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十四盐平声 [同恹][zhān,占卜][音尖。流入也,浸也。][详注1][nián][详注2][详注3][详注4][详注5]


注1:燖 《集韵》慈盐切《韵会》昨盐切,音潜。《玉篇》本作燂。《集韵》沈肉於汤也。或作爓煔。《仪礼·聘礼注》肤豕肉也。惟燖者有肤。《释文》燖,刘音寻。一本作爓,音潜。 又《广韵》徐盐切《集韵》徐廉切,音阎。《广韵》本作燖。详燖字注。
注2:针 《广韵》巨淹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其淹切,音钳。人名。《诗·秦风》子车针虎。《左传·隐八年》陈针子送女。《注》针子,陈大夫。又《庄三十二年》命僖叔待於针巫氏。《注》针巫氏,鲁大夫。又《僖二十八年》针庄子为坐。《释文》针,其廉反。 又地名。《左传·成六年》侵宋师於针。《释文》针,其廉反。
注3:妗 音襜。𡝫妗,善笑貌。 又《集韵》馨兼切,音莶。义同。 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,音欦。美也。一曰女轻薄貌。
注4:詀 《集韵》他兼切,帖平声。《扬子·方言》謰謱,拏也。南楚或谓之詀啼。 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丁兼切,点平声。转语也。一曰巧言。 又《集韵》处占切,音襜。亦多言也。
注5:慊 《集韻》苦兼切,音謙。意不足也。又《集韻》賢兼切,音嫌。《說文》疑也。或省作兼。或通作嫌。《前漢·趙充國傳》婾得避慊之便。《師古註》慊,亦嫌字。又《集韻》離鹽切,音廉。《說文》帷也。或从巾从廉。
共102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
末字词组
庄严清严简严幽严趣严高严贵严兢严
华严凝严宽严肃严霁严紧严卞严雕严
森严谨严崇严蜀严失严长严诫严靓严
深严戒严壮严邃严刚严齐严冱严二庄严
威严精严兵严凛严发严閟严豫严丰严
香严方严祗严峻严斋严鼓严贞严辨严
严严申严二严夸严办严显严义正词严门禁森严
端严禁严中严宸严积严一严台严边严
解严秋严老严妆严静严凋严诸严先严
尊严装严整严夜严速严家严诋严三严

词语解释:庄严  拼音:zhuāng yán
(1).装饰端正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武帝纪五》:“王太后皆庄严,将入朝。”
(2).庄重而严肃。《百喻经·子死欲停置家中喻》:“生死道异,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八七:“人不可以不庄严,所谓君子庄敬日强,安肆日偷。” 张天翼 《华威先生》:“ 华威先生 的态度很庄严。”
(3).指文辞典雅庄重。 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卷十:“盖其文虽格律稍疎,然词藻庄严絶俗,因擢为第一人。”
(4).指建筑物壮盛严整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呵罗陁国》:“城郭庄严,清浄无秽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寺中遗像》:“但见兰若庄严,莲臺整肃。”
(5).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。《阿弥陀经》:“ 舍利弗 ,极乐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”如: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。
(6).谓建筑寺塔,装饰佛像。 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明悬尼寺》:“有三层塔一所,未加庄严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五:“於 归化城 立庙,以八寳庄严佛像。”
(7).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摩揭陀国下》:“见 观自在菩萨 妙相庄严,威光赫奕。”
(8).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。有戒、三昧、智慧、陀罗尼四种庄严。见《大集经》卷一。 宋 晏殊 《诉衷情》词:“宜春耐夏,多福庄严,富贵长年。” 清 俞樾 《小浮梅闲话》:“身体端正,福德庄严。”
(9).佛教语。指宏伟精妙境界。 锺动 《香江冬夜临海望月》诗:“何不策高足,竞此庄严界。”
词语解释:华严  拼音:huá yán
(1).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简称。有三种译本。 宋 陈师道 《谢寇十一惠端砚》诗:“敢书细字注鱼虫,要传《华严》八千偈。”
(2).佛教语。天台宗所说“五时”教之一。指 释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。因其高深,解悟者少。 清 龚自珍 《〈妙法莲华经〉四十二问》:“ 隋 以来判教诸师,皆曰‘华严’日出时,‘法华’日中时,‘涅槃’日入时。”
(3).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。 康有为 《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》诗之二:“华严帝网重重现,广乐钧天窃窃听。”
词语解释:森严  拼音:sēn yán
(1).威严。 唐 陆龟蒙 《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》:“磔索珊瑚涌,森严獬豸窥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四回:“正面便是那座气象森严无偏无倚的 至公堂 。” 洪深 《劫后桃花》六二:“到了顶上,那一个最大的大炮,依然很森严地横在那里。”
(2).严明;严格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序》:“於是 韩愈 倡之, 柳宗元 、 李翱 、 皇甫湜 等和之,排逐百家,法度森严。”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逼婚》:“小姪行兵之际,纪律森严,不掳民间一妇。” 秦牧 《艺海拾贝·惠能和尚的偈语》:“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,一个和尚能说出这样的警语,正是认真观察、大胆思考迸发出来的智慧的火花。”
