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字词组
词语解释:丐闲 拼音:gài xián
求闲。旧谓官吏请求退职闲居。《金史·张万公传》:“ 万公 於是两上表以衰病匄閒。”词语解释:丐外 拼音:gài wài
旧谓京官请求出任地方官。 宋 杨万里 《诚斋诗话》:“及 仲秉 为刑部侍郎,触一权贵,匄外得 丹阳 。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理学三》:“坐缴奏 谢霩然 ,赐出身,除御史。忤旨失眷,改工部侍郎,匄外以朝散郎、 集英殿 脩譔知 婺州 。”词语解释:丐者 拼音:gài zhě
行乞的人。 唐 元结 《丐者论》:“作丐者之状貌,学丐者之言辞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只见法场东边一伙弄蛇的丐者,强要挨入场里看,众士兵赶打不退。” 清 黄景仁 《石鰲坞洞天福地遗址》诗:“羽衣散尽香火絶,时有丐者僵苔堦。”词语解释:丐乞 拼音:gài qǐ
求乞;乞求。 唐 罗隐 《谗书·市傩》:“故都会恶少年则以是时鸟兽其形容,皮革其面目,丐乞於市肆间,乃有以金帛应之者。”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中:“ 蔡京 为相,欲要时誉,凡有丐乞,皆对其人面书‘中’字;莫不欢欣称颂。”《明史·外国传一·朝鲜》:“强者攫夺,弱者丐乞。”词语解释:丐留 拼音:gài liú
请求留任。《宋史·高登传》:“满秩,士民丐留,不获。”词语解释:丐食 拼音:gài shí
乞讨食物。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刑曹进》:“忽有胡僧诣门丐食,因遽召入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二:“﹝ 李光 ﹞偶在道上行走,忽见一人蓝缕丐食。”词语解释:丐祠 拼音:gài cí
谓请求奉祠。 宋 范公偁 《过庭录》:“ 曾 肇子开 守 亳 秩满,丐祠归江南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赵伯美》:“未几,以病丐祠,有旨转一官,别与差遣。”词语解释:丐施 拼音:gài shī
施舍;施与。《后汉书·窦武传》:“是时 羌蛮 寇难,岁俭民飢, 武 得两宫赏赐,悉散与太学诸生,及载肴粮於路,匄施贫民。”词语解释:丐骸骨 拼音:gài hái gǔ
谓官吏请求辞官。 宋 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然余以病匄骸骨,儻恩旨垂允,自此归田园,带月荷锄,得遂此生矣。”词语解释:丐夺 拼音:gài duó
强求夺取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尔无我叛,我无强贾,毋或匄夺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此言毋或匄夺,亦谓不得强匄乞夺取也。” 宋 苏洵 《广士》:“而后察其贤有功而爵之,禄之,贵之,勿弃之於冗流之间,则彼有冀於功名,自尊其身,不敢匄夺,而奇才絶智出矣。”词语解释:丐贷 拼音:gài dài
(1).乞求借贷。《宋史·宦者传四·甘昪》:“ 临安 尹 胡与可 为小官时,匄贷於富民 马氏 ,不如欲,衔之。”
(2).贷予;借给。 宋 苏辙 《臣事》下:“千金之家,持其赢餘以匄贷邻里之贫民,薄息缓取,而可以豪横於乡党。”词语解释:丐贷 拼音:gài tè
乞求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﹝ 汤 ﹞家贫匄貣无节,不为州里所称。”词语解释:丐贷 拼音:gài dài
乞贷,请求借贷。《新唐书·外戚传·杨国忠》:“嗜饮博,数丐贷于人,无行检,不为姻族齿。”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下:“未几归寧,感寒疾数日而卒。夫家在外邑,方暑不可待其至,又丐贷以殮。” 清 张际亮 《送雪麓督粮粤东》诗:“不惜吾贫絶丐贷,但愿官贤计长久。”词语解释:丐退 拼音:gài tuì
请求辞职。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符离之师》:“ 浩 曰:未施德於民,遽重徵之,恐贼未必灭,民贫先自为盗。必欲取民,终当丐退。”词语解释:丐颉 拼音:gài jié
强行索取。《新唐书·段秀实传》:“白昼羣行,丐頡於市,有不嗛,輒击伤市人。”词语解释:丐育 拼音:gài yù
收养。 唐 孙棨 《北里志·海论三曲中事》:“诸女自幼丐育,或佣其下里贫家。”词语解释:丐沐 拼音:gài mù
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姊去我西时,与我决於传舍中,丐沐沐我,请食饭我,乃去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丐者,乞也;沐,米潘也。谓乞潘为弟沐。”一说,乞沐具为弟洗沐。见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文窦皇后》 颜师古 注。后用为抚爱幼弱的典实。 唐 刘禹锡 《伤往赋》:“坐匡牀兮抚婴儿,何所丐沐兮,何从仰飴?”词语解释:丐施 拼音:gài shī
乞求布施。 宋 陈亮 《普明寺置田记》:“为释之徒,丐施固其职也。”词语解释:丐棍 拼音:gài gùn
以乞讨为业的无赖。 清 褚人穫 《坚瓠四集·嘉禾行》:“不意鼎革之后,落於丐棍 孙寿 之手。”词语解释:丐户 拼音:gài hù
即惰民。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。 明 编户籍,称惰民为丐户, 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“丐籍”,与平民同列。 明 徐渭 《会稽县志诸论》:“丐以户称,不知其所始。”自注:“籍曰:丐户即有产,不得充粮里正长,亦禁其学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风俗·丐户》:“今 浙 东有丐户者,俗名大贫。其人非丐,亦非必贫也。或云:本名惰民,讹为此称,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,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……即积鏹巨万,禁不得纳貲为官吏。” 清 钱谦益 《石义士哀词》:“ 蒙古 分民为十户,所谓丐户者, 吴 人至今犹贱之。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﹝ 雍正 元年﹞并諭 浙江 之惰民, 苏州 之丐户,操业与乐籍无异,亦削除其籍。”参见“ 惰民 ”。
