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二十三漾去声 [xiàng,卿相]访[jiàng,将帅][shàng,上下][sàng,丧失][liàng,数量][zàng,库藏,名词][详注1][dàng,适当][详注2][同飏][hàng][详注3][详注4][详注5][详注6][zhàng][kàng]广[详注7][zàng,内脏][bàng][详注8][tàng,通烫,又碰也][與障同。][yàng][详注9][dǎng dàng][guàng,横木、充满][qiàng][bàng][雨疾下也][音诳。欺也。][详注10]


注1:王 《正韻》凡有天下者,人稱之曰王,則平聲。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,則去聲。
注2:长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直亮切,音仗。《集韵》度长短曰长。 又《集韵》余也。《正韵》多也,冗也,剩也。《论语》长一身有半。《世说新语》平生无长物。《陆机·文赋》故无取乎冗长。 又《正韵》知亮切,音障。增盛也。《韩愈诗》得时方长王。
注3:养 《广韵》《正韵》余亮切《集韵》弋亮切,音恙。《玉篇》供养也,下奉上也。《礼·月令》收禄秩之不当,供养之不宜者。《注》谓凡恩命滥赐膳服,侈僭踰制者。
注4:仰 《集韵》《正韵》鱼向切。恃也。俟也,资也。《战国策》东周之民,可令一仰西周。《注》有望於上则仰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衣食仰给县官。
注5:桁 航去声。椸也。《古乐府·东门行》还视桁上无悬衣。
注6:两 通“辆”。车一乘。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让切《正韵》力仗切,良去声。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。
注7:广 《玉篇》古旷切,光去声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。《疏》马融云:东西为广,南北为轮。《释文》广,古旷反。 又车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车仆》广车之萃。《注》广车,横陈之车也。《释文》广,古旷反。《左传·僖二十八年》西广东宫。《疏》楚有左右广,盖兵车之名。《宣二年》分为二广。《注》十五乘为一广。 又《正字通》音旷。《荀子·王霸篇》人主胡不广焉。《注》广,开泰貌。 又与旷通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师出过时之谓广。
注8:妨 音访。《韩愈·岳阳楼别窦司直诗》轩然大波起,宇宙隘而妨。巍峨拔嵩华,腾跃较健壮。
注9:掠 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让切《正韵》力仗切,音亮。亦夺取也。《左传·襄十一年》禁侵掠。又《昭二十年》输掠其聚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所过毋得卤掠。
注10:潢 音幌。与滉同。水深广貌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灏溔潢漾。又音暀。《释名》染纸也。《齐民要术》有装潢纸法。《唐六典》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。
共100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
首字词组
丧家丧志丧失丧祸丧失殆尽丧门神丧惘丧家之狗
丧车丧躯丧偶丧逝丧天害理丧门星丧音丧纪
丧身丧气丧败丧物丧人丧拜丧陷丧没
丧元丧魄丧狗丧资丧仆丧斧丧魂落魄丧氛
丧家狗丧道丧心丧国之社丧佩丧律丧陨丧沮
丧胆丧命丧主丧履丧声嚎气丧心病狂丧门丧灵
丧师丧祭丧亲丧具丧器丧幡丧魂失魄丧气鬼
丧精丧德丧制丧取丧声歪气丧师辱国丧门鬼丧邦
丧亡丧明丧国丧哭丧榜丧帻丧食丧病
丧生丧期丧家犬丧冠丧梆丧庭丧次丧灭

词语解释:丧家  拼音:sàng jiā
举丧之家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南人冬至岁首,不诣丧家。” 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家礼一》:“ 司马温公 谓今人但送钱帋,焚为灰烬,何益丧家。”
(1).覆灭家族。 晋 陆机 《五等论》:“ 光武 中兴,纂隆皇统,而犹遵覆车之遗辙,养丧家之宿疾。”
(2).失去家主。 鲁迅 《二心集·“丧家的”“资本家的乏走狗”》:“为确当计,还得添几个字,称为‘丧家的’‘资本家的走狗’。” 孙犁 《澹定集·读作品记(四)》:“遭到两次丧家的小狗,于身心交瘁之余,居然常常单身去 观瀑亭 观瀑,使小说留有强大的余波,更是感人。”
词语解释:丧车  拼音:sàng chē
(1).送葬者坐的车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王之丧车五乘……及墓,嘑启关陈车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丧车,生人所乘。”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端衰、丧车皆无等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丧车者,孝子所乘恶车也。”
(2).运载灵柩的车子。《穆天子传》卷六:“天子乃周 姑繇 之水,以圜丧车。”《南史·后妃传上·殷淑仪》:“上自於 南掖门 临,过丧车,悲不自胜,左右莫不掩泣。” 唐 韩愈 《祭董相公文》:“今公之归,公在丧车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赠尚书工部侍郎郑公挽辞》:“密章赠襚连三组,画翣丧车载一旌。”
词语解释:丧身  拼音:sàng shēn
丧命。 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谏诤》:“为君不避丧身,义之性也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养生》:“丧身以全家,泯躯而济国,君子不咎也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丑狐》:“观其见金色喜,其亦利之所在,丧身辱行而不惜者歟?”
