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韵字: 或选择韵部:
(2011-11-5)
二十三漾去声 [xiàng,卿相]访[jiàng,将帅][shàng,上下][sàng,丧失][liàng,数量][zàng,库藏,名词][详注1][dàng,适当][详注2][同飏][hàng][详注3][详注4][详注5][详注6][zhàng][kàng]广[详注7][zàng,内脏][bàng][详注8][tàng,通烫,又碰也][與障同。][yàng][详注9][dǎng dàng][guàng,横木、充满][qiàng][bàng][雨疾下也][音诳。欺也。][详注10]


注1:王 《正韻》凡有天下者,人稱之曰王,則平聲。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,則去聲。
注2:长 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直亮切,音仗。《集韵》度长短曰长。 又《集韵》余也。《正韵》多也,冗也,剩也。《论语》长一身有半。《世说新语》平生无长物。《陆机·文赋》故无取乎冗长。 又《正韵》知亮切,音障。增盛也。《韩愈诗》得时方长王。
注3:养 《广韵》《正韵》余亮切《集韵》弋亮切,音恙。《玉篇》供养也,下奉上也。《礼·月令》收禄秩之不当,供养之不宜者。《注》谓凡恩命滥赐膳服,侈僭踰制者。
注4:仰 《集韵》《正韵》鱼向切。恃也。俟也,资也。《战国策》东周之民,可令一仰西周。《注》有望於上则仰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衣食仰给县官。
注5:桁 航去声。椸也。《古乐府·东门行》还视桁上无悬衣。
注6:两 通“辆”。车一乘。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让切《正韵》力仗切,良去声。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。
注7:广 《玉篇》古旷切,光去声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。《疏》马融云:东西为广,南北为轮。《释文》广,古旷反。 又车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车仆》广车之萃。《注》广车,横陈之车也。《释文》广,古旷反。《左传·僖二十八年》西广东宫。《疏》楚有左右广,盖兵车之名。《宣二年》分为二广。《注》十五乘为一广。 又《正字通》音旷。《荀子·王霸篇》人主胡不广焉。《注》广,开泰貌。 又与旷通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师出过时之谓广。
注8:妨 音访。《韩愈·岳阳楼别窦司直诗》轩然大波起,宇宙隘而妨。巍峨拔嵩华,腾跃较健壮。
注9:掠 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让切《正韵》力仗切,音亮。亦夺取也。《左传·襄十一年》禁侵掠。又《昭二十年》输掠其聚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所过毋得卤掠。
注10:潢 音幌。与滉同。水深广貌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灏溔潢漾。又音暀。《释名》染纸也。《齐民要术》有装潢纸法。《唐六典》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。
共588,分8页显示   1  2  3  4  5 下一页
首字词组
上下上山上清上阳上巳上弦上事上疏
上天上马上水上台上船上雨上日上言
上人上国上界上都上风上闻上圣上玄
上林上苑上层上寿上衣上士上秋上浮
上方上元上尘上仙上坐上峰上宰上田
上客上路上皇上心上冢上堂上池上城
上头上书上将上策上宾上瑞上草上车
上帝上行上流上相上京上九上座上空
上来上春上古上时上钓上征上苍上意
上月上游上公上官上上上才上升上开

词语解释:上下  拼音:shàng xià
(1).高处和低处;上面和下面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 孟子 曰:‘水信无分於东西,无分於上下乎?’” 宋 范仲淹 《岳阳楼记》: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,好似一条粉红绒毯,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,实在奇絶。”
(2).指天地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方今圣德充塞,假于上下。” 李贤 注:“上下,天地也。”《南史·宋武帝少帝纪论》:“ 宋武 地非 齐 晋 ,众无一旅,曾不浹旬,夷凶剪暴,诛内清外,功格上下。” 鲁迅 《坟·人之历史》:“如 中国 古说,谓 盘古 辟地, 女媧 死而遗骸为天地,则上下未形,人类已现,冥昭瞢暗,安所措足乎?”亦指天神和地神。
(3).指天神和地神。《书·召诰》:“毖祀于上下,其自时中乂。” 孔 传:“为治当慎祀于天地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。” 宋 苏轼 《徐州祈雨青词》:“事神不恭,获戾於上下,臣等实有罪。”
(4).指天神和人物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王人者,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,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。” 韦昭 注:“上谓天神,下谓人物也。” 汉 司马相如 《封禅文》:“披艺观之,天人之际已交,上下相发允答。”
(5).指位分的高低,犹言君臣、尊卑、长幼。《易·泰》:“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上,谓君也;下,谓臣也。”《书·周官》:“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。” 孔 传:“和上下尊卑等列。”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义也者,万事之纪也。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。” 高诱 注:“上,长;下,幼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一:“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,没上下的!” 张天翼 《儿女们》一:“一批小人,不知上下,不知好歹!”
(6).上等中的下等,即第三等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厥土惟涂泥,厥田惟下中,厥赋上下。” 孔 传:“田第八,赋第三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田上下,赋中上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田第三,赋第四。” 宋 晁贯之 《墨经·松》:“可揭而起,视之而明者,曰揭明松,品惟上下。”
(7).高低;优劣;胜负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补遗·玩具·书画学》:“ 宋 制书画二学…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,以第其上下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二回:“这 大圣 捻着拳头,来於洞口,駡道:‘腯泼怪物,快出来与你 孙外公 见个上下!’”
(8).上首和下首。《红楼梦》第六三回:“掣此籤者,不便饮酒,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。”
(9).谓从头到脚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 郭铁笔 接在手内,将眼上下把 浦郎 一看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那掌柜的听了,把 安公子 上下一打量。”
(10).犹言古今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篇章博举,通于上下。” 王先谦 补注:“上下谓古今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纵横九万里,上下五千年,求其儿女英雄,英雄儿女,一身兼备的,也只见得两个。”
(11).犹言前后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问孔》:“案贤圣之言,上下多相违,其文前后多相伐者,世之学者,不能知也。”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诗文一·各诗之始》引 杨仲弘 云:“凡作律诗,起处要平直,承处要舂容,转处要变化,结处要渊永,上下要相联,首尾要相应。”
(12).犹左右。用在数量词后,表示约数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八回:“ 安公子 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,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,大家看了,好不替他得意。” 老舍 《赵子曰》第一:“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,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。”
(13).犹仰俯。《周礼·春官·卜师》:“凡卜,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,以授命龟者,而詔相之。” 郑玄 注:“上,仰者也,下,俯者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龟俯者灵,行头低;仰者谢,行头仰。”
(14).犹言丰欠。《周礼·地官·廪人》:“以岁之上下数邦用,以知足否。” 贾公彦 疏:“上下即丰凶。”
(15).犹言匹敌,差不多。 唐 韩愈 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“近 李翱 从僕学文,颇有所得……有 张籍 者,年长於 翱 ,而亦学於僕,其文与 翱 相上下。” 清 管同 《读〈晏子春秋〉》:“且 刘向 、 歆 、 班彪 、 固 父子,其识与 太史公 相上下,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 説,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 哉?” 鲁迅 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若其文化昭明,诚足以相上下者,盖未之有也。”
(16).犹言周旋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﹝ 楚 ﹞左司马 戌 谓 子常 曰:‘子沿 汉 而与之上下,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。’” 唐 韩愈 《刘统军碑》:“公为陈方,应变为械,与之上下,寇无所赖,遂至遁败。” 清 曾国藩 《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》:“ 九帅 乃分兵守 东梁山 ,而遣 南桂 与 朱洪章 、 罗洪元 辈力扼此关,夹河而与之上下。”
(17). 六朝 及 隋 唐 时代对父母的尊称。《宋书·孝义传·郭原平》:“今岁过寒,而 建安 緜好,以此奉尊上下耳。”《南史·刘瓛传》:“又上下年尊,益不愿居官次,废晨昏也。” 唐 颜师古 《匡谬正俗·上下》:“凡言上下者,犹称尊卑,惣论也……而 江 南士俗近相承,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復者,皆指父母为上下,深不达其意耳。”
(18). 宋 元 以后对公差的尊称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 戴宗 坐下,只见个酒保来问道:‘上下打几角酒?要甚么肉食下酒?’”《古今小说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只见点茶的老子,手把粥椀出来道:‘众上下少坐, 宋四公 教我买粥,喫了便来。’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众僧见住持被缚,大家走将拢来,説道:‘上下不必粗鲁,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,等閒也不受人欺侮。’”
(19).旧时请问尊长名字,也称“上下”。犹言上一字,下一字。 田汉 京剧《白蛇传》第九场:“ 许 :‘请问老师父上下?’ 法 :‘老僧 法海 。’”
(1).升降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?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?” 王逸 注:“随众卑高。”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一:“ 赤松子 者, 神农 时雨师也……至 崑崙山 ,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,随风雨上下。” 唐 杜甫 《卜居》诗:“无数蜻蜓齐上下,一双鸂鶒对沉浮。”
(2).增减;变更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凡四方之宾客,礼仪辞命餼牢赐献,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。” 贾公彦 疏:“爵尊者礼丰,爵卑者礼杀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,坐成以束矢。” 韦昭 注:“不可上下者,辞定不可移也。”《南史·恩倖传序》:“夫鲍鱼芳兰,在於所习,中人之性,可以上下。” 唐 韩愈 《圬者王承福传》:“视时屋食之贵贱,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。”
词语解释:上天  拼音:shàng tiān
(1).天空,天上。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上天同云,雨雪雰雰。” 三国 魏 曹丕 《芙蓉池》诗:“上天垂光采,五色一何鲜!” 唐 姚合 《庄居野行》诗:“我仓常空虚,我田生蒺藜,上天不雨粟,何由活烝黎?” 刘绍棠 《花街》三:“ 蓑嫂 心满意足,象嫁了个上天下界的星宿。”
(2).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,能降祸福于人。《书·泰誓》:“今 商王受 ,弗敬上天,降灾下民。” 唐 韩愈 《归彭城》诗:“上天不虚应,祸福各有随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我常是不明白,上天有好生之德,天既好生,又是世界之主宰,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?” 丁玲 《水》二:“他们祈祷着上天,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。”
(3).前一天或前几天。 陈登科 《赤龙与丹凤》五:“我上天不是和你讲,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。”
(1).升天;登天。 汉 枚乘 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必若所欲为,危於累卵,难於上天。” 唐 李洞 《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》诗:“朱衣映水人归县,白羽遗泥鹤上天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八:“ 珊 !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,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。”
(2).指死亡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醒世文》:“自古怕死就会死,几多贪生不得生,诛妖上天是好事,永远光荣传子孙。”
词语解释:上人  拼音:shàng rén
(1).道德高尚的人。 汉 贾谊 《新书·修政语下》:“闻道志而藏之,知道善而行之,上人矣;闻道而弗取藏,知道而弗取行也,则谓之下人也。”
(2).《释氏要览·称谓》引古师云:“内有德智,外有胜行,在人之上,名上人。”自 南朝 宋 以后,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。《南史·宋纪上》:“尝游 京口 竹林寺 ,独卧讲堂前,上有五色龙章,众僧见之,惊以白帝,帝独喜曰:‘上人无妄言。’” 宋 苏轼 《吉祥寺僧求阁名》诗:“上人宴坐观空阁,观色观空色即空。” 清 陈梦雷 《为心月上人书纸》:“今我上人,号为 心月 ,世人观者莫於心外别求月体,莫於月外别作心相。”
(3).居于上位的人,指君主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《十六经·正乱》:“上人正一,下人静之,正以侍(待)天,静以须人。”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事部二》:“贝锦一成,泣血剖心,上人终不见信,如 宋真宗 者,今监司千万中无一人也。”
(4).旧时对主人的称呼。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一回:“上人里头派了 芸儿 在家照应,不必送殯;下人里头,派了 林之孝 的一家子照应拆棚等事。”《天雨花》第一回:“前后左右皆侍女,上人簇拥在中心。”
(5).方言。子女对父母或祖父母的称呼。 茹志鹃 《妯娌》:“ 红英 嘴里机械的跟着称呼,脑子里却想着昨天在青年团小组会上同志们给自己做鉴定时,嘱咐的那些话:‘对上人要尊敬,劳动要走在前面。’”
凌驾于他人之上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君子不欲多上人,况敢陵天子乎?”