词语解释:惰民 拼音:duò mín
(1).不务正业的游民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惰民不窳,而庸民无所於食,是必农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资政新篇》:“惰民不务正业,专以异端诬民,伤风败俗,莫逾於此。”
(2). 元 明 时 浙江 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。也称“堕民”。 元 灭 宋 后,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,称之为“怯怜户”,在 绍兴 也叫“乐户”,后称“惰民”。 明 编户籍,统列之为“丐户”,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,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。或曰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 , 金 军北退后, 宋 贬其部为“惰民”。此外尚有 明 初设置之说,其成员传系 张士诚 、 方国珍 的部属。惰民直至 清 雍正 时始改变其户籍,和平民同列。参阅《通志·食货五》、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降臣》、 清 俞正燮 《癸巳类稿·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》。词语解释:丐首 拼音:gài shǒu
丐头。 宋 陈襄 《州县提纲·常平审结》:“常平义仓,本给鰥寡孤独、疾病不能自存之人,每岁仲冬,合勒里正及丐首括数申县。”词语解释:丐夫 拼音:gài fū
行乞的人。 清 龚自珍 《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》:“其敝也,贝专车不得一匹麻,有金一斛不糴掬粟;又其敝也,丐夫手珠玉,道殣抱黄金。”词语解释:丐命 拼音:gài mìng
(1).请求饶命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 飞 列骑山下,令皆持满。黎明,遣死士疾驰登山。贼众乱,弃山而下;骑兵围之。贼呼丐命。 飞 令勿杀,受其降。”
(2).犹苟活。 明 陈与郊 《文姬入塞》:“妾乃 蔡文姬 是也,自堕军中,辱在 左贤王 帐下,偷延数载。岂惜一生,则为先中郎兰玉萧条,琴书散失,因此上强厚春风之面,丐命穹庐。”词语解释:丐巧 拼音:gài qiǎo
乞巧。 唐 冯翊子 《桂苑丛谈·史遗》:“吾织女,祈何福?曰:‘愿丐巧耳。’”参见“ 乞巧 ”。
词语解释:乞巧 拼音:qǐ qiǎo
旧时风俗,农历七月七日夜(或七月六日夜)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,称为“乞巧”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。是夕,人家妇女结綵缕,穿七孔鍼,或以金银鍮石为鍼,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,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。” 唐 林杰 《乞巧》诗: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 元 乔吉 《金钱记》第二折:“秋乞巧穿针会玉仙,冬赏雪观梅到玳筵。” 欧阳山 《三家巷》三:“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,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,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,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。”词语解释:丐人 拼音:gài rén
即乞丐。以乞讨为生的人。 唐 冯翊子 《桂苑丛谈·杜可均却鼠》:“ 僖宗 末, 广陵 有穷丐人 杜可均 者,年四十餘,人见其好饮絶粒,每日常入酒肆,巡坐求饮。” 清 姚燮 《谁家七岁儿》诗:“昨从丐人去,流落知何方。”词语解释:丐养 拼音:gài yǎng
收养。也指被人收养的义子。《新五代史·义儿传序》:“ 开平 显德 五十年间,天下五代而实八姓,其三出于丐养。”词语解释:丐夺 拼音:gài duó
1.强求夺取。词语解释:丐头 拼音:gài tóu
乞丐中的头目。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外来流丐,保正督率丐头稽查。”词语解释:丐取 拼音:gài qǔ
犹强取,勒索。 唐 柳宗元 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 邠 人偷嗜暴恶者,卒以货窜名军伍中,则肆志,吏不得问。日羣行丐取於市,不嗛,輒奋击折人手足。”词语解释:丐计
乞求计策词语解释:丐帮
有组织的乞丐团伙词语解释:丐外 拼音:gài wài
谓京官自请外放。 宋 王明清 《玉照新志》卷三:“ 安国 自国子司业丐外,得守 宛陵 。” 宋 王明清 《挥麈后录》卷六:“ 文肃 即上马,径出城外 观音院 。盖承平时执政丐外待罪之地也。”词语解释:丐闲 拼音:gài xián
(1).谓请求辞官家居。 宋 俞文豹 《吹剑录》:“ 楼攻媿 既参大政,屡欲丐閒。”《金史·夹谷清臣传》:“寻上表丐閒,不许。”
(2).犹言不用。 宋 范成大 《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自嘲》之二:“笔牀久已均伏,药鼎何时丐閒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