词语解释:丧元  拼音:sàng yuán
掉头颅。亦泛指献出生命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” 赵岐 注:“元,首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杂诗》之六:“国讎亮不塞,甘心思丧元。” 晋 潘岳 《马汧督诔》:“建威丧元於 好畤 ,州伯宵遁乎 大谿 。” 郭沫若 《蜩螗集·董老行》:“久将生死献人羣,丧元沟壑岂能挠?”
词语解释:丧家狗  拼音:sàng jiā gǒu
见“ 丧家之狗 ”。
词语解释:丧家之狗  拼音:sàng jiā zhī gǒu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 孔子 适 郑 ,与弟子相失, 孔子 独立郭东门。 郑 人或谓 子贡 曰:‘东门有人,其顙似 尧 ,其项类 皋陶 ,其肩类 子产 ,然自要以下不及 禹 三寸,纍纍若丧家之狗。’”后因以比喻失去依靠、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” 鲁迅 《坟·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,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,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,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骨相》:“ 子贡 以告 孔子 , 孔子 欣然笑曰:‘形状未也,如丧家狗,然哉!然哉!’” 宋 陆游 《归老》诗:“纍纍丧家狗,喔喔失旦鸡。” 李季 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一部一:“穷汉饿的象只丧家狗, 崔二爷 心狠见死他不救。”
词语解释:丧胆  拼音:sàng dǎn
形容极为恐惧。《周书·李贤传》:“今若从中击之,贼必丧胆。” 宋 叶适 《题〈西溪集〉》:“初, 完颜亮 来寇,举朝上下无不丧胆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木果木之败》:“适有持铜匜沃水者,误落於地,有声鏗然,溃兵即惊曰:‘追者至矣!’因羣起东走,势不可遏,其丧胆也若此。” 碧野 《芦沟桥情思》:“那凝结着民族仇恨的刀光,使敌人丧胆,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。”
词语解释:丧师  拼音:sàng shī
(1).谓失去民心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 殷 之未丧师,克配上帝。” 郑玄 笺:“师,众也。”
(2).谓战败而损失军队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犯五不韙,而以伐人,其丧师也,不亦宜乎。” 晋 陆机 《辩亡论下》:“彊寇败绩宵遁,丧师太半。” 明 王琼 《双溪杂记》:“ 毛鋭 丧师不加罪。”
词语解释:丧精  拼音:sàng jīng
失神,神不守舍。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丧精亡魂,失归忘趋。” 晋 成公绥 《啸赋》:“緜驹结舌而丧精, 王豹 杜口而失色。” 唐 元稹 《八骏图诗》序:“人行三万里而无丧精褫魄之患,亦神之人也。” 清 吴敏树 《亡弟云松事状》:“而弟已病……疾竟不起, 敏树 盖自是丧精失魄,茫然视天地,独哭荒山中。”
词语解释:丧亡  拼音:sàng wáng
死亡;灭亡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下四》:“是以进不丧亡,退不危身,此正士之行也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奏弹刘整》:“ 刘氏 丧亡,抚养孤弱。” 明 张纶 《林泉随笔》:“ 商紂 不君,天不佑之而致於丧亡也。” 毛泽东 《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》:“因循坐误,责有攸归;全国丧亡,嗟悔无及。”
词语解释:丧生  拼音:sàng shēng
丧失生命。 汉 祢衡 《鹦鹉赋》:“寧顺从以远害,不违迕以丧生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一:“若图谋不轨,祸必丧生。” 柯岩 《奇异的书简·美的追求者》:“象 张志新 一样为追求真理而忍受过一切折磨及非人凌辱,并为此丧生的又何止 张志新 一人呵!”