(3).整饬;严密。 唐 杜牧 《朱坡》诗:“偃蹇松公老,森严竹陈齐。” 宋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》词之一:“缓带轻裘多暇,燕寝森严兵卫,香篆几徘徊。”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和鹞》:“做不得箇内外森严,不通飞鸟。”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一章一:“戒备是森严的,没有‘特别通行证’或各种交通工具的方便的人,根本便无法进出。”
(4).指酒纯正浓烈。 宋 杨万里 《夜宿房溪饮野人张珦家桂叶鹿蹄酒》诗:“落杯莹滑冰中水,过口森严菊底秋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四:“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,手自剂量,合而为一,杀以白灰一刀圭,风韵顿奇,索余作诗,余为长句云:‘小槽真珠太森严,兵厨玉友专甘醇。’”
词语解释:深严  拼音:shēn yán
(1).深邃严密。 唐 李绰 《尚书故实》:“自柜而入,则别有幽房邃阁,詰曲深严。” 宋 陈鹄 《耆旧续闻》卷九:“ 贾黄中 ‘青纶辉映轻前古,丹地深严隔世尘’……灿然有贵气。”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二:“观此情形,必非内庭深严邃密之地。”
(2).指深沉庄严。 宋 苏轼 《策略五》:“及至后世,坏先王之法,安於逸乐而恶闻其过,是以养尊而自高,务为深严,使天下拱手,以貌相承而心不服。”
(3).谓极为严格。《金史·文艺传下·王庭筠》:“﹝ 庭筠 ﹞为文能道所欲言,暮年诗律深严,七言长篇尤工险韵。”
词语解释:威严  拼音:wēi yán
(1).严厉;严肃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班朝治军,涖官行法,非礼威严不行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:“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”《新五代史·晋臣传·桑维翰》:“ 维翰 状貌既异,素以威严自持, 晋 之老将大臣,见者无不屈服。” 郑振铎 《桂公塘》二:“他究竟有素养,还是沉默着,只是用威严有棱的眼光,来回的扫在 贾馀庆 和 刘岊 们的身上。”
(2).权势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威严不足以易於位,重利不足以变其心。”
(3).威风;尊严。 唐 骆宾王 《上瑕丘韦明府启》:“冒瀆威严,循心内骇。” 宋 秦观 《郭子仪单骑见虏赋》:“养威严於将军之幕,角技巧於勇士之场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六回:“旗旛齐整,队伍威严。” 叶圣陶 《火灾·义儿》:“英文先生觉得这太难堪,非叫 义儿 立刻退出课室,不足以维持自己的威严。”
词语解释:香严  拼音:xiāng yán
佛教语。香洁庄严。《维摩诘经·香积佛品》:“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,有诸天子皆号香严,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供养彼佛及诸菩萨。”《楞严经》卷五:“如来印我,得香严号;尘气倏灭,妙香密圆,我从香严,得阿罗汉。” 宋 黄庭坚 《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》之一:“但印香严本寂,不必丛林徧参。”
词语解释:严严  拼音:yán yán
(1).惨烈貌。《文选·鲍照〈舞鹤赋〉》:“严严苦雾,皎皎悲泉。” 李周翰 注:“严严,惨烈貌。寒雾杀物,故云苦也。”
(2).紧密严实貌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一回:“公子打开一瞧,只见里面是五寸来长一个铁筒儿,一头儿铸得严严的。”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八:“风里雪里,小轿车围得严严的,一点不透风,在半道也象在家似的。”
(3).寒冷,凛冽。 宋 梅尧臣 《依韵和丁元珍见寄》:“不为煦煦妍,不为严严冰。”
威重貌;庄严貌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严严兮其能敬己也。” 杨倞 注:“严严,有威重之貌……严,或作儼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寄曾子固》诗之一:“严严中天阁,蔼蔼层云树。”
词语解释:端严  拼音:duān yán
端庄严谨;庄严。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十反·宗正南阳刘祖》:“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 ,旧俗常以衣冠子孙、容止端严、学问通览、任顾问者以为御史。”《北齐书·成帝纪》:“帝时年八岁,冠服端严,神情闲远, 华 戎 叹异。” 唐 王勃 《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》:“遂令众情驰騖,空怀更始之图;灵座端严,未得安居之地。” 明 宋濂 《柳先生行状》:“燕居默坐,端严若神。” 朱自清 《民众文学的讨论》:“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。”
词语解释:解严  拼音:jiě yán
(1).解除非常的戒备措施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赵俨传》:“﹝ 儼 曰:﹞‘今 羽 已孤迸,更宜存之以为 权 害。若深入追北, 权 则改虞於彼,将生患於我矣。王必以此为深虑。’ 仁 乃解严。”《新唐书·代宗纪》:“癸酉, 郭子仪 及 吐蕃 战于 灵台 ,败之,京师解严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九回:“再过两天,督抚衙门的防守兵也撤退了,算是解严了。”
(2).谓脱去厚重的衣服,解除防寒设施。 宋 范成大 《重阳后半月天气温丽忽变奇寒》诗:“今朝復何朝?晴色掛屋梁。人物各解严,儿童笑相将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赵信国辞相》:“公力辞召命,且云:‘更当支吾一冬,来春解严,容归故里。’朝廷许之。”
词语解释:尊严  拼音:zūn yán