词语解释:上林  拼音:shàng lín
(1).古宫苑名。 秦 旧苑, 汉 初荒废,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。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、 户县 界。《三辅黄图·苑囿》:“ 汉 上林苑 ,即 秦 之旧苑也。《汉书》云:‘ 武帝 建元 三年,开 上林苑 ,东南至 蓝田 宜春 、 鼎湖 、 御宿 、 昆吾 ,旁 南山 而西,至 长杨 、 五柞 ,北绕 黄山 ,濒 渭水 而东,周袤三百果。’离宫七十所,皆容千乘万骑。”
(2).古宫苑名。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。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,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。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,车骑校猎 上林苑 ,即此。
(3).古宫苑名。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。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。见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
(4).泛指帝王的园囿。 宋 岳飞 《从驾游内苑应制》诗:“勒报游西内,春光靄上林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归山》:“何处家山,回首上林春老, 秣陵 城烟雨萧条。”
(5).指 司马相如 的《上林赋》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 相如 《上林》,繁类以成艳。” 唐 李白 《大猎赋》:“《上林》云:左 苍梧 ,右 西极 。”
词语解释:上方  拼音:shàng fāng
(1).前面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禇少孙论》:“﹝臣﹞窃不逊让,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,编之於左…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。”
(2).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。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上方之情乐也,乐行姦邪,辰未主之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上方谓北与东也,阳气所萌生,故为上。”
(3).天上;上界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二:“上方九天之上,清阳空虚之内,无色无象,无形无影。” 元 郑廷玉 《忍字记》楔子:“有上方贪狼星,乃是第十三尊罗汉,不听我佛讲经説法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十七回:“此物出於西域,非人间可有,沃肺融心,实上方之佳味。” 清 朱彝尊 《一半儿·天竺》曲:“散花新雨上方尊,落叶疏鐘下界闻。”
(4).住持僧居住的内室。亦借指佛寺。 唐 解琬 《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》诗:“瑞塔临初期,金舆幸上方。” 宋 孔武仲 《清凉寺》诗:“白寺荒湾略艤舟,携笻来作上方游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自山家归寺》诗:“暝色延归路,云中见上方。” 潘飞声 《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》诗:“南来弹指又沧桑,斜日疏鐘听上方。”
(5).上邦,大国。《西游记》第二八回:“这等好和尚,必是上方人物,不当小可的。”
(6).上级。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七二:“他们以为她应当马上向上方报告,不应私自拿主意,放 高第 回家。”
(7).同“ 尚方 ”。 汉 代官署名,主管制造、储藏、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、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。《汉书·佞倖传·董贤》:“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,及武库禁兵,上方珍宝。”
(8).同“ 尚方 ”。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、方药的官署。《明史·徐阶传》:“帝察 阶 勤……召直 无逸殿 ,与大学士 张治 、 李本 俱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饌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七回:“彼时 贾母 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,按方饮服。”
(9).上方剑的简称。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止兵》:“一怒安邦,提戈代上方。军威奋激人心痒,前旌未至声至往。” 清 陆次云 《圆圆传》:“时 闯 师将迫畿辅矣,帝急召 三桂 对平臺,锡蟒玉,赐上方,託重寄命,守 山海关 。”参见“ 上方剑 ”。
词语解释:上方剑  拼音:shàng fāng jiàn
(1).即尚方剑。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。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,常赐以上方剑,表示授予全权,可以先斩后奏。 宋 陆游 《书志》诗:“铸为上方剑,衅以佞臣血。” 明 无名氏 《飞丸记·公馆言情》:“新授上方剑,么魔谁敢纵!”《明史·蒋钦传》:“臣昨再疏受杖,血肉淋灕,仗枕狱中,终难自默,愿借上方剑斩之。”
(2).现多称“上方宝剑”。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。 达理 《路障》六:“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。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,分发给各有关单位。”
词语解释:上客  拼音:shàng kè
(1).尊客,贵宾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食至起,上客起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 秦 兵下 赵 ,上客从 赵 来, 赵 事何如?” 姚宏 注:“上客,尊客。” 南朝 齐 谢朓 《金台聚》诗:“渠碗送佳人,玉杯邀上客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﹝ 晏元献公 ﹞幕下, 王琪 、 张亢 最为上客。”《儒林外史》三六回:“怎想老师把门生待作上客!门生不是来收管,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。”
(2).上等门客。 唐 齐己 《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》诗之一:“十万雄军幕,三千上客才。”
(3). 宋 时 浙 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。 宋 陆游 《秋日郊居》诗之六:“上客已随新雁到,晚禾犹待薄霜收。”原注:“ 剡 及 诸暨 人以八月来水乡助穫,谓之上客,以其自山中来也。”
(4). 北魏 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。《魏书·严稜传》:“ 稜 率文武五百人诣 斤 降,驛送 稜 朝 太宗 於 冀州 ……随驾南讨,还为上客。”《北史·房法寿传》:“及 歷城 、 梁邹 降, 法寿 、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、 刘休宾 俱至京师,以 法寿 为上客, 崇吉 为次客, 崔 、 刘 为下客。”
词语解释:上头  拼音:shàng tou
(1).谓排列在前,序次在先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东方千餘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河阳石尚书破迴鹘以诗美之》:“他时 麟阁 图勋业,更合何人居上头。”
(2).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。 蔡元培 《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》:“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,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。”
(3).指高处。 唐 白居易 《游悟真寺诗》:“我来登上头,下临不测渊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 解宝 见哥哥攧将下去,急退步下岭时,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,并短弩弓箭,从竹藤里射来。”
(4).指上位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二回:“那汉引了众人,便向 武行者 对席上头坐了。”
(5).指事情的某一个方面。 茅盾 《无题》:“关于财政上头,她自信她有她的经验--或者‘天才’。”
(6).里面;当中。 唐 王建 《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》诗:“ 唐 史上头功第一,春风双节好朝天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奉着经略相公钧旨,要十斤精肉,切做臊子,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。”
(7).表示某种缘故。 元 代 汉 译蒙古语时多用之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一》:“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,数年之间,百姓得安业。”《元朝秘史》卷七:“因你与我父契交的上头,我差人迎接你来我营内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:“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,火併了这不仁之贼,实无心要谋此位。”
(8).犹言起初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“上头数年之间,百姓安业。”
(9).指主子,上司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八回:“上头能出了几日门,你们就无法无天的,眼睛里没了我们,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。” 老舍 《茶馆》第一幕:“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,咱们也不好过。”
(10).指上级官署、上级部门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哦,还有件事,前日我在上头遇见咱们旗人 卜德成 -- 卜三爷 ,赶着给 玉格 提亲。”
(1).指女子束发插笄,为成年的象征。 南朝 梁 萧纲 《和人渡水》诗:“婉娩新上头,湔裾出乐游。” 前蜀 花蕊夫人 《宫词》之七五:“年初十五最风流,新赐云鬟便上头。” 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清明节》:“子女及笄者,多以是日上头。” 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家礼一》:“女子至十四,则择日为蓄髮,谓之上头。”
(2).指成亲。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四:“ 郭全海 瞅她一眼,认识这是 小老杜 家的还没上头的童养媳。”
(3).指娼妓初次接客。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上头入月》:“倡家处女初得荐寝於人,亦曰上头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眠香》:“今日 香姐 上头,贵人将到,你还做梦哩。”
(4).指男子束发加冠,为成年的标志。《南齐书·孝义传·华宝》:“父 豪 , 义熙 末,戍 长安 , 宝 年八岁。临别,谓 宝 曰:‘须我还,当为汝上头。’” 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二:“先是,诸王冠,止于宫中行世俗之礼,谓之上头。”《西游补》第十一回:“前日, 小月王 一个结义兄弟,三、四十岁还不上头,还不做亲, 小月王 替他讨一个妻子,叫做 翠绳孃 。”
词语解释:上帝  拼音:shàng dì
(1).天帝。《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,殷荐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夫鬼神之所及,非其族类,则绍其同位,是故天子祀上帝,公侯祀百辟,自卿以下不过其族。” 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顺帝纪上》:“愚以为天不言,以灾异为谴,告政之治乱,主之得失,皆上帝所伺而应以灾祥者也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回:“只为妖猴欺上帝,致令众圣降凡尘。”
(2).指君主,帝王。《诗·大雅·荡》:“荡荡上帝,下民之辟。” 毛 传:“上帝,以託君王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王称天称帝,《诗》之通义。”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顷闻上帝震怒,贬黜鼎臣。” 李贤 注:“上帝谓天子。” 唐 韦绚 《刘宾客嘉话录》:“ 果州 谢真人 上升前,在 金泉山 道场,上帝锡以马鞍,使安其心也。”
(3).远古的帝王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 歧伯 曰:‘此上帝所秘,先师传之也。’” 王冰 注:“上帝,谓上古帝君也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自然》:“《易》曰:‘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。’…… 周公 曰:‘上帝引佚。’上帝谓 舜 禹 也。”
(4).指先帝。 宋 苏辙 《西掖告词·安焘三代妻》:“朕初见上帝,严配文考。”
(5).基督教传教士借用 中国 原有语词,对其所信奉之神God的译称。天主教译作“天主”。 丁玲 《母亲》二:“现在 武陵城 里也有了福音堂,是他们来传教的,他们不信祖宗菩萨,他们信什么上帝、 耶稣 。”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:“四个 美国 兵在胸前划了个十字,同时说:‘谢谢上帝!’”