词语解释:丧志  拼音:sàng zhì
丧失心志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非鬼非食,惑以丧志。”
词语解释:丧躯  拼音:sàng qū
丧身。 明 张纶 《林泉随笔》:“ 抱真 虽善用兵,晚年惑方士,服丹丧躯,其智无足言。”
词语解释:丧气  拼音:sàng qì
意气颓丧;因事情不顺利而情绪低落。《后汉书·杜乔传》:“先是 李固 见废,内外丧气,羣臣侧足而立,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。” 吴晗 《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》:“﹝ 徐霞客 ﹞遇见困难不丧气,在西南旅行时,几次被强盗抢劫,跟的人也偷跑了,盘缠没有了,也不肯半途而废。”
倒霉,晦气,不吉利。《红楼梦》第九二回:“老太太还没开口,你便説了一大堆丧气话。” 刘宾雁 《在桥梁工地上》:“几分钟以后,他们得到一个丧气的消息:拱桥的一号墩叫洪水给冲垮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丧魄  拼音:sàng pò
犹言失魂落魄。《周书·静帝纪》:“擒斩元恶,羣丑丧魄。” 唐 韩愈 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赏厚可令廉士动心,罚重可令凶人丧魄。” 黄远庸 《谈屑》:“从此此工丧魄失志,悵惘不復平常。”
词语解释:丧道  拼音:sàng dào
谓丧礼之义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孔子 谓为明器者,知丧道矣。备物而不可用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丧命  拼音:sàng mìng
死亡。多指凶死或死于暴病。《说唐》第六十回:“ 罗成 叫道:‘中了 苏定方 计了!’乱箭齐着,顷刻丧命。” 鲁迅 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二》:“ 中国 多暗箭,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。”
词语解释:丧祭  拼音:sàng jì
古丧礼。葬后之祭称丧祭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是日也,以吉祭易丧祭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回:“从来丧祭趁家之有无,他自己既不能尽心,要你多费,他必不安。”参见“ 吉祭 ”。
词语解释:吉祭  拼音:jí jì
(1).古丧礼,既虞之后,卒哭而祭,谓之“吉祭”。虞,葬后拜祭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是月也,以虞易奠,卒哭曰成事。是日也,以吉祭易丧祭。”
(2).古礼,天子三年丧毕,奉神主入宗庙以吉礼祭之。《清史稿·礼志五》:“其因时祫祭者,古礼天子三年丧毕,合先祖神饗之,谓之吉祭。”
词语解释:丧德  拼音:sàng dé
(1).丧失德行。《书·旅獒》:“玩人丧德。”《北齐书·杨愔传》:“自 天保 五年已后,一人丧德,维持匡救,实有赖焉。”
(2).缺德。 吴组缃 《山洪》三四:“不能断了人家香火喂。总不能做那个丧德的事喂。”
词语解释:丧明  拼音:sàng míng
眼睛失明。语出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 子夏 丧其子而丧其明。 曾子 弔之,曰:‘吾闻之也,朋友丧明则哭之。’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乌仗那国》:“ 上军王 嗣位之后,其母丧明。” 清 杨复吉 《海鸥小谱附记》:“老而丧明,不废吟咏。” 丁以布 《题吹万伤昙录》诗:“痛哭 西河 欲丧明,避人忍泪写哀铭。”
词语解释:丧期  拼音:sàng qī
服丧的期限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丧期无数。”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臣闻上古丧期无数,后世乃有年月之渐。”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一》:“自 汉 以来,丧期之数,以日易月。”
词语解释:丧失  拼音:sàng shī
失去。《百喻经·牧羊人喻》:“为此漏身之所誑惑,妄期世乐,如己妻息,为其所欺,丧失善法,后失身命,并及财物。” 唐 段成式 《剑侠传·贾人妻》:“﹝ 王立 ﹞为主司駮放,资财荡尽,僕马丧失,穷悴颇甚。” 巴金 《怀念萧珊》四:“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,我希望病榻上有 萧珊 翻译的那几本小说。”
词语解释:丧偶  拼音:sàng ǒu
谓配偶死亡。 宋 郭彖 《睽车志》卷五:“有 陈察推 者,通謁与 李 有旧,叙话甚款。因言近丧偶,且及期矣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:“﹝ 朱生 ﹞因丧偶,往求媒媪。” 陆文夫 《一路平安》一:“十年浩劫却使得许多中、老年人丧偶。”
词语解释:丧败  拼音:sàng bài
(1).因失败而受损失。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 復 从征伐,未尝丧败,数与诸将溃围解急,身被十二创。” 宋 苏轼 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师徒丧败,财用耗屈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细柳》:“农工既毕,母出貲使学负贩。 怙 淫赌,入手丧败,诡託盗贼运数,以欺其母。”