(1).庄重肃穆;尊贵威严。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尊严而惮,可以为师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立元神》:“贤者备股肱,则君尊严而国安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进〈孝经指解〉札子》:“体貌尊严,举止安重。” 丁玲 《过年》:“只觉得舅舅仍然很尊严,很大,高不可及,只呼吸都象表示出有与凡人不一样的权威。”
(2).崇高庄严。 宋 梅尧臣 《汝州登慈寺阁望嵩岳》诗:“ 少室 出天外,巍巍何尊严。” 清 孙枝蔚 《病愈赠医者宋迪公》诗之八:“低头幕府尊严地,种杏安能许外人。”
(3).尊贵的地位或身分。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一:“ 日本 军人们心里很不痛快,因为这样的简陋的场面颇有损于‘帝国’的尊严。”
(4).指不容侵犯的地位或身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:“全国各族人民、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、各政党和社会团体、各企事业组织,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,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,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。” 魏巍 《这里是今天的东方》:“没有人会知道,她还要对全人类做出些什么;维护和平,维护人类尊严的抗美援朝战争,不过是她开始的一件罢了。”
词语解释:清严  拼音:qīng yán
(1).清廉严正;清正严肃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基传》:“为政清严有威惠。”《北齐书·崔昂传》:“ 昂 本性清严,凡见黷货辈,疾之若讐。” 宋 惠洪 《冷斋夜话·韩欧范苏嗜诗》:“ 范文正公 清严而喜论兵。”《天讨·军政府〈讨满洲檄〉》:“ 汉 士在朝,习其淫慝,人为雄狐,家有麀鹿,使中夏清严之俗,扫地无餘。”
(2).清新浓烈。 清 龚自珍 《寒月吟》之五:“其香何清严,腊供今年足。”
词语解释:凝严  拼音:níng yán
(1).严肃恭敬。《文选·江淹〈诣建平王上书〉》:“日者,谬得升降 承明 之闕,出入 金华 之殿,何甞不局影凝严,侧身扃禁者乎?” 吕延济 注:“凝,坚;严,敬也。”
(2).犹严寒。 宋 苏轼 《雄州白沟驿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制》:“远驰使节,来庆春朝,属岁律之凝严,涉道涂之修阻,宜颁宴衎,以劳勤劬。”
词语解释:谨严  拼音:jǐn yán
(1).慎重严肃,一丝不苟。《金史·后妃传下·睿宗贞懿皇后李氏》:“居 上京 ,内治谨严,臧获皆守规矩,衣服饮食器皿无不清洁。” 夏衍 《忆阿英同志》:“ 杏邨同志 是一个对人谦和,律己谨严的人。”
(2).精细严密,无懈可击。 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《春秋》谨严,《左氏》浮夸。”《新唐书·叛臣传上·仆固怀恩》:“ 怀恩 善战鬭,晓识戎情,部分谨严。” 宋 程洵 《锺山先生行状》:“ 晦庵 先生尝评之,以为笔力奔放而法度谨严,学者所难及也。” 夏丏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三一:“(4)组--由于检点工夫的多少,分为谨严,疏放。”
(3).严敬,十分敬重。 宋 苏轼 《赐太师文彦博辞免不拜恩命许批答》之二:“卿谨严朝廷,明君臣之分,以不拜为未安,礼之节也。”
词语解释:戒严  拼音:jiè yán
在战时或其他非常情况下,所采取的严密防备措施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逵传》“ 太祖 心善 逵 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 太祖 欲征 吴 而大霖雨,三军多不愿行。 太祖 知其然,恐外有諫者,教曰:‘今孤戒严,未知所之,有諫者死。’” 宋 王禹偁 《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》:“尔其戒严黄道,警肃紫垣,致高枕于宸居,是予繄赖,法钩陈于环卫,在汝恪恭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适值 江西 寧王 反乱,各路戒严。” 巴金 《灭亡》第十五章:“他们只知道 上海市 要戒严了。”
词语解释:精严  拼音:jīng yán
(1).精良整齐。《南史·王玄谟传》:“ 玄謨 之行也,众力不少,器械精严,而专仗所见,多行杀戮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外祖 张雪峯 先生,性高洁,书室中几砚精严,图史整肃。”
(2).精细严密。 宋 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半山老人四》:“ 荆公 晚年,诗律尤精严,造语用字,间不容髮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六五:“ 文侯 端冕听高歌,少作精严故不磨。” 傅尃 《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》:“犹恐涉乎标榜,未厌群流;或失精严,转疵竽滥。”
词语解释:方严  拼音:fāng yán
方正严肃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“﹝ 肃 ﹞卒, 权 为举哀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《吴书》:“ 肃 为人方严,寡於玩饰。”《南史·蔡廓传》:“ 蔡豫章 昔在相府,亦以方严不狎, 武帝 宴私之日,未尝相召。” 宋 陆游 《贺薛安抚兼制置启》:“恭维某官渊博有传,方严不挠。” 清 赵执信 《谈龙录》:“或曰:礼义之説,近乎方严,是与温柔敦厚相妨也。”
词语解释:申严  拼音:shēn yán
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、措施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是月也,申严号令。”《吕氏春秋·仲秋纪》:“命有司,申严百刑,斩杀必当。”《宋史·理宗纪五》:“﹝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,﹞詔申严边防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世祖至元十九年》:“申严 汉 人军器之禁。”
词语解释:禁严  拼音:jìn yán
(1).谓门禁森严。《后汉书·李通传》:“今关门禁严,君状貌非凡,将以此安之?”
