阿保机 死,长子 东丹王 突欲 当立…… 突欲 不得立, 长兴 元年,自 扶餘 泛海奔于 唐 。 明宗 因赐其姓为 东丹 ,而更其名曰 慕华 。”
(2). 辽 代属国名。《辽史·太祖纪下》:“﹝ 天显 元年﹞改 渤海国 为 东丹 , 忽汗城 为 天福 。”
词语解释:激丹  拼音:jī dān
鲜亮的丹砂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脣如激丹,齿如齐贝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激,明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七返丹  拼音:qī fǎn dān
亦作“ 七返还丹 ”。 即七返灵砂。 唐 吕岩 《沁园春》词:“七返还丹,在我先须,炼已待时。” 宋 苏轼 《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》诗:“如今且作华阳服,醉唱儂家七返丹。”参见“ 七返九还 ”。
词语解释:七返九还  拼音:qī fǎn jiǔ huán
谓以火炼金,使金返本还原,成为仙丹。道教以“七”代表火,以“九”代表金。 唐 吕岩 《五言》诗之十:“炉中七返毕,鼎内九还终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六九:“更服至七返九还,自然魄鍊尸灭,神怡体清。” 元 李好古 《张生煮海》第一折:“贫道乃 东华上仙 是也。自从无始以来,一心好道,修炼三田,种出黄芽至寳,七返九还,以成大罗神仙。”
词语解释:甲必丹  拼音:jiǎ bì dān
英语captain音译。犹首领。用以称呼将校级军官及商船船长。 荷兰 之殖民地内, 华 人为官吏,专司诉讼租税等 华 侨事务而无预政实权者,亦称“ 甲必丹 ”。 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六年六月三十日》:“ 荷 择其贤能者为马腰甲必丹等官,专理 华 人事务,而审断权仍操自 荷 人。” 清 邹容 《革命军》第五章:“内地还有甲必丹,收赋治狱荣巍巍, 满 奴作了作洋奴,奴性相传入脑胚。” 龚翼星 《光复军志·党会》:“ 榜甲 全岛八港,港一甲必丹,皆 华 人为之,以领 华 民。”
词语解释:仁丹  拼音:rén dān
中成药名。由 日 商创制,现同一药物写作人丹。 老舍 《老张的哲学》十四:“八爷!有仁丹没有?给我几粒!新添的牙气,饭后总得吃仁丹!”
词语解释:木丹  拼音:mù dān
栀子的别名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卷二:“巵子……一名木丹,生山谷。”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卮子》
词语解释:杏丹  拼音:xìng dān
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。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。 唐 刘禹锡 《马嵬行》:“贵人饮金屑,倏忽蕣英暮。平生服杏丹,颜色真如故。”参阅《云笈七籤》卷七四。
词语解释:玄丹  拼音:xuán dān
(1).传说中的山名。《山海经·大荒经》:“大荒之中……有 玄丹之山 。”
(2).道教指心之神。《黄庭内景经·若得》:“若得三宫存玄丹。” 梁丘子 注:“玄丹,丹元,谓心也。”
词语解释:青丹  拼音:qīng dān
色深近黑的丹砂。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:“西有 王母之山 ……爰有甘华、甘柤、白柳、视肉、三騅、璇瑰、瑶碧、白木、琅玕、白丹、青丹。” 郭璞 注:“又有黑丹也。《孝经援神契》云:‘王者德至山陵而黑丹出。’”
词语解释:黄丹  拼音:huáng dān
(1).铅的一种氧化物。可作颜料,亦可入药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金石一·铅丹》﹝集解﹞引 陶弘景 曰:“即今熬铅所作黄丹也,俗方稀用,惟《仙经》涂丹釜所须。” 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铅》:“凡铅物值虽贱,变化殊奇:白粉、黄丹,皆其显象。” 锺广言 注:“黄丹:矿物名,即氧化铅PbO(密陀僧),通常呈黄色粉末状,可作颜料。” 清 郝懿行 《证俗文》卷三:“ 嵩阳 产铅,居民多造胡粉,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,化不白者,炒为黄丹。”