(2).谓败落,破落。 吴晗 《朱元璋传》第三章:“假如只图一时快意,不向前看,虽然暂时快乐,却保不住日后丧败。”
(3).犹丧乱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 冀州 诸郡多举城邑降者” 裴松之 注引《献帝起居注》:“从弟 济阴 太守 叙 ( 袁叙 )与 绍 ( 袁绍 )书云:‘今海内丧败,天意实在我家。’”参见“ 丧乱 ”。
词语解释:丧乱  拼音:sāng luàn
死亡祸乱。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。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天降丧乱,饥饉荐臻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居承平之世,不知有丧乱之祸;处庙堂之下,不知有战陈之急。” 清 顾炎武 《顾与治诗序》:“晚值丧乱,独身无子,迫於赋役,困躓以终。” 陈去病 《鉴湖女侠秋瑾传》:“时天下丧乱,内外交鬨,而中朝政治,日益寙败。”
词语解释:丧狗  拼音:sàng gǒu
丧家之狗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解之坎》:“失恃无友,嘉祸出走,傫如丧狗。” 宋 苏轼 《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》:“惘惘可怜真丧狗,时时相触是虚舟。” 明 唐顺之 《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》之一:“忧时讥丧狗,逃世托冥鸿。”
词语解释:丧心  拼音:sàng xīn
(1).心理反常;丧失理智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哀乐而乐哀,皆丧心也。” 宋 叶适 《终论三》:“使兵犹有法,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:“如此迷惑丧心之语,犹拔作南宫首卷,文字安得不陋?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一听到新思想,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,更其害怕,对于较特别的思想,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。”
(2).犹言丧天良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真生》:“一日,饮既卧, 贾 潜起,搜诸衣底。 真 觉之曰:‘子真丧心,不可处矣!’”
词语解释:丧主  拼音:sàng zhǔ
丧事的主持人。旧丧礼以死者嫡长子为丧主;无嫡长子,则以嫡长孙充任。若当家无丧主,则依次以五服内亲、邻家、里尹来担任。《穆天子传》卷六:“丧主即位, 周 室父兄子孙倍之。”《宋书·孟怀玉传》:“﹝ 怀玉 ﹞自陈弟 仙客 出继,丧主唯己。”
词语解释:丧亲  拼音:sàng qīn
指父亲或母亲丧亡。《孝经·丧亲》:“孝子之丧亲也;哭不偯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。”《晋书·孝友传·许孜》:“当其奉师,则在三之义尽;及其丧亲,实古今之所难。”
词语解释:丧制  拼音:sàng zhì
(1).治丧的礼制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章德窦皇后》:“上尊諡曰 恭怀皇后 ,追服丧制,百官縞素,与姊大贵人俱葬 西陵 。”《周书·韦敻传》:“其丧制葬礼,诸子等竝遵其遗戒。”
(2).特指按礼制规定的居丧期限。《元典章新集·吏部·丁忧》:“凡为人子,丧制之内有犯非违者,不拘官民宜其追问。”
词语解释:丧国  拼音:sàng guó
亡国。《公羊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君子不厄人,吾虽丧国之餘,寡人不忍行也。”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一言几於丧国,我未之学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丧家犬  拼音:sàng jiā quǎn
见“ 丧家之犬 ”。
词语解释:丧家之犬  拼音:sàng jiā zhī quǎn
同“ 丧家之狗 ”。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七回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” 冰心 《老舍和孩子们》:“ 舒伯伯 给我的信里说,他在 纽约 ,就象一条丧家之犬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轮到这家人搬出王爷府的时候,又无一例外地有如丧家之犬,都是被扫地出门的。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辩圣论》:“或以为东家 丘 ,或以为丧家犬。”此即指 孔子 。参见“ 丧家之狗 ”。
词语解释:丧祸  拼音:sàng huò