词语解释:上来  拼音:shàng lái
犹言以上,上述。 章炳麟 《国家论》:“上来三事,所谓遮拨国家,然期望有政府者,亦非因是而被障碍。”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九篇:“上来所举之外,尚有不知作者之《李卫公别传》《李林甫外传》, 郭湜 之《高力士外传》, 姚汝能 之《安禄山事迹》等。”
(1).由低处走到高处;由远处走到近处。 宋 姜夔 《李陵台》诗:“望望虽不见,时时一上来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次早纔交五鼓, 安老爷 合 邓九公 早都起来, 褚一官 陆葆安 两个已经遍体行装的上来伺候。” 鲁迅 《呐喊·故乡》:“ 闰土 说着,又叫 水生 上来打拱。”
(2).指人员从较低的部门到较高的部门。 毛泽东 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》:“越是上层越没有东西。要解决问题,一定要自己下去,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。”
(3).出场。 唐 刘禹锡 《竹枝》词之一:“南人上来歌一曲,北人莫上动乡情。”
(4).开始;起头。 刘白羽 《石油英雄之歌》:“就是 贾先梅 所在的这个会战小分队,上来会战时,只有一顶帐篷。” 柯岩 《追赶太阳的人》:“ 吴丙治 告诉我:这可不是一上来就能做到的,他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呢。”
(5).增长;上升。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做是应该的,只是年纪上来了,到底差劲了。”
(6).用在动词后面。表示动作由低处到高处或由远处到近处。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 智深 走到半山亭子上,坐了一回,酒却涌上来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三回:“茶馆里送上一壶乾烘茶,一碟透糖,一碟梅豆上来。”
(7).用在动词后面。表示动作成功。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对 北平 的俏皮话儿,他知道不少,只是说不利落;别人说,他懂得,他自己说不上来。”
(8).用在形容词后面,表示程度的增加。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那妇人三盃酒落肚,便觉有些朦朦朧朧上来。”如:天色黑上来了。
词语解释:上月  拼音:shàng yuè
(1).上弦月。 南朝 梁 刘孝绰 《饯张惠绍应令》诗:“鲜云积上月,冻雨晦初阳。”
(2).前月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我这女学生名叫 黛玉 ……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二回:“ 鸿甫 的老婆,上月在 上海 死了,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。” 丁玲 《奔》:“上月不知怎的,他眼一花,只听见一声喊,他就昏倒在地上。”
词语解释:上山  拼音:shàng shān
(1).登山,到山上。 三国 魏 曹丕 《善哉行》:“上山采薇,薄暮苦飢。”
(2).指到山里打游击。 毛泽东 《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》:“是跟 美国 一起组织维持会?还是跟我们上山?我说,我的主意是上山。”
(3).指蚕上簇结茧。山,指蚕簇。 茅盾 《春蚕》四:“‘宝宝’都上山了, 老通宝 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。”
词语解释:上马  拼音:shàng mǎ
上等马,良马。《北史·成淹传》:“赐 淹 龙厩上马一疋,并鞍勒宛具,朝服一袭。”
(1).骑马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﹝ 廉颇 ﹞被甲上马,以示尚可用。”《魏书·傅永传》:“上马能击贼,下马作露布,唯 傅脩期 耳。” 唐 韩愈 《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》诗:“出门愁落道,上马恐平韉。”
(2).起程,出发。 明 刘基 《晨诣祥符寺》诗:“上马鸡始鸣,入寺鐘未歇。”
(3).比喻着手进行某项较大的工作或工程。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1期:“这个仓促上马的大水库,几年来把河东人拖垮了。”
词语解释:上国  拼音:shàng guó
(1).指国都以西的地区。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夏,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。” 杜预 注:“上国,在国都之西。西方居上流,故谓之上国。”
(2).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,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﹝ 吴子 ﹞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,遂聘于 晋 ,以观诸侯。”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:“上国,中国也。盖以 吴 辟在东南,地势卑下,中国在其上流,故谓中国为上国也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:“ 越 灭 吴 ,上征上国。” 韦昭 注:“上国,中国也。” 三国 魏 陈琳 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﹝ 夫差 ﹞抗衡上国,与 晋 争长。” 清 刘大櫆 《送张福清序》:“昔在自古, 闽 粤 不齿於上国。”
(3).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。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夫诸侯上象四七,垂耀在天,下应分土,藩屏上国。” 李贤 注:“上象四七,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,故曰下应分土,言皆以辅王室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吾虽德薄,位为蕃侯,犹庶几戮力上国,流惠下民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祭迴鹘可汗文》:“抚有九姓,制临一方,气吞诸戎,名播上国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五:“惟 布达拉 一区,其土膏衍,其人秀好,其音 华夏 ,故 吐番赞普 都之,以鞭挞四夷,抗衡上国。”
(4).指京师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四时赋》:“忆上国之綺树,想 金陵 之蕙枝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德宗建中二年》:“今海内无事,自上国来者,皆言天子聪明英武,志欲致太平,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。” 胡三省 注:“时藩镇窃据,自比古诸侯,谓京师为上国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,正思一游,便趁此机会,一来送妹待选,二来望亲,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,再计新支,--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。”
词语解释:上苑  拼音:shàng yuàn
皇家的园林。 南朝 梁 徐君倩 《落日看还》诗:“妖姬竞早春,上苑逐名辰。”《新唐书·苏良嗣传》:“帝遣宦者采怪竹 江 南,将蒔上苑。” 明 宋讷 《壬子秋过故宫》诗之一:“离宫别馆树森森,秋色荒寒上苑深。” 吴梅 《风洞山·庆祝》:“欢庆,花发西宫,鶯啼上苑,官家几度好风景。”
词语解释:上元  拼音:shàng yuán
(1).节日名。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也叫元宵节。《旧唐书·中宗纪》:“﹝ 景龙 四年﹞丙寅上元夜,帝与皇后微行观灯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六回:“次日,正是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晴明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放花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 清 潘荣陛 《帝京岁时纪胜·登高》:“岁上元夜,寺僧燃灯遶塔奏乐,金光明空,乐作天上矣。”
(2).古代历法名称之一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其纪上元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上元是古历之名。”《新五代史·司天考》:“布算积分,上求数千万岁之前,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,而日、月、五星皆会于子,谓之上元,以为历始。”
(3).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,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,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“上元”。
(4).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,即“上元夫人”。 唐 王勃 《七夕赋》:“ 上元 锦书传宝字, 王母 琼箱荐金约。”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四三:“西海宴 王母 ,北宫邀 上元 。”
(5).指上天、太空。 唐 《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》诗:“抗殿疏元首,高高接上元。”
(6).指帝王。 明 张居正 《寿严少师三十韵》:“握斗调元化,持衡佐上元。”
词语解释:上路  拼音:shàng lù
(1).大路;通衢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游曲臺,临上路,不如朝夕之池。” 唐 王勃 《滕王阁序》:“儼驂騑於上路,访风景於崇阿。” 宋 宋庠 《入谒马羸不进》诗:“上路传呼万轂流,羸驂踏月五更愁。”
(2). 元 代称十万户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上路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七》:“诸路总管府, 至元 初置,二十年,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,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;当衝要者,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。”
(1).起程,动身。 南朝 梁元帝 《金楼子·兴王》:“望星上路,犯风冒浪,兼行不息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古盖言适远为陟,《书》曰:‘若陟遐必自邇。’犹今人言上路也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次早天色未明, 孙解官 便起来催促骡夫、脚子搬运银鞘,打发房钱上路。” 王西彦 《麻舅舅丢掉一条胳膊》:“等妈妈粗粗地梳完头,带起一个小包袱,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出门上路。”
(2).迷信说法,人死魂归阴府,因亦称死亡为“上路”。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﹝ 瑞姐 ﹞夹七夹八一路嚷去,明明要气 玉姐 上路。”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逼嫁》:“你好好去回絶了他,若还送聘礼来,就是逼我上路了。” 叶圣陶 《苦辛》:“她的结论是世间的寿数到头了,说不定今天明天就要上路。”
(3).指事情走上轨道,有秩序地开展。 刘少奇 《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》:“你们的工作还没有上路,我的估计是这样子的。”
词语解释:上书  拼音:shàng shū
(1).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﹝ 齐威王 ﹞乃下令:‘羣臣吏民,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諫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议於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’”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及 絳侯 免相之国,国人上书告以为反,徵繫清室。” 唐 韩愈 《赠唐衢》诗:“胡不上书自荐达,坐令四海如 虞 唐 。” 清 龚自珍 《送南归者》诗:“布衣三十上书回,挥手 东华 事可哀。”
(2).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。《雨花》1981年第6期:“一九七五年四月, 贺捷生 上书 毛主席 ,要求寻找 贺龙 同志遗骸,补行葬仪,讣告国人。”
(3).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。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闺塾》:“这早晚了,还不见女学生进馆,却也娇养的紧…… 春香 ,请小姐上书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可巧这日 代儒 有事回家,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,命学生对了,明日再来上书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 孙少爷 你背完书,就回屋睡觉去。老爷子再要上书,就说 陈奶妈 催你歇着呢!”