(2).指帝王宫禁。 宋 苏轼 《杭州谢上表》:“伏念臣起自废黜,骤登禁严,毕命驱驰,未偿万一。”
词语解释:秋严  拼音:qiū yán
谓秋气肃杀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》:“人怀秋严,士蓄霜断。” 唐 韩愈 《县斋读书》诗:“高标陵秋严,贞色夺春媚。”
词语解释:装严  拼音:zhuāng yán
谓装束整齐。《东观汉记·刘宽传》:“ 宽 夫人试 宽 意,伺当朝会,装严已讫,使婢奉肉翻污朝衣。婢遽收之, 宽 神色不异,乃徐语曰:‘羹烂汝手。’”
词语解释:简严  拼音:jiǎn yán
(1).谓文辞简朴而严谨。 宋 戴埴 《鼠璞·十五国风二雅三颂》:“ 周 、 鲁 、 商 三颂,以盛德成功为主……《周颂》简严,《商颂》敷畅,已非一体。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文章三》:“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,其於六经简严易直之旨合乎否也。” 明 张居正 《重刊〈西汉书〉序》:“ 迁 据《左氏》《国语》《世本》《国策》《史记》,而 固 承父 彪 之后修《西汉书》,然 子长 之书虽驰骋该博,类取杂家小説以实之,其为文多不驯雅,不如 固 之简严明切,叙次有纪。” 康有为 《〈日本杂事诗〉序》:“《春秋》万九千字,简严矣,而其恉数千。”
(2).简约严明。《宋史·李及传》:“ 及 资质清介,所治简严。”
词语解释:宽严  拼音:kuān yán
宽大与严厉。《宋史·汪大猷传》:“今所议六项法,犯者以法行之,非此而但取财,惟再犯者死,可谓宽严适中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一:“且亦可见 世宗皇帝 之整飭纪纲,陶育臣庶,固自宽严交剂,不徒恃圣明综核之长也。”
词语解释:崇严  拼音:chóng yán
(1).崇敬。《文选·班固〈典引〉》:“以崇严祖考,殷荐宗配帝。” 吕向 注:“言所以崇敬祖考,厚进馨香,尊配享於上天也。”《南史·臧焘传》:“古先哲王莫不致肃恭之诚心,尽崇严乎祖考。”
(2).庄重严肃。 唐 李峤 《让鸾台侍郎表》:“夫以琐闥崇严,玉堂祕近;职参持盖,位亚掌壶。” 明 沉榜 《宛署杂记·御制》:“殿堂辉焕,像位崇严,上建 玉皇阁 ,尊道之本也。”《明史·吕坤传》:“天閽邃密,法座崇严。”
(3).严峻。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辛部第十四章:“然究其所因,皆由中世禁淫之律法过于崇严,而人欲之大发有不可禁,故至陷此乱种之不道。”
词语解释:壮严  拼音:zhuàng yán
庄严,装饰美盛。《醒世恒言·郑节使立功神臂弓》:“却説 郑信 思念 日霞仙子 不已,於 绵江 之傍建造 日霞行宫 ,极其壮严。岁时亲往行香。”
词语解释:兵严  拼音:bīng yán
谓兵士整装待发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又改易宿卫,用其亲近,復敕兵严,欲向 青 徐 。”
词语解释:祗严  拼音:zhī yán
恭谨严肃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先后祗严,获遂宣训,蒸尝肇建。”
词语解释:二严  拼音:èr yán
见“ 二庄严 ”。
词语解释:二庄严  拼音:èr zhuāng yán
佛教语。智慧庄严和福德庄严。前者即六度中的般若,后者即六度中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和禅定。 北本 《涅槃经·师子吼菩萨品一》:“若有人能为法諮启,则为具足二种庄严,一者智慧,二者福德。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,则知佛性。”亦省作“ 二严 ”。 唐 窥基 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末:“善资粮者,福智二严。非 清辨 等恶取空者,能成是事,得菩提也。” 元 张仲深 《送全上人》诗:“二严二乘妙熟探,大千小千了无外。”
词语解释:中严  拼音:zhōng yán
谓中庭戒备。古代帝王元旦朝会或郊祀等大典的仪节之一。《隋书·礼仪志四》:“ 梁 元会之礼,未明,庭燎设,文物充庭……侍中奏中严,王公卿尹各执珪璧入拜。” 唐 郑谷 《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》:“外肃通班序,中严锡庆优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南郊大礼诗》之四:“綵城残月带微霜,版奏中严夜未央。”
词语解释:老严  拼音:lǎo yán