丧乱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》:“自谓感彻天地,当蒙福祚,而丧祸内外,伤痛不絶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瓒传》“兵益盛,进军 界桥 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典略》:“会值国家丧祸之际,太后承摄, 何氏 辅政, 绍 专为邪媚,不能举直。”
词语解释:丧逝  拼音:sàng shì
逝世。 唐 韩偓 《乱后春日途经野塘》诗:“ 季重 旧游多丧逝, 子山 新赋极悲哀。”
词语解释:丧物  拼音:sàng wù
耗竭财物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薄葬》:“丧物索用,无益於世,此盖 墨 术所以不传也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薄葬》:“絶用人之源,不防丧物之路。重人不爱用,痛人不忧国,传议之所失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丧资  拼音:sàng zī
(1).失去财产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 文公 曰:‘吾民之有丧资者,寡人亲使郎中视事。’”
(2).失去路费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乃又有萍水相逢,甘言如醴,其来也渐,其入也深。误认倾盖之交,遂罹丧资之祸。”参见“ 丧斧 ”。
词语解释:丧斧  拼音:sàng fǔ
《易·巽》:“丧其资斧。” 高亨 注:“资,货也;斧,铜币之作斧形者。资斧犹言钱币也。”后以“丧斧”谓失去行旅之费。 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不变法之害》:“滨海小民,无所得食,逃至 南洋 、 美洲 诸地,鬻身为奴,犹被驱迫,丧斧以归,驯者转於沟壑,黠者流为盗贼。”
词语解释:丧国之社
国家灭亡,无人祭祀的宗庙
词语解释:丧履
失去庇护
词语解释:丧具  拼音:sàng jù
人死后所需的棺椁、衣被之类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丧具,君子耻具。” 郑玄 注:“丧具,棺、衣之属。”
词语解释:丧取  拼音:sàng qǔ
见“ 丧娶 ”。
词语解释:丧娶  拼音:sàng qǔ
亦作“ 丧取 ”。 在服丧期间婚娶。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:“何讥尔?讥丧娶也。娶在三年之外,则何讥乎丧娶?”《公羊传·宣公元年》:“曷为贬?讥丧娶也。丧娶者公也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:“何以谓之丧取?曰:《春秋》之论事,莫重乎志。今取必纳币,纳币之月在丧分,故谓之丧取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丧哭  拼音:sàng kū
谓遭亲丧而哭泣致哀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 江 南丧哭,时有哀诉之言。”
词语解释:丧冠  拼音:sàng guān
服丧时所戴的一种帽子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邻有丧,舂不相。里有殯,不巷歌。丧冠不緌。”
词语解释:丧失殆尽  拼音:sàng shī dài jìn
全部失去。例如:耕地仅在收获二到三次后肥力就丧失殆尽,因此必需开拓新土地。
词语解释:丧天害理  拼音:sàng tiān hài lǐ
做事凶狠残忍,全无道德。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回:“话説 老残 与 申东造 议论 玉贤 正为有才,急於做官,所以丧天害理,至於如此。” 巴金 《春》六:“欺负孤儿寡妇,丧天害理。”
词语解释:丧人  拼音:sàng rén
居丧的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倭人传》:“其行来渡海诣中国,恆使一人,不梳头,不去蟣蝨,衣服垢污,不食肉,不近妇人,如丧人,名之为持衰。”
失位流亡的人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丧人无宝,仁亲以为宝。”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丧人不佞,失守 鲁国 之社稷,执事以羞。”
词语解释:丧仆  拼音:sàng pú
谓亡身。《陈书·周敷传》:“﹝ 周敷 ﹞受任遐征,淹时违律,虚衿姦诡,遂貽丧仆。”
词语解释:丧佩  拼音:sàng pèi
江 妃二女神出游于 江 汉 之湄,逢 郑交甫 。 郑 见而悦之,因与语而请其珮,女遂解珮与之, 郑 悦受藏怀中。去数十步,怀空无珮,回顾二女,亦失所在。事见 汉 刘向 《列仙传·江妃二女》后遂用为典实。 晋 郭璞 《江赋》:“感 交甫 之丧珮,愍神使之婴罗。”
词语解释:丧声嚎气  拼音:sàng shēng háo qì
詈词。谓如遇丧事般哭泣。《红楼梦》第六九回:“ 尤二姐 在房里哭泣…… 秋桐 正是抓乖卖俏之时,他便悄悄的告诉 贾母 、 王夫人 等説:‘他专会作死,好好的,成天丧声嚎气。’”
词语解释:丧器  拼音:sàng qì
丧事用的器具。《周礼·地官·乡师》:“閭共祭器,族共丧器。”《管子·度地》:“食器两具,人有之,錮藏里中,以给丧器。”
词语解释:丧声歪气  拼音:sàng shēng wāi qì
恶声恶气;粗声粗气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八回:“必是丫头们懒待动,丧声歪气的,也是有的。” 管桦 《清风店》二:“﹝ 曹克星 ﹞丧声歪气的说:‘不吃啦,粥做的破破啷啷,活象狗唚的!’”