(2).树木名。产 海南岛 。木质坚韧细密,为珍贵木材之一。 宋 陈师道 《后山谈丛》卷二:“ 南唐 煮糊用黄丹。”
词语解释:至宝丹  拼音:zhì bǎo dān
中成药名。其方见于 宋 陈师文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由多种贵重药物(如犀角、朱砂、玳瑁、琥珀、麝香等)配制而成,故名。 宋 王珪 (字 禹玉 ,封 岐国公 )为诗喜用金玉珠宝等物名,时人因称其诗作为“至宝丹”。 宋 陈师道 《后山诗话》:“ 王岐公 喜用金玉珠璧以为富贵,而其兄谓之‘至宝丹’。”《诗话总龟·评论三》引 宋 李颀 《古今诗话》:“ 晁以道 云:‘ 王禹玉 诗,世号至宝丹,以其多使珍宝,如黄金必以白玉为对。’”
词语解释:阿姆斯特丹  拼音:ā mǔ sī tè dān
荷兰首都、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。人口69万(1989年)。全国最大工业、商业和金融中心。欧洲著名文化艺术城和旅游胜地。市内运河纵横交错,由六百多座桥梁相连,素有“北方威尼斯”之称。
词语解释:金衣丹  拼音:jīn yī dān
橘实的美称。 南朝 梁 徐摛 《咏橘》:“丽树标江浦,结翠似芳兰。焜煌玉衡散,照曜金衣丹。”
词语解释:丸药膏丹  拼音:wán yào gāo dān
中药各种型剂的总称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:“ 阮文达 公 ( 阮元 )抚 浙 时,剏设普济堂……一施贫民疟痢伤寒疮癤时瘟丸药膏丹。”
词语解释:丸散膏丹  拼音:wán sàn gāo dān
中药的四种剂型:“丸”指圆粒状的药丸;“散”指研末的药粉;“膏”指外敷的膏药,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;“丹”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,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、散、锭等也称为丹。
词语解释:飞云丹  拼音:fēi yún dān
粉名。 五代 马缟 《中华古今注·粉》:“自 三代 以铅为粉, 秦穆公 女 弄玉 有容德,感仙人 簫史 ,为烧水银作粉与涂,亦名飞云丹。”
词语解释:蔻丹  拼音:kòu dān
妇女涂染指甲的油。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五七:“她的脸红润润的,心里很高兴,涂着红艳艳蔻丹的食指向他指着,说:‘我才不相信哩。’”
词语解释:九籥丹  拼音:jiǔ yuè dān
犹九转丹。 清 唐孙华 《毘陵舟中闻同年吴西斋给谏讣》诗:“春风忽已败丛兰,回挽曾无九籥丹。”
词语解释:九转还丹  拼音:jiǔ zhuàn huán dān
即九转丹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“在下此丹名为九转还丹,每九日火候一还,到九九八十一日开炉,丹物已成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薑斋诗话》卷下:“断不可移咏梅、桃、李、杏,而超然玄远,如九转还丹,仙胎自孕矣。”
词语解释:九转金丹  拼音:jiǔ zhuàn jīn dān
即九转丹。 宋 陆游 《次韵师伯浑见寄》:“万钉宝带知何用,九转金丹幸有闻。” 宋 刘克庄 《水调歌头·寿胡详定》词:“九转金丹成后,一朵红云深处,玉立侍虚皇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回:“老道朝礼毕,道:‘老道宫中,炼了些九转金丹。’”
词语解释:再生丹  拼音:zài shēng dān
中草药假苏的别名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三·假苏》:“﹝假苏﹞ 贾丞相 称为再生丹, 许学士 谓有神圣功。”
词语解释:虹丹  拼音:hóng dān
仙丹名。 晋 葛洪 《神仙传·王仲都》:“学道於 梁山 ,遇 太白真人 ,授以虹丹,能御寒暑。”
词语解释:雪丹  拼音:xuě dān
即水银粉。 宋 王子昭 《鸡跖集》:“《二仪録》: 萧史 鍊雪丹与 弄玉 涂之,即今水银粉。”参见“ 水银粉 ”。