词语解释:上行  拼音:shàng xíng
(1).上升。《易·谦》:“天道下济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” 汉 王褒 《九怀·通路》:“乘虬兮登阳,载象兮上行。” 宋 袁燮 《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》:“陛下体天之下济,羣臣以卑而上行,欢欣交通,而后天下可为也。”
(2).谓君上的行事。《史记·乐书》“移风易俗,天下皆寧” 唐 张守节 正义:“上行谓之风,下习谓之俗。”《新唐书·陆贽传》:“上行则下从之,上施则下报之,若景附形,若响应声。”
(3).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。《宋史·贾昌朝传》:“甲可乙否,上行下戾,主将不专号令,故动则必败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保甲·守御救援》:“今奉上行,小民不敢不遵。”
(4).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。《清会典·礼部五·仪制清吏司》:“凡官文书,上行,下行,平行,各别其制。”
(5).从下游向上游行驶。如:船舶之从 上海 驶往 武汉 者称为上行船。
(6).我国铁路部门规定,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,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,皆谓之“上行”。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,如:14次,82次,104次等。
尊位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於是杀牛置酒,谢其邻人,灼烂者在於上行,餘各以功次坐,而不禄言曲突者。”
(1).上市进货。《古今小说·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 史弘肇 道:‘……那里去偷隻狗子,把来打杀了,煮熟去卖,却不须去上行。’”《警世通言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》:“ 合哥 ,你只管躲懒,没箇长进,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‘山亭儿’来卖。”
(2).谓从业。行,指行业。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 九妈 要哄她上行,连声招许多不是, 美娘 只不开口。”按,此指妓院接客。
词语解释:上春  拼音:shàng chūn
孟春。指农历正月。《周礼·春官·天府》:“上春,衅宝镇及宝器。” 郑玄 注:“上春,孟春也。” 唐 杨师道 《奉和正日临朝应诏》诗:“九重丽天邑,千门临上春。” 清 曹寅 《穀日西轩燕集》诗:“上春八日喜春晴,屋角梅枝照夜明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·〈无题〉诗》:“故乡黯黯锁玄云,遥夜迢迢隔上春。”
词语解释:上游  拼音:shàng yóu
(1).指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古之帝者地方千里,必居上游。” 裴骃 集解引 文颖 曰:“居水之上流也。” 宋 陈师道 《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》诗:“天险连 三峡 ,官曹据上游。” 丁玲 《母亲》一:“水从 灵灵溪 的上游流来,浅浅的,在乱石上‘泊泊泊’的低唱着。”
(2).泛指形胜之地。 唐 柳宗元 《谢襄阳李夷简委曲抚问启》:“伏惟尚书鶚立朝端,风行天下,入统邦宪,出分主忧,控此上游,式是南服。”集注引 孙汝听 曰:“上游,犹言重地也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国猷》:“初 艺祖 欲都 洛阳 , 太宗 沮之。 艺祖 曰:‘未也,且欲都 关中 据天下之上游。至哉见也!’”
(3).上司;上级。 清 包世臣 《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》:“离省较远之 高廉 各郡,渡 琼 商旅,每有指为匪徒,飞禀省府,委员扶同,遂成冤狱。上游知而不问。” 清 王韬 《洋务上》:“凡属洋务人员,例有获优缺,擢高官,而每为上游所器重,侧席諮议。”
(4).高位;前列。 唐 罗隐 《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》诗之二:“征东幕府十三州,敢望非才忝上游。”《宋史·文苑传五·黄伯思》:“甫冠,入太学,校艺屡占上游。” 清 顾炎武 《上吴侍郎旸》诗:“作气须先鼓,争雄必上游。”
(5).喻先进。 谢觉哉 《讲几个字》:“上游不是容易得到的,必须争。生产劲头大,生产多,是上游。”
词语解释:上清  拼音:shàng qīng
(1).上天;天空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“不能撠胶葛” 唐 颜师古 注:“胶葛,上清之气也。” 唐 齐己 《贺雪》诗:“上清凝结下乾坤,为瑞为祥表致君。”
(2).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三:“其三清境者, 玉清 、 上清 、 太清 是也。亦名三天,其三天者, 清微天 、 禹餘天 、 大赤天 是也…… 灵宝君 治在 上清境 ,即 禹餘天 也。”《警世通言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“ 兰公 炼丹已成,举家服之,老者髮白反黑,少者辟穀无飢,远近闻之,皆知其必飞昇上清也。”
(3).用以指道观或道长。 唐 白居易 《酬赠李炼师见招》诗:“几年司諫直 承明 ,今日求真礼上清。” 明 朱权 《荆钗记·荐亡》:“特朝拜上清,仗此名香表志诚,亡妻滞水滨,愿神魂得上升。”
(4). 唐 柳珵 《上清传》云,丞相 窦参 为政敌所诬,自知将败,嘱其婢 上清 入宫为婢,为之辩白, 上清 后果入宫,向 德宗 辩其诬。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七五引《异闻集》。后因以“上清”称婢。《通雅·称谓》:“婢亦谓之上清。 柳珵 《上清传》, 温公 《考异》引之……事虽不可信,然当时称婢为上清,亦常语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上水  拼音:shàng shuǐ
(1).河川的上流,犹言上游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十回:“等不多时,只见远远的一艘轮船,往上水驶来。”
(2).方言。食用牲畜的心、肝、肺。
(1).船逆流向上游航行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江水一》:“峡中有 瞿塘 、 黄龙 二滩……商旅上水,恐触石有声,乃以布裹篙足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》诗:“背春有去雁,上水无来船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峡中得风挂帆》诗:“楼船上水不寸步,两山惨惨愁将暮。”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四回:“如能应允,就搭某日 长江 轮船上水,如不能应允,请给一回音。” 陈毅 《冬夜杂咏·三峡》:“下水知天险,上水反潮流。”
(2).加水。如:给汽车、火车的水箱上水。如:给水稻地里上水。
词语解释:上界  拼音:shàng jiè
(1).天界。指仙佛所居之地。 唐 张九龄 《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》诗:“上界投佛影,中天扬梵音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三:“上界宫馆,生於窈冥,皆有五色之气而结成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一回:“又不知是那里降下来魔头,且须上界去查勘查勘。” 清 赵翼 《南天门》诗:“鐘鱼闻上界,沆瀣吸中宵。”
(2).犹上等,上档。 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六院四辖》:“京都旧制,监官分两界:曰上界,造金银珠玉;曰下界,造铜铁竹木杂料。”
词语解释:上层  拼音:shàng céng
(1).层状物的上面一层。多指建筑物。 晋 崔豹 《古今注·舆服》:“大章车,所以识道里也……车上为二层,皆有木人。行一里,下层击鼓;行十里,上层击鐲。”《北史·崔弘度传》:“尝与 训 ( 宇文训 )登楼,至上层,去地四五丈。” 唐 齐己 《暮游岳麓寺》诗:“寺楼高出碧崖稜,城里谁知在上层。” 元 王逢 《淮安忠武王箭歌·题垂虹桥亭》:“浮屠上层龙所宫,宝盘紺碧莲花同。”
(2).指社会成员中地位高的那一部分人。 吴晗 《朱元璋传》第三章第三节:“ 元朝 统治阶级最上层,宫廷的内部矛盾,也日益深化激化了。”
(3).指组织机构中的上一级组织。例如:精简上层,加强下层。
词语解释:上尘  拼音:shàng chén
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,意为有污尊长视听。 晋 庾亮 《让中书监表》:“止足之分,臣所宜守,而偷荣昧进,日尔一日,谤讟既集,上尘圣朝。” 宋 宋祁 《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》:“輒譔定记草,上尘省览。审若疎谬芜累,恐辱琬琰,伏望掇去,别咨名才。” 清 《与董樵书》:“形迹阻隔,悃款莫通。輒録数诗,上尘洞瞩。”
词语解释:上皇  拼音:shàng huáng
(1).天帝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监照下土,天下戴之,此谓上皇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七里濑》诗:“既秉上皇心,岂屑末代誚。”
(2). 楚 人亦用以称 东皇太一 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吉日兮辰良,穆将愉兮上皇。” 王逸 注:“上皇,谓 东皇太一 也。”
(3).太古的帝皇。 汉 郑玄 《诗谱序》:“诗之兴也,谅不於上皇之世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上皇,谓 伏牺 ,三皇之最先者。” 唐 钱起 《衡门春夜》诗:“不厌晴林下,微风度葛巾。寧唯北窗月,自谓上皇人。”
(4).太上皇的简称。 唐 颜真卿 《皇帝即位贺上皇表》:“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践祚改元,皇帝上陛下尊号曰上皇天帝。” 唐 黄滔 《马嵬》诗之一:“鸣泉亦感上皇意,流下陇头呜咽多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“上皇於宫中亲择数件与之,贯以献 金 主,果大喜。”
词语解释:上将  拼音:shàng jiàng
(1).主将,统帅。《孙子·地形》:“料敌制胜,计险阨远近,上将之道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清鉴》:“咸谓勇力絶伦者,则上将之器;洽闻治乱者,则三九之才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》:“投戈更讲诸儒艺,免胄争趋上将风。” 清 孙枝蔚 《读兵书》诗:“虚名羞 管 葛 ,上将失 孙 吴 。”
(2).泛指高级将领。 元 郑光祖 《三战吕布》第二折:“俺不曾与 吕布 交战,先斩了一员上将。”
(3).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:一曰上将,二曰次将。”
(4).军衔,将官的一级,在中将之上。
词语解释:上流  拼音:shàng liú
(1).河流的上游。一般指距发源地较近的一段河川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 秦 人毒 涇 上流,师人多死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甘宁传》:“ 羽 号有三万人,自择选鋭士五千人,投县上流十餘里浅瀨,云欲夜涉渡。” 宋 范镇 《东斋记事·承昭》:“ 承昭 乞纫布囊括土,投上流以塞之,不设板筑,可成巨防。” 杨朔 《铁骑兵》:“﹝班长他们﹞沿着河朝上走,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。上流的水更急,总过不去。”
(2).指河流的上游一带地区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 恒水 上流有一国。”《南史·宋临川烈王道规传》:“ 荆州 居上流之重,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,故 武帝 诸子徧居之。”
(3).上品;上等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 谢仁祖 年八岁……尔时语已神悟,自参上流。” 唐 罗隐 《题方干诗》:“顾我论佳句,推君最上流。” 宋 李清照 《打马赋》:“实博奕之上流,乃闺房之雅戏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起死》:“真写得有劲,真是上流的文章。”
(4).指有权势的社会集团。《汉书·刘屈氂传》:“﹝ 贺 ﹞不顾元元,无益边穀,货赂上流,朕忍之久矣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丞相贪冒,受赂于下,故使众庶货贿上流执事者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乞责降第四札子》:“臣虽至愚,粗惜名节,受此指目,何以为人。非徒如是而已,又使讥谤上流,谓国家行法,有所偏颇。”
词语解释:上古  拼音:shàng gǔ
(1).远古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 唐 杜甫 《晦日寻崔戢李封》诗:“上古 葛天 民,不貽黄屋忧。” 元 李冶 《敬斋古今黈》卷五:“前人论三古各别,从所见者言之,故不同。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,则洪荒太极也,不得以古今命名,大抵自 羲 、 农 至 尧 、 舜 为上古。” 杨朔 《征尘》:“一阵风,一阵土,等我再勉强睁开眼,前面是一片滚滚的黄尘,我似乎跌进上古的洪荒时代。”
(2).较早的古代。我国史学界在 中国 历史分期上,多称 商 、 周 、 秦 、 汉 时代为上古。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。
词语解释:上公  拼音:shàng gōng