词语解释:丧榜  拼音:sàng bǎng
即殃榜。阴阳先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榜。旧时官厅视此为证明死亡之凭照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八回:“画士一面传神,阴阳官写丧榜。” 孙犁 《澹定集·乡里旧闻》:“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,不过红事喜帖,白事丧榜之类。”
词语解释:丧梆  拼音:sàng bāng
不温和,脾气倔强
用话冒犯。例如:别拿这些话丧梆人。
词语解释:丧门神  拼音:sàng mén shén
即丧门星。 宋 江万里 《宣政杂录·墓尸化蛇》:“子愤其妖曰:‘此正丧门神也。’杀之。” 清 蒋士铨 《临川梦·说梦》:“羞答答丧门神,一把儿氷肌玉骨;笑嘻嘻勾死鬼,两行儿红粉金釵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三章:“当她一回身却发现 余永泽 也跟在她身后,瘦脸拉得长长的,象个丧门神。”
词语解释:丧门星  拼音:sàng mén xīng
值年的凶煞。多用作詈语,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犯着这位丧门星,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!” 王士美 《铁旅风》第一部:“他问 强小兵 :‘ 小兵 ,你瞧!半夜来了丧门星,怎么办?’”
词语解释:丧拜  拼音:sàng bài
古代丧礼中持杖期以上的重服者跪拜宾客时的拜礼。以额触地而后拜。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三年之丧,以其丧拜。非三年之丧,以吉拜。” 郑玄 注:“稽顙而后拜曰丧拜。”
词语解释:丧斧  拼音:sàng fǔ
《易·巽》:“丧其资斧。” 高亨 注:“资,货也;斧,铜币之作斧形者。资斧犹言钱币也。”后以“丧斧”谓失去行旅之费。 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不变法之害》:“滨海小民,无所得食,逃至 南洋 、 美洲 诸地,鬻身为奴,犹被驱迫,丧斧以归,驯者转於沟壑,黠者流为盗贼。”
词语解释:丧律  拼音:sàng lǜ
谓丧失军纪,军中律令不行。多用为军事失利的婉辞。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阳给事诔》:“边兵丧律,王略未恢。” 唐 陈子昂 《上军国机要事》:“近者 辽 军 张立遇 等丧律,实由内外不同心。”参见“ 失律 ”。
词语解释:失律  拼音:shī lǜ
(1).军行无纪律。《易·师》:“师出以律,失律,凶也。”后以指战事失利。《宋书·张永传》:“﹝ 张永 ﹞以北讨失律,固求自贬,降号左将军。” 唐 杜甫 《入衡州》诗:“老将一失律,清边生战场。” 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六:“ 庆历 壬年岁,王师失律於 西河 好水川 ,亡没数巨将 刘平 、 葛怀敏 、 任福 等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台湾之役》:“有旨以失律诛 郝壮猷 ,於是诸将咸思进兵。”
(2).指诗、词不合格律。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十:“世多言 白乐天 用‘相’字,多从俗语作‘思必切’,如‘为问 长安 月,如何不相离’是也。然北人大抵以‘相’字作入声,至今犹然,不独 乐天 。老 杜 云:‘恰似春风相欺得,夜来吹折数枝花。’亦从入声读,乃不失律。”
词语解释:丧心病狂  拼音:sàng xīn bìng kuáng
丧失理智,昏乱失常。形容言行荒谬可恶至极。《宋史·范如圭传》:“公不丧心病狂,奈何为此?必遗臭万世矣!” 清 梁绍壬 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丧心语》:“﹝ 蔡京 ﹞曰:‘既作官,又要作好人,两者可得兼耶?’此真丧心病狂之语。” 何其芳 《理性与历史》:“这位丧心病狂之徒既然把我们老百姓都视同异类……他是一定要反对民主的。”参见“ 丧心 ”。
词语解释:丧心  拼音:sàng xīn
(1).心理反常;丧失理智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哀乐而乐哀,皆丧心也。” 宋 叶适 《终论三》:“使兵犹有法,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:“如此迷惑丧心之语,犹拔作南宫首卷,文字安得不陋?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一听到新思想,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,更其害怕,对于较特别的思想,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。”
(2).犹言丧天良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真生》:“一日,饮既卧, 贾 潜起,搜诸衣底。 真 觉之曰:‘子真丧心,不可处矣!’”