老子 和 庄子 的并称。 汉 避 明帝 刘庄 讳,改“庄”为“严”,故称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嗣虽修儒学,然贵 老 严 之术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老 , 老子 也; 严 , 庄子 也。”
词语解释:整严  拼音:zhěng yán
严正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坚传》“ 汉 朝録前后功,封 坚 乌程侯 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《吴录》:“ 坚 整严救之。”《宋史·马从先传》:“ 从先 性整严,虽盛夏不袒跣。” 明 唐顺之 《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》:“ 邳 帅谋勇,纪律整严,其下必有敢死用命者。”
词语解释:幽严  拼音:yōu yán
幽深静肃。《文选·颜延之〈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〉》:“皇涂昭烈,神路幽严。” 吕向 注:“幽严,深敬也。” 明 方孝孺 《先府君行状》:“庭堂室房,弘敞幽严。”
词语解释:肃严  拼音:sù yán
谓整饬使气氛严肃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胡贤常侍安宅醮词》:“是敢肃严庭宇,恭启法坛,请灵宝符文,按太玄科典,降延真圣,被露恳诚。”
词语解释:蜀严  拼音:shǔ yán
即 汉 蜀郡 庄遵 。 遵 字 君平 。避 汉明帝 刘庄 讳,改姓 严 ,故称。《汉书·王贡两龚鲍传序》:“ 蜀严 湛冥,不作苟见,不治苟得,久幽而不改其操,虽 随 和 何以加诸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 蜀郡 严君平 ,湛深玄默无欲也。” 明 陈子龙 《同惠朗处中胜时分赋高士传》:“ 蜀严 既沉冥,寡营协幽尚。”
词语解释:邃严  拼音:suì yán
(1).幽深庄严。 宋 秦观 《代谢加勋封表》:“ 甘泉 缅邈,难望属车之尘;清都邃严,徒梦《钧天》之奏。”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庙楹邃严,夜景藻清。” 元 袁桷 《建城夫子庙堂记》:“庭宇邃严,以丹以涂,论讲有堂,游息有廡。”
(2).借指幽深庄严的处所。 宋 周煇 《清波杂志》卷六:“而臣今者身歷邃严,目击奇胜,顾尝以文字误被圣奬,且面命之,其荣至矣。”
词语解释:凛严  拼音:lǐn yán
严肃;可敬畏的样子。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窝媚》:“与那些,得时的二爷把帖换,威风凛严。” 洪深 《少奶奶的扇子》第一幕:“她的仪态和蔼中带点凛严。”
词语解释:峻严  拼音:jùn yán
(1).高峻整肃。 唐 柳宗元 《盩厔县新食堂记》:“周阿峻严,列楹齐同。” 唐 白敏中 《滑州明福寺新修浮图记》:“界宇峻严,宛如 鷲山 。”
(2).严峻。 李广田 《悲哀的玩具》:“父亲永是那么阴沉,那么峻严,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。”
词语解释:夸严  拼音:kuā yán
虚夸、荒诞。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史记六》:“此谓卜者多言夸诞以惑人。” 章炳麟 《俞先生传》:“先是 浙江 治朴学者,本之 金鶚 、 沉涛 ,其他多凌杂 汉 宋 , 邵懿辰 起,益夸严。”
词语解释:宸严  拼音:chén yán
帝王的威严。亦喻指君王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》:“託慕宸严,载惟感恋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为崔相陈情表》:“蹐地仰天,不胜感咽,披陈诚恳,烦瀆宸严。” 宋 邵伯温 《闻见前录》卷六:“冒犯宸严,不胜战越。” 李劼人 《大波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人君至尊无上,你无故冒犯了宸严,当然就蒙了大不敬的重罪。”
词语解释:妆严  拼音:zhuāng yán
妆束;打扮。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六:“及至黄昏,内白:‘女郎粧严已毕。’” 元 孟汉卿 《魔合罗》第四折:“我与你曲弯弯画翠眉,宽绰绰穿絳衣,明晃晃凤冠霞帔,粧严的你这样何为。”
词语解释:夜严  拼音:yè yán
(1).夜间戒严。《晋书·佛图澄传》:“平居无寇,何故夜严?”