(1). 周 制,三公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八命,出封时,加一命,称为上公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命》:“上公九命为伯,其国家、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仪皆以九为节。” 郑玄 注:“上公,谓王之三公有德者,加命为二伯。二王之后亦为上公。” 贾公彦 疏:“案下文,三公八命,出封皆加一等。”
(2). 汉 制,仅以太傅为上公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一》:“太傅,上公一人。本注曰:掌以善导,无常职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随笔·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》:“ 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,位上公,在三公之上。每少帝立,则置此官,犹古冢宰总己之义。”
(3). 晋 制,太宰、太傅、太保皆为上公。《晋书·职官志》:“ 晋 初,以 景帝 讳故,又採《周官》官名,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,与太傅、太保皆为上公。”
(4).公爵的尊称,亦泛指高官显爵。 唐 李华 《寄赵七侍御》诗:“属词慕 孔 门,入仕希上公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玉冈黔国地种竹》诗:“上公勋不忘,君子名詎朽。”
(5).传说古有五行之官,封为上公,祀为贵神。其土正曰后土。见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。后因以“上公”指社神。 唐 韩愈 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诗:“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,上公礼罢元侯迴。” 王伯大 音释:“上公即社神也。”
(6).即太白星。《说文·女部》“媊”字下引《甘氏星经》曰:“太白号上公。妻曰 女媊 ,凥南斗食厉,天下祭之曰 明星 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太白,大臣也,其号上公。”
词语解释:上阳  拼音:shàng yáng
(1).谓天上的阳气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 刘歆 以为上阳施不下通,下阴施不上达,故雨。”
(2). 唐 宫名。 唐 杜牧 《洛阳》诗:“疑有女蛾西望处, 上阳 烟树正秋风。” 明 梅鼎祚 《昆仑奴》第一折:“春光又入 上阳 间,日绕龙鳞识圣颜。”参见“ 上阳宫 ”。
词语解释:上阳宫  拼音:shàng yáng gōng
唐 宫名, 高宗 时建于 洛阳 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二》:“ 上阳 宫在禁苑之东,东接皇城之西南隅, 上元 中置, 高宗 之季常居以听政。” 唐 王建 《行宫词》:“ 上阳宫 到 蓬莱殿 ,行宫巖巖遥相见。”
词语解释:上台  拼音:shàng tái
(1).指宫廷,朝廷。《南史·齐鄱阳王锵传》:“ 鏘 以上臺兵力既悉度 东府 ,且虑难捷,意甚犹豫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》:“骑省通中掖,龙楼隔上臺。” 宋 宋祁 《送承制刘兼济知原州》诗序:“帝伟之,即詔以二千石守 朝那 ,给上臺千兵,光宠帐下。”
(2).上司,上官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黜陟之权,在上臺不在百姓,上臺喜,便是好官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 雷太守 道:‘也罢,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,禀明上臺,看上臺如何批下来,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。’” 清 王昙 《为吴江绅士呈请于本县建昭忠祠状》:“皇上赐有恩卹银两,尚留公库,未纫私囊,可否驰牋上臺,下牒本县?”
(1).指角色登台演出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四回:“ 文官 等听了出来,忙去扮演上臺,先是《寻梦》,次是《下书》。” 包天笑 《钏影楼回忆录续编·缀玉轩杂缀》:“ 梅兰芳 在 北京 ,不是长日在家閒居,逍遥自在的,一年之中,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戏的。”
(2).比喻出掌政权或就任要职。 毛泽东 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这一年, 德 国是 希特勒 上台, 美 国是 罗斯福 上台,这个时候, 美 苏 才建交。” 茅盾 《色盲》:“旧官僚想要再上台,简直是无论什么手段都会用出来的。”
(1).星名。在文昌星之南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……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,为司命,主寿。”《隋书·艺术传·庾季才》:“顷上台有变,不利宰辅,公宜归政天子,请老私门。”《元史·世祖纪二》:“秋七月甲戌,彗星出舆鬼,昏见西北,贯上台,埽紫微、文昌及北斗。”
(2).泛指三公、宰辅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诣蒋公奏记辞命》:“明公以含一之德,据上台之位,羣英翘首,俊贤抗足。”《晋书·刘寔传》:“圣詔殷勤,必使寔正位上台。”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 太祖 固辞上台,即驃骑大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。” 唐 元稹 《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》:“今 愬 积行累功,以致爵位,六迁重镇,名列上台。”
词语解释:上都  拼音:shàng dōu
(1).古代对京都的通称。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寔用西迁,作我上都。” 张铣 注:“上都,西京也。”此指 西汉 京都 长安 。 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之三:“乃有上都贵人,戚里公子,迎晨而出,及暮乃止。”
(2).古对陪都(下都)而言,称首都为上都。(1) 北齐 以 晋阳 为 下都 ,故称 邺 (今 河北 临漳 西南)为 上都 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一五五引《晋书》:“ 北齐 高洋 以 鄴 为 上都 , 晋阳 为 下都 。”(2) 唐肃宗 宝应 元年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陪都,因称首都 长安 为 上都 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一》:“ 上都 ,初曰 京城 , 天宝 元年曰 西京 …… 肃宗 元年曰 上都 。”
(3). 元 初于 滦河 北岸建 开平府 , 世祖 中统 五年(1264)加号 上都 ,岁常巡幸,终 元 一代与 大都 并称两都。故址在今 内蒙古 多伦 西北 上都河 北岸。《元典章·诏令·建国都诏》:“ 中统 五年八月日钦奉圣旨中书省奏: 开平府 闕庭所在,加号 上都 ,外 燕京 修营宫室,分立省部,四方会同,乞亦正名事。准奏。”
(4).指天宫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羡上都之赫戏兮,何迷故而不忘?” 李贤 注:“上都,谓天上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上寿  拼音:shàng shòu
三寿中之上者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。” 晋 嵇康 《养生论》:“或云,上寿百二十,古今所同,过此以往,莫非妖妄者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 仇 大姓夫妻俱登上寿,同日念佛而终。”参见“ 三寿 ”。
(1).谓向人敬酒,祝颂长寿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至礼毕,復置法酒。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,以尊卑次起上寿。”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怀远,祥物显应,乃并集朝堂,奉觴上寿。” 李贤 注:“寿者人之所欲,故卑下奉觴进酒,皆言上寿。” 唐 卢纶 《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》诗:“垂衣当晓日,上寿对 南山 。”
(2).单指祝贺寿辰。 元 石子章 《竹坞听琴》楔子:“今日是小姐生辰贵降的日子,我与他上寿走一遭去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闺塾》:“敢问师母尊年……待学生绣对鞋儿上寿。” 徐特立 《致张敬尧的公开信》:“营长做寿一次,由都总按户派捐,称觞上寿。”
词语解释:三寿  拼音:sān shòu
(1).犹三老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三寿作朋,如冈如陵。” 毛 传:“寿,考也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据下言如冈如陵,是祝其寿考,则寿从传训考为是。考犹老也,三寿,犹三老也。”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降至尊以训恭,送迎拜乎三寿。” 薛综 注:“三寿,三老也。言天子尊而养此三老者,以教天下之敬,故来拜迎,去拜送焉。” 宋 范仲淹 《明堂赋》:“奉三寿以勗天下之孝,设三乏以劝诸侯之风。”
(2).古称上寿百二十岁,中寿百,下寿八十。见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“中寿,尔墓之木拱矣” 唐 孔颖达 疏。后泛指高寿。 唐 张说 《崔讷妻刘氏墓志》:“呜呼!天道辅仁,人道与顺,眷兹大德,不遐三寿,何哉?” 宋 范成大 《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》:“閲世弥三寿,还乡忽九原。”
词语解释:上仙  拼音:shàng xiān
1.亦作"上仙"。
2.成仙;登仙。
3.死亡的婉词。多指帝王。
4.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,第一等为上仙。
词语解释:上心  拼音:shàng xīn
君心。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十反·赵相汝南李统》:“时 冀州 有疑狱, 章帝 见问 统 。 统 处当详平,克厌上心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贺雨》诗:“上心念下民,惧岁成灾凶。遂下罪己詔,殷勤告万邦。”
放在心上;用心。《朱子全书·中庸一》:“人固有偏好一物者,然此一物未上心时,安得不谓之未发之中乎?”《封神演义》第十七回:“你上心打听,天子用此物做甚么?” 丁玲 《杜晚香》:“晚上教村里的妇女识字,有没一个妇女能比 晚香 更上心的。”
词语解释:上策  拼音:shàng cè
高明的计策或办法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今行上策,徙 冀州 之民当水衝者,决 黎阳 遮 害亭 ,放 河 使北入海。”《魏书·崔浩传》:“今不劳兵马,坐观成败,鬭两虎而收长久之利,上策也。” 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十:“ 璟 ( 宋璟 )曰:‘ 建康 与敌境隔 江 而已,又在下流,吾今移都 豫章 ,据上流而制,根本上策也。’” 沉从文 《我的小学教育》:“不理是为一个不愿眼前吃亏的上策。”
词语解释:上相  拼音:shàng xiàng
(1).天子举行大典时,主持礼仪的官员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朝覲会同,则为上相。”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每门止一相,及庙,唯上相入。”
(2).对宰相的尊称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足下位为上相,食三万户侯,可谓极富贵无欲矣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撰征赋》:“惟上相之叡哲,当草昧而经纶。”《书·咸有一德》“ 伊尹 既復政厥辟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 伊尹 , 汤 之上相,位为三公。”
(3).泛称大臣。 清 龚自珍 《释言》诗:“守默守雌容努力,毋劳上相损宵眠。”
(4). 宋 代称居首位的宰相。《宋史·职官志一》:“ 宋 承 唐 制,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,无常员;有二人则分日知印,以承郎以上至三师为之。其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,监修国史,其次为集贤殿大学士。”
(5).星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东蕃四星,南第一星曰上相。”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西藩四星……第四星曰上相。”
犹上照,指人摄在相片上的神态自然而好看。
词语解释:上时  拼音:shàng shí
最合适的时令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黍穄》:“三月上旬种者,为上时;四月上旬为中时;五月上旬为下时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内攫部》:“取鹰法,七月二十日为上时,内地者多,塞外者殊少;八月上旬为次时;八月下旬为下时,塞外鹰毕至矣。”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十:“﹝二月﹞中旬种稻为上时。”
词语解释:上官  拼音:shàng guān