词语解释:丧幡  拼音:sàng fān
亦作“ 丧旛 ”。 丧家悬挂的白色狭长形的旗帜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伍秋月》:“七日启关,去丧旛,人始知其復甦。” 欧阳予倩 《屏风后》:“我连送终都没有能去,扶着病回家,看见挂着丧幡白布,父亲还是很严历地不让我进门。”
词语解释:丧师辱国  拼音:sàng shī rǔ guó
军队损失,国家蒙受耻辱。《明史·杨本传》:“﹝ 杨本 ﹞从 景隆 讨 燕 有功, 景隆 忌之,不以闻。寻劾 景隆 丧师辱国,遂以孤军独出,被擒,繫 北平 狱,后被杀。”《轰天雷》第二回:“吾国丧师辱国,一见於 热河 之变,再见於 马关 之役,这回要做第三次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丧帻  拼音:sàng zé
居丧时戴的头巾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丧幘却摞,反本礼也。升数如冠,与冠偕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丧庭  拼音:sàng tíng
灵堂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马忠传》:“ 忠 为人宽济有度量……是以蛮夷畏而爱之。及卒,莫不自致丧庭,流涕尽哀。”《周书·司马裔传》:“﹝ 司马裔 ﹞身死之日,家无餘财。宅宇卑陋,丧庭无所。”
词语解释:丧惘  拼音:sàng wǎng
怅惘失神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王桂庵》:“ 王 心情丧惘,痴坐凝思。”
词语解释:丧音  拼音:sàng yīn
报丧的声音。旧俗逢吉、凶事,皆敲云板以报。一般吉事用三,凶事用四。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,连叩四下,正是丧音。”
词语解释:丧陷  拼音:sàng xiàn
失陷。 宋 范仲淹 《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》:“ 麟府 丧陷,镇戎三败,杀者伤者,前后仅二十万人矣。” 宋 张载 《边议》:“师为虏致,则丧陷之患多;城不自完,则应援之兵急。”
词语解释:丧魂落魄  拼音:sàng hún luò tuò
同“ 丧魂失魄 ”。 管桦 《惩罚》五:“鬼子 山本 踉跄了一下,岔开两腿,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 川岛 。”
词语解释:丧陨  拼音:sàng yǔn
毁灭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悉斩送 弥晏 等首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 权 之怨疾,将刻肌骨。若天衰其业,使至丧陨, 权 将内伤愤激而死。”
词语解释:丧门  拼音:sàng mén
(1).丛辰名。星命家以为一岁十二辰都随着善神和凶煞,叫丛辰。丧门是凶煞之一。《协纪辨方书·义例一·丧门》:“《纪岁歷》:‘丧门者,岁之凶神也,主死丧哭泣之事。’”因以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为丧门。 元 武汉臣 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问甚么撞着丧门,管甚么逢着弔客。” 元 尚仲贤 《三夺槊》第三折:“恼犯魔君,撞着丧门。”
(2).詈词。丧家之门。《水浒传》第二四回:“我倒不曾见日头在半天里,便把着丧门关了,也须吃别人道我家怎地禁鬼!”
(3).犹言诅咒。 峻青 《海啸》第二章:“我不是丧门你,是担心呀。” 峻青 《海啸》第二章:“‘别丧门人啦。’ 小于 说着把身子侧了过来。”
词语解释:丧魂失魄  拼音:sàng hún shī pò
失魂落魄。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。 鲁迅 《坟·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自从新思潮来到 中国 以后,其实何尝有力,而一群老头子,还有少年,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。” 欧阳予倩 《潘金莲》第五幕:“自你一气出门以后,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,就活着也没有意思!”