(2).指夜间戒严的鼓声。《新唐书·岑文本传》:“是夕,帝闻夜严,曰:‘ 文本 死,所不忍闻。’命罢之。”参见“ 严鼓 ”。
词语解释:严鼓  拼音:yán gǔ
(1).急鼓,急促的鼓声。《汉书·史丹传》:“天子自临轩槛上,隤铜丸以擿鼓,声中严鼓之节。”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:“疾击之鼓也。”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緫轻武於后陈,奏严鼓之嘈囐。” 三国 魏 曹操 《步战令》:“严鼓一通,步骑士悉装。”
(2).指战鼓。 南朝 梁 陆倕 《石阙铭》:“帝赫斯怒,秣马训兵,严鼓未通,兇渠泥首。”
(3).击戒严鼓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然传》:“虽世无事,每朝夕严鼓,兵在营者,咸行装就队。” 宋 郭彖 《睽车志》卷五:“瞑目,觉去愈疾,如行三里所,忽若马蹷堕地,惊顾,乃在城濠侧,已昏暗严鼓后矣。”
(4).指戒严的鼓声。 宋 梅尧臣 《夜赋》诗:“閒觉万虑空,静闻严鼓重。”
词语解释:趣严  拼音:qù yán
速整行装。 汉 蔡邕 《青衣赋》:“昒昕将曙,鸡鸣相摧。飭驾趣严,将舍尔乖。矇冒矇冒,思不可排。”参见“ 趣装 ”。
词语解释:趣装  拼音:cù zhuāng
速整行装。 宋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趣装入覲,行矣归去作盐梅。” 明 宋濂 《亡友陈宅之墓铭》:“庚子之夏,朝廷遣使者来召 濂 ,趣装上 南京 ,擢为王官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娇娜》:“生入城,勾当数日,遂连夜趣装。”
词语解释:霁严  拼音:jì yán
收敛威严。 唐 刘禹锡 《上杜司徒书》:“霽严施惠,得以自遂,斯便家之愿也。” 唐 刘禹锡 《献权舍人书》:“繄游藩之久,覬尚旧而霽严。”
词语解释:失严  拼音:shī yán
见“ 失黏 ”。
词语解释:失黏  拼音:shī nián
亦作“ 失粘 ”。
(1).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。 宋 陈鹄 《耆旧续闻》卷四:“四声分韵,始於 沉约 。至 唐 以来,乃以声律取士,则今之律赋是也。凡表、啟之类,近代声律尤严,或乖平仄,则谓之失黏。” 俞樾 《茶香室续钞·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》引 清 王士祯 《居易录》:“ 徐凤 少监代嗣王谢赐玉带表,用《礼记》孚、尹二字,以尹为平声,乃用第二音,有司谓其失粘。”
(2).凡律诗前一联的“对句”与下一联“出句”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,称作“粘”,违者称作“失粘”。 明 徐师曾 《文体明辨序说·拗体》:“按律诗平顺稳帖者,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,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,则二句、三句当用仄声,四句、五句当用平声,六句、七句当用仄声,八句当用平声;用仄反是。若一失粘,皆为拗体。”
(3).泛指诗句平仄失调。亦称“ 失严 ”。 杜甫 《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》诗 清 仇兆鳌 注:“ 刘逴 曰:‘律诗自有定体,不可失粘……’ 刘氏 作失粘,谓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。 陶开虞 作失严,谓声谓平仄失其谨严也。”
词语解释:刚严  拼音:gāng yán
刚强严峻。《南齐书·皇后传·武穆裴皇后》:“性刚严, 竟陵王 子良 妃 袁氏 布衣时有过,后加训罚。”《新唐书·杨发传》:“ 发 操下刚严,军遂怨。” 宋 秦观 《治势》上:“虽有刚严果断之材,或失而为刻深。”
词语解释:发严  拼音:fā yán
犹言开始严阵待命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淳熙四年》:“乙亥,大閲殿、步两司诸军於 茅滩 。帝登臺……举黄旗,诸军统制已下呼拜已,乃奏发严。”
词语解释:斋严  拼音:zhāi yán
庄重严禁。 宋 沉遘 《奉祠西太乙宫赋》:“鞠躬而下,屏息以前,趋就乎下房之次,而斋严乎其间。”
词语解释:办严  拼音:bàn yán
置办行装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每当出师,朝受詔,夕即引道,初无办严之日。” 李贤 注:“严即装也,避 明帝 讳,故改之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大学士孙公行状》:“令骑士办严待发。”
词语解释:积严  拼音:jī yán
十分严格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科场·北场口语之多》:“凡其同乡, 江 南四府监生卷皆另为一束记认之。不派房,不批閲,自谓极其积严,以故 三吴 遂无一人得售。”
词语解释:静严  拼音:jìng yán
整肃。《新唐书·逆臣传上·史思明》:“王师部伍静严,贼有惧色。”
词语解释:速严  拼音:sù yán
急整行装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宜潜速严,更示定期。”