(1).高官;大官。《管子·小问》:“客或欲见於 齐桓公 ,请仕上官,授禄千钟。”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上》:“凡田五亩曰双。上官授田四十双,上户三十双,以是而差。” 宋 苏舜钦 《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》:“某观前古之士,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,建名树勋,风采表於当世者,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。”
(2).上司;长官。《后汉书·任延传》:“﹝ 任延 ﹞拜 武威 太守,帝亲见,戒之曰:‘善事上官,无失名誉。’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性復多蝨,把搔无已,而当裹以章服,揖拜上官,三不堪也。” 明 李贽 《与河南吴中丞书》:“自为下僚以来,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。” 郭沫若 《北伐途次》二八:“他只是一介武弁,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,上官要叫他守城,他便守城罢了。”
(3).指郡府。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:“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,一发,部吏皆正法,尉贬秩一等。” 李贤 注:“上官谓郡府也。”
(4).复姓。 汉 有 上官桀 。见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
受命上任。 唐 李白 《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》诗:“朱紱白银章,上官佐 鄱阳 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正五九月不上任》:“偶读 竇 所引用,于是始知不用正、五、九上官之理。”
词语解释:上巳  拼音:shàng sì
旧时节日名。 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“上巳”; 魏 晋 以后,定为三月三日,不必取巳日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。”《宋书·礼志二》《韩诗》:“ 郑国 之俗,三月上巳,之 溱洧 两水之上,招魂续魄。秉兰草,拂不祥。” 唐 席元明 《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》诗:“日惟上巳,时亨 有巢 。” 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三月》:“三月三日上巳之辰,曲水流觴故事,起於 晋 时。 唐 朝赐宴 曲江 ,倾都褉饮踏青,亦是此意。”但也有仍取巳日者。 元 白朴 《墙头马上》第一折:“今日乃三月初八日,上巳节令, 洛阳 王孙士女,倾城翫赏。”
词语解释:上船  拼音:shàng chuán
登上船。例如:各位都上船,开船啦。
词语解释:上风  拼音:shàng fēng
(1).指风刮来的那个方向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虫,雄鸣於上风,雌应於下风而风化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渔舟》诗序:“忽有十八舟,上风冉冉而来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 吴 越 之战,敌得风势, 傅瓘 引舟佯避,俟敌过而回舟扬灰以败之,此易下风为上风者也。” 午星 《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》:“ 肖大嫂 接连搬了好几捆柴草,堆到碉堡门口,又在上风方向,摆了一摊辣椒和树柴。”
(2).比喻优势或有利的地位。《西游记》第四二回:“ 行者 道:‘兄弟,虽不曾救得师父, 老孙 却得个上风来了。’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说“面子”》:“他既然没有面子,自然就是 中国 有了面子,也就是占了上风了。” 巴金 《谈我的短篇小说》:“国内反动势力占上风,一片乌烟瘴气。”
词语解释:上衣  拼音:shàng yī
(1).外衣。
(2).上身穿的衣服。 明 包汝楫 《南中纪闻》:“ 罗鬼 服饰,其椎髻向脑,扎以青帕,下穿大裤,上衣齐腰,外罩毡衫。” 周立波 《胡桂花》:“她穿的还是平素那件洗旧了的蓝条子布上衣,底下是青布裤子。”
词语解释:上坐  拼音:shàng zuò
亦作“ 上座 ”。
(1).受尊敬的席位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及五年脩封,则祠 泰一 、 五帝 於明堂上坐,令 高皇帝祠 坐对之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 高祖 因狎侮诸客,遂坐上坐,无所詘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上坐,尊处也。” 唐 韩愈 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於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,烧车与船,延之上座。” 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二本:“ 方蛟 小人得志,愈加忘形,竟踞上坐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八:“ 祁老人 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, 祁老人 的一会儿一让茶, 祁老人 的谦恭与繁琐,都使 富善先生 满意。”
(2).佛教语。一寺之长,“三纲”之首。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中寺碑》:“ 中寺 者, 晋 太元 五年 会稽王 司马道子 之所立也…… 天监 十五年,上座 僧慈 等,更揆日缔架,赫然霞立。” 宋 赞宁 《大宋僧史略·杂任职员》:“古今立此位,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。《高僧传》多云被勅为某寺上座是也。 道宜 勅为 西明 寺上座,列寺主、维那之上。” 宋 张耒 《明道杂志》:“士人有 双渐 者,性滑稽,尝为县令,入僧寺中。主僧半酣矣,因前曰:‘长官可同饮三杯否?’ 渐 怒,判云:‘谈何容易,邀下官同饮三杯;礼尚往来,请上坐独吃八棒。’竟笞遣之。”
亦作“ 上座 ”。 坐于上位;入席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信 ( 韩信 )拜礼毕,上座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你二位老人家请上坐,好受女儿女婿的礼。” 夏丐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十九:“ 乐华 成为一个被特别优待的客人,这个同学请他上座,那个同学给他斟茶,使他反而不很自在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 曾皓 :过节,大家叙一叙。请 袁先生 上坐,上坐,上坐。”
词语解释:上冢  拼音:shàng zhǒng
亦作“ 上塚 ”。 指首辅,朝廷大臣。 宋 宋祁 《贺孔谏议上任启》:“干将沃若,式观上冢之容;粉米襜如,更重趋庭之训。”
亦作“ 上塚 ”。 上坟,扫墓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 留侯 死,并葬黄石,每上冢伏腊,祠黄石。” 宋 庄绰 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寒食日上冢,亦不设香火,纸钱挂於塋树。” 元 萨都剌 《崔镇阻风有感》诗:“逆风吹河河倒行,阻风时节近清明,南人北人俱上塜,桃花杏花飞满城。” 清 曹寅 《西轩赋送南村还京》诗之二:“连鑣双使节,上塜一迴车。”
词语解释:上宾  拼音:shàng bīn
贵客;佳宾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祭养尸,饗养上宾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 先主 遣 糜竺 、 孙乾 与 刘表 相闻, 表 自郊迎,以上宾礼待之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寄饶州范侍制》诗:“坐啸安浮俗,谈诗接上宾。” 张天翼 《清明时节》:“那三位上宾,受了这种招待,一下子不知道怎么着才行。”
(1).谓作客于天帝之所。指帝王去世。《逸周书·太子晋解》:“王子曰:‘吾后三年,上宾于帝所,汝慎无言。’” 孔晁 注:“言死必为宾于上帝之所。” 宋 苏轼 《正旦于福宁殿作水陆道场资荐神宗皇帝斋文》:“伏以弃黄屋以上宾,莫追风驭;抱乌号而永慕,再歷春朝。”《明史·高拱传》:“先帝临御四十五载,得岁六十有餘,末年抱病,经岁上宾,寿考令终,曾无暴遽。”《清史稿·世祖纪二》:“朕自弱龄,即遇皇考 太宗皇帝 上宾;教训抚养,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。”
(2).道教谓羽化登仙。 唐 陈子昂 《续唐故中岳体元先生潘尊师碑颂》:“遂解形而遗世,乘白云而上宾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支诺皋中》:“据《仙经》曰:蠹鱼三食神仙字,则化为此物,名曰脉望。夜以规映当天中星,星使立降,可求还丹,取此水和而服之,即时换骨上宾。”
词语解释:上京  拼音:shàng jīng
(1).古代对国都的通称。《文选·班固〈幽通赋〉》:“皇十纪而鸿渐兮,有羽仪於上京。” 李善 注:“有羽翼於京师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 德璉 发跡於此 魏 ,足下高视於上京。” 宋 刘攽 《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》诗之三:“组练白玉粒,一月来上京。” 梁启超 《复刘古愚山长书》:“ 秦 中自古帝都,万一上京有变,则六飞行在,犹将赖之。”
(2).古都名。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 。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 。
(3).古都名。 契丹 会同 元年(公元938年)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 。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南。
(4).古都名。 金 天眷 元年(公元1138年)以京师 会宁府 为 上京 ,故址在今 黑龙江 阿城 南 白城 。
词语解释:上钓  拼音:shàng diào
犹上钩。喻受骗上当。 元 戴表元 《题江干初雪图》诗:“看渠风雪忙如许,还有鱼儿上钓来。” 清 李渔 《意中缘·嘱婢》:“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,是我又生一计,只説 松江 董翰林 娶他续絃,纔骗得他上钓。” 毛泽东 《反对投降活动》:“ 武汉 失陷后 日本 的甜言蜜语……乃是诱鱼上钓取而烹之的阴险政策,谁要上钓谁就准备受烹。”
词语解释:上上  拼音:shàng shàng
(1).最上等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厥土惟黄壤,厥田惟上上,厥赋中下。” 孔 传:“田第一,赋第六,人功少。” 唐 寒山 《诗》之二七三:“上上高节者,鬼神钦道德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王维》:“ 维 诗入妙品上上,画思亦然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水学·水利》:“ 江南 之田,古为下下,今为上上者,何也?有 太湖 之蓄洩,江海之利便也。”
(2).指比前一个时期更前的。如:上上星期;上上月。
词语解释:上弦  拼音:shàng xián
(1).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,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,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呈“D”字形,称“上弦”。 北周 王褒 《咏月赠人》诗:“上弦如半璧,初魄似蛾眉。”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“如月之恒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八日九日,大率月体正半,昏而中,似弓之张而弦直,谓上弦也。” 茹志鹃 《高高的白杨树》:“天没黑净,上弦月便已挂在东山顶上。”
(2).指上眼皮。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覆盆子》﹝附方﹞引 宋 洪迈 《夷坚志》云:“﹝ 老嫗 ﹞以皂纱蒙眼,滴汁渍下弦。转盼间虫从纱上出,数日下弦干。復如法滴上弦,又得虫数十而愈。”按,上弦,今本《夷坚志·卖药媪治眼虫》作“上缘”。
(1).谓箭扣弓弦。 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别施》:“羣臣奋未敢前,待先行便上弦,你风花队里去收飞箭。”
(2).给钟表等上发条,旧称上弦。 清 沉初 《西清笔记·职志》:“西间鐘一座,高大如之,躡梯而上,启钥上弦,一月后再启之,积数十年无少差。声远 乾清门 外。 文襄 每闻午正鐘,必呼同直曰:表可上弦矣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三钞》卷二七:“又开鐘开表,谓之上弦。”
词语解释:上雨  拼音:shàng yǔ
及时雨。《公羊传·僖公三年》:“六月,雨。其言六月雨何?上雨而不甚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上闻  拼音:shàng wén
(1).向朝廷呈报。《鹖冠子·王鈇》:“柱国不政,使下情不上闻,上情不下究。”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,患在上有危亡之事,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。” 唐 韩愈 《与华州李尚书书》:“愚以为苟虑有所及,宜密以上闻,不宜以疎外自待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宦官论》:“今也,外臣不敢与闻内事,而中贵苛刻暴横,民间私语,皆採以上闻。”