词语解释:丧门鬼  拼音:sàng mén guǐ
犹言丧门星。 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第七章:“村中的老百姓,见这些丧门鬼进了村子,有的憋在家里不出来,有的溜出村子下地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丧食  拼音:sàng shí
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年》:“十一月, 越 围 吴 , 赵孟 降於丧食。” 杜预 注:“ 赵孟 , 襄子无恤 ,时有父 简子 之丧。”
词语解释:丧次  拼音:sàng cì
停灵治丧的地方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十月, 里克 杀 奚齐 于丧次, 献公 未葬也。”《陈书·侯安都传》:“﹝ 侯安都 ﹞便按剑上殿,白太后出璽,又手解 世祖髮 ,推就丧次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薛慰娘》:“丧次,女哀悼过於儿孙。”
词语解释:丧家之狗  拼音:sàng jiā zhī gǒu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 孔子 适 郑 ,与弟子相失, 孔子 独立郭东门。 郑 人或谓 子贡 曰:‘东门有人,其顙似 尧 ,其项类 皋陶 ,其肩类 子产 ,然自要以下不及 禹 三寸,纍纍若丧家之狗。’”后因以比喻失去依靠、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” 鲁迅 《坟·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,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,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,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骨相》:“ 子贡 以告 孔子 , 孔子 欣然笑曰:‘形状未也,如丧家狗,然哉!然哉!’” 宋 陆游 《归老》诗:“纍纍丧家狗,喔喔失旦鸡。” 李季 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一部一:“穷汉饿的象只丧家狗, 崔二爷 心狠见死他不救。”
词语解释:丧纪  拼音:sàng jì
丧事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府》:“山泽之赋,以待丧纪。”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,不夺人亲也。” 郑玄 注:“纪,犹事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夏, 齐孝公 卒。有 齐 怨,不废丧纪,礼也。” 宋 叶适 《财计上》:“货之滞於民用者,以其贾买之,其赊者祭祀丧纪皆有数,而以国服为之息。” 清 陈梦雷 《抒哀赋》:“丧纪其一周兮,徒囚首而怀故乡。”
丧失历纪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 三代 既没,五伯之末史官丧纪,畴人子弟分散,或在夷狄,故其所记,有《黄帝》《顓頊》《夏》《殷》《周》《鲁历》。”
词语解释:丧没  拼音:sàng méi
灭亡;死亡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邵传》:“一朝丧没,君臣係颈,共为羈僕。” 清 俞正燮 《贞女说》:“ 勤 遇病丧没。”
词语解释:丧氛  拼音:sàng fēn
预兆死亡的云气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吾见赤黑之祲,非祭祥也,丧氛也。” 杜预 注:“氛,恶气也。”《宋史·五行志五》:“ 德祐 元年三月辛巳,终日黄沙蔽天,或曰丧氛。”
词语解释:丧沮  拼音:sàng jǔ
灰心失望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时 进 既被害,师徒丧沮,臣独将家兵百餘人,抽戈 承明 ,竦劒翼室,虎叱羣司,奋击凶丑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朝野丧沮,莫有固志。”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上·颜师古》:“及是频被谴,仕益不进,罔然丧沮。”
词语解释:丧灵  拼音:sàng líng
死尸;灵柩。《敦煌变文集·搜神记》:“迎丧灵还家坟葬。”
词语解释:丧气鬼  拼音:sàng qì guǐ
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
词语解释:丧邦  拼音:sàng bāng
亡国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 宋 苏轼 《上皇帝书》:“其心本生於患失,而其祸乃至於丧邦。”
词语解释:丧病  拼音:sàng bìng
丧事与疾病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 琼 入朝日浅,谋謨未就,因以丧病,致命遂志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交际》:“其不合也,则懊悴剧於丧病之逮己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丧灭  拼音:sàng miè
灭亡;丧失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天鬼罚之,使身死而为刑戮,子孙离散,室家丧灭,絶无后嗣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回:“奈何听无稽之言,行不测之事,自取丧灭,岂不惜哉?” 清 陈天华 《警世钟》:“穷而无计的时候,丧灭天良的,也就降了洋人,替洋人杀起同胞来。”
共100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 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