词语解释:高严  拼音:gāo yán
(1).高峻,高大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节彼 南山 ,维石巖巖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巖如字,本或作严,音同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三代改制质文》:“制郊宫明堂员,其屋高严侈员,惟祭器员。” 唐 李翱 《舒州新堂铭》:“先时寝坏,有隘其庐,乃作斯堂,高严旟旟。”
(2).高洁整肃。《新唐书·刘伯刍传》:“ 伯芻 风度高严,善谈确,而动与时适,论者少之。”
(3).高逸严整。 宋 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楚汉魏六朝上》:“旧见《汉礼乐志房中乐》十七章,观其格韵高严,规模简古,駸駸乎 商 周 之颂。”
词语解释:紧严  拼音:jǐn yán
严密。例如:房屋四壁和门窗都是紧严的,冷风进不去。
词语解释:长严  拼音:cháng yán
指连续不断地擂鼓。《宋书·王镇恶传》:“ 镇恶 自 豫章口 捨船步上, 蒯恩 军在前, 镇恶 次之。舸留一二人,对舸岸上竖六七旗,下輒安一鼓。语所留人:‘计我将至城,便长严,令如后有大军状。’”
词语解释:齐严  拼音:qí yán
庄重严肃。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﹝ 贾山 ﹞《至言》:‘故君子不常见其齐严之色,肃敬之容。’”
词语解释:閟严  拼音:bì yán
肃穆庄严。 宋 苏轼 《内中慈氏殿告迁神御于新添修殿奉安祝文》:“伏以增筑告成,閟严有奂。”
词语解释:鼓严  拼音:gǔ yán
擂出急促的鼓声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〈上林赋〉》:“鼓严鑮,纵獠者。” 李周翰 注:“鼓,击也。严,严鼓也。”《宋书·王镇恶传》:“望见 江津 船舰已被烧,烟焰张天,而鼓严之声甚盛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七》:“ 雍正 二年,遣侍卫四人监察朝班,定视朝日,天未明,鸿臚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门依班坐。鼓严,起立听赞,自仗南引进,整齐班列,行礼如仪。”
词语解释:显严  拼音:xiǎn yán
高显尊严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贵富显严名利六者,勃志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荣贵、富赡、高显、尊严、声名、利禄,六者乱情志之具也。” 唐 韩愈 李正封 《晚秋郾城夜会联句》:“印从负鼎佩,门为登坛凿。再入更显严,九迁弥謇諤。” 宋 朱熹 《衢州江山县学景行堂记》:“栋宇崇丽,貌象显严。”
词语解释:一严  拼音:yī yán
古代以漏箭计时刻,按时刻击鼓以告众,一次为一严。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上水一刻,奏:‘槌一鼓。’为一严。上水二刻,奏:‘槌二鼓。’为再严。”《新唐书·仪卫志上》:“驾还,一刻,击一鼓为一严,仗卫还於涂。三刻,击二鼓为再严。”亦通谓击鼓一通为一严,如古乐中有鼓一严、鼓三严之称,为赞礼者之辞。
词语解释:凋严  拼音:diāo yán
指严冬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行京口至竹里》诗:“冰闭寒方壮,风动鸟倾翼。折志逢凋严,孤游值曛逼。”
词语解释:家严  拼音:jiā yán
《易·家人》:“家人有严君焉,父母之谓也。”严君本兼指父母,后世常言严父慈母,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,母亲为家慈。 明 王世贞 《艺苑卮言》卷七:“先生戏分韵教余诗,余得漠字,则成句云:‘少年醉舞 洛阳 街,将军血战黄沙漠。’先生大奇之曰:‘子异日必以文鸣世。’是时畏家严未敢染指,然时时取 司马 班 史 李 杜 诗窃读之。” 清 陈梦雷 《绝交书》:“先慈恐不孝激烈难堪,遣人呼入。家严出,以婉词相讽。” 巴金 《秋》二三:“大表哥的意思很对。我原本也不大赞成家严的主张。”
词语解释:贵严  拼音:guì yán
尊贵,尊严。
词语解释:卞严  拼音:biàn yán
即 卞庄子 。 汉 时因避 明帝 刘庄 讳改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 凉州 从事 王雍 ,躬 卞严 之节。” 李贤 注:“ 卞严 , 卞庄子 也。”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 卞严 克捷於彊御。”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
词语解释:诫严  拼音:jiè yán
戒严。《晋书·孔坦传》:“今六军诫严,水陆齐举,熊羆踊跃,齕噬争先。” 清 郝懿行 《宋琐语》卷上:“於是大开赏募,投身赴义者,一同登京城之科,发居民,治 石头城 ,建牙诫严。”
词语解释:冱严  拼音:hù yán
谓天寒地冻。 明 张居正 《谢赐貂鼠疏》:“虽值沍严之候,尚勤讲习之功。”
词语解释:豫严  拼音:yù yán