(2).古赐爵名。《吕氏春秋·下贤》:“﹝ 魏文侯 ﹞虏 齐侯 献诸天子,天子赏 文侯 以上闻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农不上闻,不敢私籍于庸。” 许维遹 集释引 孙诒让 曰:“上闻,赐爵也,亦谓通名于官也。”《汉书·樊哙传》:“﹝ 噲 ﹞下 户牖 ,破 李由 军,斩首十六级。赐上闻爵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:“得径上闻也。”
词语解释:上士  拼音:shàng shì
(1).道德高尚的人。《老子》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:“上士忘名,中士立名,下士窃名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搆衅》:“下官 程颐 ,别号 伊川 ,人许性天上士,自惭理学名儒。” 清 钱澄之 《田园杂诗》之十六:“上士守其中,下士劳其形。”
(2).古代官阶之一。其地位次于下大夫,高于中士。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“宰夫下大夫四人,上士八人,中士十有六人,旅下士三十有二人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凡诸官上士,《王制》谓之元士,又谓之适士,中、下士又谓之官师。”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君一位,卿一位,大夫一位,上士一位,中士一位,下士一位,凡六等。” 秦 以后亦有袭用古制,以上士、中士、下士为官秩者。《周书·辛昂传》:“六官建,入为司隶上士,袭爵 繁昌县公 。 世宗 初,授天官上士,加大都督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:“唯 周 ( 北周 )建六官,改著作之正郎为上士,佐郎为下士。”
(3).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。《释氏要览·称谓》《瑜珈论》:“无自利利他者,名下士;有自利无利他者,名中士;有二利,名上士。”
(4).军衔,军士的最高一级。
词语解释:上峰  拼音:shàng fēng
(1).高峰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八咏·霜来悲落桐》:“上峯百丈絶,下趾万寻县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贬误》:“遂随入 中岳 ,上峯险絶。”
(2).旧称上司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一回:“除了上峰到任,循例道喜之外,朔望也不去上衙门。” 梁斌 《红旗谱》三五:“你是包商,我是县长。你为的是赚钱,我为了执行上峰的公事。”
词语解释:上堂  拼音:shàng táng
厅堂,殿堂。《后汉书·赵岐传》:“ 嵩 先入白母曰:‘出行,乃得死友。’迎入上堂,饗之,极欢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回:“那长老慌忙降阶而接,邀至上堂,各施礼罢。”
(1).入堂,登堂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将上堂,声必扬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秋胡行》:“上堂拜嘉庆,入室问何之。” 宋 朱熹 《十六日下山各赋一篇仍迭和韵》:“游子上堂慈母笑,岂知行李尚天涯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五回:“十八位房官一齐上堂打躬参见,就请示主考的意志。”
(2).上课。 鲁迅 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:“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,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,教科书要读得慢,看学生要大方。” 郭沫若 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:“学堂内部每次课堂上堂下堂的摇铃声可以听见。”
词语解释:上瑞  拼音:shàng ruì
最大的吉兆。 唐 韩愈 《贺庆云表》:“臣所领州,今月十六日申时有庆云现於西北……斯为上瑞,实应太平。” 宋 王溥 《唐会要·祥瑞下》:“朕以慈惠恭俭为休徵,以人和年丰为上瑞。”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五:“按野蚕成茧,昔人谓之上瑞。乃今东 齐 山谷,在在有之,与家蚕等。”
词语解释:上九  拼音:shàng jiǔ
(1).《易》卦在第六位的阳爻叫上九。《易·乾》:“上九:亢龙,有悔。”《文言》释曰:“贵而无位,高而无民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,是以动而有悔也。”
(2).喻道德学问最高的人。 黄节 《李氏〈焚书〉跋》:“ 龙谿 之学一传而为 何心隐 ,再传而为 卓吾 。故 卓吾 论 心隐 ,尊以为上九大人。”
(3).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,古称上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九一引 晋 周处 《风土记》:“俗尚九月九日,谓为上九。”
(4).古以农历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。参见“ 下九 ”。
词语解释:下九  拼音:xià jiǔ
农历每月十九日。《古诗选·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初七及下九,嬉戏莫相忘。” 闻人倓 笺注引《瑯嬛记》:“九为阳数。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,初九日为中九,十九日为下九。每月下九,置酒为妇女之欢,名曰阳会。”
词语解释:上征  拼音:shàng zhēng
(1).上升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駟玉虬以乘鷖兮,溘埃风余上征。” 汉 王延寿 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飞陛揭孽,缘云上征。” 明 乌斯道 《泽畔》诗:“上征天无风,远游橐无金。”
(2).引申为向前发展。 鲁迅 《坟·人之历史》:“虽后世学人,或更上征而无底极,然十九世纪末之言进化者,固已大就于斯人矣。”
(3).谓溯流而上。 汉 冯衍 《显志赋》:“浮 江河 而入海兮,泝 淮 济 而上征。” 唐 李白 《丁都护歌》:“ 云阳 上征去,两岸饶商贾。”
(4).指 春秋 时 吴 、 越 、 楚 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 越 灭 吴 ,上征上国, 宋 、 郑 、 鲁 、 卫 、 陈 、 蔡 执玉之君皆入朝。”
词语解释:上才  拼音:shàng cái
亦作“ 上材 ”。
(1).上等的才能。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皇甫规妻》:“ 皇甫氏 文武上才,为 汉 忠臣。”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七谬》:“上材之人,能行人所不能行。”
(2).指具有上等才能的人。 唐 方干 《越中逢孙百篇》诗:“上才乘酒到 山阴 ,日日成篇字字金。” 元 范梈 《休日出郊》诗:“迁臣逐客皆前辈,幕长郎官尽上才。”
(3).上等的材料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高松赋》:“若乃体同器制,质兼上才。”
词语解释:上事  拼音:shàng shì
(1).正业。《管子·问》:“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?国子弟之无上事,衣食不节,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?”
(2).指君事,国事。 汉 刘安 《上书谏伐南越》:“ 越 人名为藩臣,贡酎之奉,不输大内,一卒之用,不给上事。”
(1).向朝廷上书言事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 嚣 宾客、掾史多文学生,每所上事,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。”
(2).指所上的奏章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今省上事,款诚深至,心用慨然,悽愴动容。”
(3).接任;就职。《资治通鉴·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》:“壬午, 延寿 下令,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,受文武官贺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至和二年》:“甲子,詔:‘凡宰相召自外者,令百官班迎之;自内拜者,听行上事仪。’”
(4).处理公务。 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下:“中书门下官并於西省上事,以便礼仪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三》:“太常卿 封敖 於私第上事,御史弹奏,左迁国子祭酒。故事太常卿上日庭设九部乐,尽一时之盛。 敖 欲便於观閲,遂就私第视事。”
词语解释:上日  拼音:shàng rì
(1).朔日,即农历初一。《书·舜典》:“正月上日,受终于 文祖 。” 孔 传:“上日,朔日也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四引 隋 杜台卿 《玉烛宝典》:“正月为端月,其一日为元日,亦曰上日。” 清 金农 《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》诗:“仙尉逢 梅福 ,同为上日吟。”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。 清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上》:“上日、元日,皆非谓朔日也。上日谓上旬吉日……自 张衡 《西京赋》始以元日为朔日,而 汉 以前无之。”
(2).佳日,佳节。 唐 李乂 《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》诗:“上日登楼赏,中天御輦飞。” 宋 苏轼 《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》:“眷东风之协应,嘉上日之同欢。” 清 曹寅 《和竹磵姪上巳韵》:“上日宜称巳,春来三月三。”
词语解释:上圣  拼音:shàng shèng
(1).犹至圣。指德智超群的人。《墨子·公孟》:“昔者,圣王之列也:上圣立为天子,其次立为卿大夫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赞学》:“夫此十一君者,皆上圣也,犹待学问,其智乃博,其德乃硕,而况於凡人乎?” 宋 王安石 《杂咏》之二:“变生父子间,上圣不能谋。”
(2).称天神。 元 无名氏 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只望上圣可怜见,与小人些寿岁咱。”
(3).犹前圣。指前代的帝王与圣贤。《晋书·干宝传》:“ 宣皇帝 廓定四海, 武皇帝 受禪於 魏 ,至德大勋,等踪上圣。”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上》:“先王有闕典,上圣有遗事。”
词语解释:上秋  拼音:shàng qiū
孟秋。指农历七月。《资治通鉴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》:“又言自二月以来,令各具精甲壮马,将以上秋南寇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上秋,谓七月。”
词语解释:上宰  拼音:shàng zǎi
(1).宰辅。亦泛称辅政大臣。 晋 枣据 《杂诗》:“ 吴 寇未殄灭,乱象侵边疆,天子命上宰,作藩于 汉阳 。” 唐 杨炯 《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》:“如纶如綍,大君於号令之严;匪朴匪雕,上宰极司存之敬。” 宋 曾巩 《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》:“袞衣备物,礼均上宰之崇;土宇分封,位列真王之贵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感事》诗之三:“上宰承王命,专征指大江。”
(2).上天,天帝。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天大地大,合其德者圣人,一阴一阳,调其气者上宰。”
(3).星名。《宋史·天文志二》:“东蕃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左枢,第二星为上宰。”
词语解释:上池  拼音:shàng chí
见“ 上池水 ”。
词语解释:上池水  拼音:shàng chí shuǐ
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。后用以名佳水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﹝ 长桑君 ﹞乃出其怀中药予 扁鹊 :‘饮是以上池之水,三十日当知物矣。’” 司马贞 索隐:“案:旧説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,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,取之以和药。” 宋 苏辙 《食鸡头》诗:“细嚼兼收上池水,徐嚥还成沧海珠。”亦省作“ 上池 ”。 宋 苏轼 《次韵钱舍人病起》:“何方一笑千痾散,絶胜 仓公 饮上池。” 元 袁桷 《桐柏观赋》:“上池饮之以洞视,金膏服之而冥搜。” 明 徐献忠 《品惠泉赋》:“品上池之独重,追菊水於頽龄。”
词语解释:上草
给牲口添加饲料
词语解释:上座  拼音:shàng zuò
见“ 上坐 ”。
(1).指戏院、茶馆、饭馆等处有顾客到来。 老舍 《茶馆》第三幕:“ 邹福远 :‘怎样啊? 王掌柜 !晚上还添评书不添啊?’ 王利发 :‘试验过了,不行!光费电,不上座儿!’” 王安忆 《尾声》:“我告诉他,因为你的破坏,影响了上座,我们不交场租了!”