词语解释:水银粉  拼音:shuǐ yín fěn
即汞粉。参见“ 汞粉 ”。
词语解释:蛇丹
中医病名。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,形成带状如蛇,因名蛇丹
词语解释:马缨丹  拼音:mǎ yīng dān
花名。一名山大丹。 清 李调元 《南越笔记·马缨丹》:“﹝马缨丹﹞一名山大丹,花大如盘,蕊时凡数十百朵,每朵攒集成毬,与白绣毬花相类。”
词语解释:鬼丹  拼音:guǐ dān
芦荟的别名。 清 厉荃 《事物异名录·药材下·木类》:“《清异録》: 侯寧极 《药谱》:‘鬼丹,芦薈也。’”
词语解释:桃丹  拼音:táo dān
一种用银朱和藤黄合研成粉末的颜料。色如樱桃。又称珊瑚粉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八回:“ 述农 道:‘我学那书画家,撒上点桃丹,去了那层油光,自然不新了。’”
词语解释:木齿丹  拼音:mù chǐ dān
养生家称木梳。 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器具》:“修养家谓梳为木齿丹。”
词语解释:八卦丹  拼音:bā guà dān
旧时药房出售的一种块状丹药,上印有八卦商标,其作用类似仁丹,有生津、清热、镇静等作用。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 曾霆 :‘妈屋里有八卦丹,吃点就好。’”
词语解释:还魂丹  拼音:huán hún dān
传说中的能使死人复活的仙丹,亦借指能医治重危病人的良药。《西游记》第三九回:“﹝ 老君 ﹞即命仙童叫回来道:‘你这猴子,手脚不稳,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。’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回生》:“且在这牡丹亭内进还魂丹,秀才剪襠。” 清 王韬 《淞隐漫录·鲍琳娘》:“此间有 鲍琳娘 者,神医也,囊中具有返生香,还魂丹,起死人而肉白骨。”
词语解释:三仙丹  拼音:sān xiān dān
即“氧化汞”。
词语解释:黄寿丹  拼音:huáng shòu dān
即迎春花。 冰心 《冬儿姑娘·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中间放着一个很矮的大圆桌,桌上供着一大盌枝叶横斜的黄寿丹。”参见“ 迎春花 ”。
词语解释:迎春花  拼音:yíng chūn huā
花名。落叶灌木,枝条细长成拱形,小枝有角棱。叶对生,小叶三枚,卵形至长椭圆形。花黄色,鲜艳,早春先叶开放,故名。
词语解释:黑丹  拼音:hēi dān
黑色丹砂。古时认为是祥瑞之一。 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封禅》:“德至山陵,则景云出,芝实茂,陵出黑丹,阜出萐莆,山出器车,泽出神鼎。”《孝经援神契》:“德至山陵,则景云见,泽出神马,山出根车,泉出黑丹。” 南朝 梁简文帝 《大法颂》:“黑丹吐润,朱草舒芳。”
词语解释:黅丹  拼音:jīn dān
黅天和丹天的合称。 宋 秦观 《和程给事赠虞道判》:“夜考鹤经分七九,晓占岁气辨黅丹。”
词语解释:七返还丹  拼音:qī fǎn huán dān
见“ 七返丹 ”。
词语解释:七返丹  拼音:qī fǎn dān
亦作“ 七返还丹 ”。 即七返灵砂。 唐 吕岩 《沁园春》词:“七返还丹,在我先须,炼已待时。” 宋 苏轼 《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》诗:“如今且作华阳服,醉唱儂家七返丹。”参见“ 七返九还 ”。
词语解释:七返九还  拼音:qī fǎn jiǔ huán
谓以火炼金,使金返本还原,成为仙丹。道教以“七”代表火,以“九”代表金。 唐 吕岩 《五言》诗之十:“炉中七返毕,鼎内九还终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六九:“更服至七返九还,自然魄鍊尸灭,神怡体清。” 元 李好古 《张生煮海》第一折:“贫道乃 东华上仙 是也。自从无始以来,一心好道,修炼三田,种出黄芽至寳,七返九还,以成大罗神仙。”
共100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 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