预先端正仪容,以示严肃恭敬。《晋书·何曾传》:“帝既出,又过其子 劭 。 曾 先敕 劭 曰:‘客必过汝,汝当豫严。’ 劭 不冠带,停帝良久, 曾 深以谴 劭 。”《宋史·李弥逊传》:“六飞雷动,百司豫严,时方孔艰,宜以宗社为心,不宜於内倖细故,更勤圣虑,事虽至微,惧伤大体。”
词语解释:贞严  拼音:zhēn yán
贞纯严肃。《南史·孝义传上·江轲》:“ 軻 字 伯伦 ,贞严有行。” 唐 道宣 《续高僧传·义解三·警韶》:“学年入道,事叔 僧广 以为师范。 广 律行贞严,当时领袖。”
词语解释:义正词严  拼音:yì zhèng cí yán
(1).道理正大而言词严厉。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四》:“ 子玄 之论,义正词严,圣人復起,弗能易矣。” 清 林则徐 《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》:“本大臣、本部堂声罪致讨,义正词严,断断不能再缓矣。”
(2).道理正大而言词严厉。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四》:“ 子玄 之论,义正词严,圣人復起,弗能易矣。” 清 林则徐 《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》:“本大臣、本部堂声罪致讨,义正词严,断断不能再缓矣。”
词语解释:台严  拼音:tái yán
称呼对方的敬辞。 宋 范仲淹 《上张右丞书》:“干犯台严,无任狂越战兢之至。” 宋 欧阳修 《与韩忠献王书》:“少荐樽俎,轻瀆台严,惶恐惶恐。”
词语解释:诸严  拼音:zhū yán
祭星的神祠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而 雍 有日、月、参、辰、南北斗、荧惑、太白、岁星、填星、﹝辰星﹞、二十八宿、 风伯 、 雨师 、 四海 、 九臣 、 十四臣 、 诸布 、 诸严 、 诸逑 之属,百有餘庙。”
词语解释:诋严  拼音:dǐ yán
谓论罪严刻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论》:“自 张汤 死后,网密,多詆严,官事寖以耗废。”
词语解释:兢严  拼音:jīng yán
谨严,严肃。 宋 王禹偁 《建谿处士赠大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》:“公以行义著于州里,以兢严治于闺门。”
词语解释:雕严  拼音:diāo yán
指严冬。
词语解释:靓严  拼音:liàng yán
华丽庄严。 宋 苏舜钦 《送王纬赴选序》:“ 王氏 世居 雍 ,并郭善田数百顷,开第当衢,宏邃靚严。”
词语解释:二庄严  拼音:èr zhuāng yán
佛教语。智慧庄严和福德庄严。前者即六度中的般若,后者即六度中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和禅定。 北本 《涅槃经·师子吼菩萨品一》:“若有人能为法諮启,则为具足二种庄严,一者智慧,二者福德。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,则知佛性。”亦省作“ 二严 ”。 唐 窥基 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末:“善资粮者,福智二严。非 清辨 等恶取空者,能成是事,得菩提也。” 元 张仲深 《送全上人》诗:“二严二乘妙熟探,大千小千了无外。”
词语解释:丰严  拼音:fēng yán
谓供献丰厚虔诚。 前蜀 杜光庭 《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》:“是敢遵灵寳科,格修明真道场。精洁香灯,丰严信币,披心露恳,悔过希恩。”
词语解释:辨严  拼音:biàn yán
置办行装。《后汉书·陈纪传》:“时议欲以为司徒, 纪 见祸乱方作,不復辨严,即时之郡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》:“始,有司辨严,用 绍兴 七年故事。”
词语解释:门禁森严  拼音:mén jìn sēn yán
形容门前戒备很严。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 林 公馆门禁森严,进去不得。”
词语解释:边严  拼音:biān yán
边境上的戒严措施。《周书·于翼传》:“不若解边严,减兵防,继好息人,敬待来者。”
词语解释:先严  拼音:xiān yán
称亡父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四回:“兄弟襁褓时,先严、慈便相继弃养,亏得祖父抚养成人,以有今日。” 沙汀 《淘金记》九:“我记得和我们先严同庚,已经七十多了吧?”
词语解释:三严  拼音:sān yán
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,以示警戒,并按照一、二、三鼓进行相应准备,谓之三严。 宋 高似孙 《纬略》卷七:“《唐续时令仪》曰:‘ 唐 制:日未明七刻,搥一鼓为一严,侍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;未明五刻,搥二鼓为再严,侍中奏请中严,羣臣五品以上俱集朝堂;未明二刻,搥三鼓为三严,侍中、中书令以下俱诣西阁,奉迎鑾驾出宫诣太极殿。’《西都赋》曰:‘卫以严更之署。’注曰:‘严更督夜行鼓。’ 唐 制所谓严者,亦以鼓也。”
共102,分2页显示   1  2 下一页 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