(2).见“ 上坐 ”。
词语解释:上坐  拼音:shàng zuò
亦作“ 上座 ”。
(1).受尊敬的席位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及五年脩封,则祠 泰一 、 五帝 於明堂上坐,令 高皇帝祠 坐对之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 高祖 因狎侮诸客,遂坐上坐,无所詘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上坐,尊处也。” 唐 韩愈 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於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,烧车与船,延之上座。” 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二本:“ 方蛟 小人得志,愈加忘形,竟踞上坐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八:“ 祁老人 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, 祁老人 的一会儿一让茶, 祁老人 的谦恭与繁琐,都使 富善先生 满意。”
(2).佛教语。一寺之长,“三纲”之首。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中寺碑》:“ 中寺 者, 晋 太元 五年 会稽王 司马道子 之所立也…… 天监 十五年,上座 僧慈 等,更揆日缔架,赫然霞立。” 宋 赞宁 《大宋僧史略·杂任职员》:“古今立此位,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。《高僧传》多云被勅为某寺上座是也。 道宜 勅为 西明 寺上座,列寺主、维那之上。” 宋 张耒 《明道杂志》:“士人有 双渐 者,性滑稽,尝为县令,入僧寺中。主僧半酣矣,因前曰:‘长官可同饮三杯否?’ 渐 怒,判云:‘谈何容易,邀下官同饮三杯;礼尚往来,请上坐独吃八棒。’竟笞遣之。”
亦作“ 上座 ”。 坐于上位;入席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信 ( 韩信 )拜礼毕,上座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你二位老人家请上坐,好受女儿女婿的礼。” 夏丐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十九:“ 乐华 成为一个被特别优待的客人,这个同学请他上座,那个同学给他斟茶,使他反而不很自在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 曾皓 :过节,大家叙一叙。请 袁先生 上坐,上坐,上坐。”
词语解释:上坐  拼音:shàng zuò
亦作“ 上座 ”。
(1).受尊敬的席位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及五年脩封,则祠 泰一 、 五帝 於明堂上坐,令 高皇帝祠 坐对之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 高祖 因狎侮诸客,遂坐上坐,无所詘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上坐,尊处也。” 唐 韩愈 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於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,烧车与船,延之上座。” 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二本:“ 方蛟 小人得志,愈加忘形,竟踞上坐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八:“ 祁老人 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, 祁老人 的一会儿一让茶, 祁老人 的谦恭与繁琐,都使 富善先生 满意。”
(2).佛教语。一寺之长,“三纲”之首。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中寺碑》:“ 中寺 者, 晋 太元 五年 会稽王 司马道子 之所立也…… 天监 十五年,上座 僧慈 等,更揆日缔架,赫然霞立。” 宋 赞宁 《大宋僧史略·杂任职员》:“古今立此位,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。《高僧传》多云被勅为某寺上座是也。 道宜 勅为 西明 寺上座,列寺主、维那之上。” 宋 张耒 《明道杂志》:“士人有 双渐 者,性滑稽,尝为县令,入僧寺中。主僧半酣矣,因前曰:‘长官可同饮三杯否?’ 渐 怒,判云:‘谈何容易,邀下官同饮三杯;礼尚往来,请上坐独吃八棒。’竟笞遣之。”
亦作“ 上座 ”。 坐于上位;入席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信 ( 韩信 )拜礼毕,上座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你二位老人家请上坐,好受女儿女婿的礼。” 夏丐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十九:“ 乐华 成为一个被特别优待的客人,这个同学请他上座,那个同学给他斟茶,使他反而不很自在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 曾皓 :过节,大家叙一叙。请 袁先生 上坐,上坐,上坐。”
词语解释:上苍  拼音:shàng cāng
(1).上天。指主宰万物的神。 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请籴内传》:“昔者上苍以 越 赐 吴 , 吴 不受也。” 元 刘致 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或是捶麻柘稠调豆浆,或是煮麦麩稀和细糠,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。” 包天笑 《钏影楼回忆录·重帏弃养》:“一片孝心,感格上苍,所以给她延寿二十年了。”
(2).指神佛仙人所居之处。 唐 吕岩 《敲爻歌》:“飞昇羽化三清客,名遂功成达上苍。”
词语解释:上升  拼音:shàng shēng
亦作“ 上昇 ”。
(1).由低处向高处移动。 汉 扬雄 《解难》:“独不见夫翠虯絳螭之将登虖天,必耸身于 苍梧 之渊,不阶浮云,翼疾风,虚举而上升,则不能撠胶葛,腾九閎。” 汉 王逸 《九思·遭厄》:“载青云兮上昇,适昭明兮所处。” 晋 郭璞 《山海经图赞·中山经》:“飞騖九域,乘云上升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回:“引磬嚮处,两碗红纱灯笼,引长老上昇法座。” 鲁迅 《野草·死火》:“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,上升如铁线蛇。”
(2).道家谓修炼功成,得道升天。 唐 王希羽 《赠杜荀鹤》诗:“金牓晓悬生世日,玉书潜记上升时。” 宋 张敦颐 《六朝事跡类编·茅山君》:“ 茅濛 字 初成 , 华阳 人也,隐 华山 修道, 秦始皇 三十一年,白日上昇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》:“ 洞宾 修炼丹成,发誓必须度尽天下众生,方可上昇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·导师》:“说佛法的和尚,卖仙药的道士,将来都与白骨是‘一丘之貉’,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的大法,求上升的真传,岂不可笑!”
(3).用作“死亡”的讳称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大约甲戌 穆宗毅皇帝 上升,大局为之一变。”
(4).指等级、程度、数量等升高或增加。如: 黄浦江 水位上升。如:产品合格率逐月上升。
词语解释:上疏  拼音:shàng shū
(1).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。《史记·武帝本纪》:“ 齐 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,然无验者。” 唐 杜甫 《遣兴》诗之四:“上疏乞骸骨,黄冠归故乡。”《新五代史·明宗纪论》:“当是时,大理少卿 康澄 上疏言时事。” 吴晗 《朱元璋传》第七章第一节:“ 朱元璋 假托有星变,得杀大臣应灾,把 李善长 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起杀掉,这年 善长 已经七十七岁了,一年后有人替他上疏喊冤。”
(2).指奏章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 仲舒 所著,皆明经术之意,及上疏条教,凡百二十三篇。”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曹世叔妻》:“所著赋、颂、铭、誄、问、注、哀辞、书、论、上疏、遗令凡十六篇。”
词语解释:上言  拼音:shàng yán
进呈言辞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 王登 为 中牟 令,上言於 襄主 曰:‘ 中牟 有士曰 中章 、 胥己 者,其身甚修,其学甚博,君何不举之?’” 唐 韩愈 《荐士》诗:“上言愧无路,日夜惟心祷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太常公家传》:“会当祭祀,中人 魏忠贤 欲代行礼。公知之,乃先期上言曰:‘天坛寅清之所……窃谓刑餘不宜近至尊,而况天神饗祀之地乎。’”
词语解释:上玄  拼音:shàng xuán
(1).上天。《文选·扬雄〈甘泉赋〉》:“惟 汉 十世,将郊上玄。” 李善 注:“上玄,天也。”《周书·王悦传》:“ 梁 主内亏刑政,外闕藩篱,匹夫攘袂,举国倾覆。非直下民离心,抑亦上玄所弃。” 前蜀 杜光庭 《莫庭乂为川主修周天醮词》:“上愿国祚遐长,圣朝寧泰……三光顺度於上玄,万类繁昌於下土。”
(2).道家称人的心脏为上玄。《黄庭内景经·肾部》:“中有童子冥上玄。” 梁丘子 注:“心为上玄,上玄幽远,气与神连,故言冥上玄。”
词语解释:上浮  拼音:shàng fú
上升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质菲薄而无因兮,焉託乘而上浮?” 汉 司马相如 《上林赋》:“然后扬节而上浮,凌惊风,歷骇猋,乘虚无,与神俱。” 唐 欧阳詹 《玩月》诗序:“大空悠悠,嬋娟裴回。桂华上浮,昇东林,入西楼。”
词语解释:上田  拼音:shàng tián
土质最好的田地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﹝ 吴起 ﹞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外而令之曰:‘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,赐之上田、上宅。’” 唐 独孤及 《送何员外使湖南》:“上田无晚熟,逸翮果先飞。” 清 张翔凤 《种烟行》:“黠者招囝充力作,上田百亩种九区,可怜力薄苗叶短,不似烟叶高扶疏。”
词语解释:上城  拼音:shàng chéng
进城。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回:“我们乡下人,到了年下,都上城来买画儿贴。” 鲁迅 《呐喊·故乡》:“ 闰土 很高兴,说是上城之后,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。” 沙汀 《丁跛公》:“可是当他第二天上城时,要是他记性好,他一定会为他的胡说八道不好受的。”
词语解释:上车  拼音:shàng chē
登车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 子夫 上车, 平阳主 拊其背曰:‘行矣,彊饭,勉之!即贵,无相忘。’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骆统传》:“﹝ 统 ﹞与亲客归 会稽 ,其母送之,拜辞上车,面而不顾,其母泣涕於后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二》:“自史官废絶久矣…… 南 、 董 之位,以禄贵游, 政 、 骏 之司,罕因才授。故 梁 世谚曰:‘上车不落则著作,体中何如则祕书。’”
词语解释:上空  拼音:shàng kōng
指一定地点上面的天空。 周立波 《湘江一夜》:“各种火舌,一阵阵爆炸的红焰,一道道弹道的流光,闪耀地交织在墨蓝的田野的上空。”
词语解释:上意  拼音:shàng yì
君上的心意、意旨。《文子·上礼》:“羣臣推上意而坏常,疎骨肉而自容。”《新唐书·颜真卿传》:“权宠日甚,道路以目,上意不下宣,下情不上达,此权臣蔽主,不遵 太宗 之法也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巴延三》:“时有上亲侍小内臣 鄂罗裡 ,人素聪黠,颇解上意。”
词语解释:上开  拼音:shàng kāi
元 代杂剧,脚色登场,开始表演,略称“上开”。 元 金仁杰 《追韩信》第一折:“[末抱监背剑冒雪上开]‘自家 韩信 的便是。’” 元 杨梓 《霍光鬼諫》第一折:“[正末重扮 霍光 带剑上开]‘老夫 霍光 ,官拜大司马。’”
共588,分8页显示   1  2  3  4  5 下一页 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