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字词组
词语解释:千丈 拼音:qiān zhàng
极言其长、高、深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薪稾千车,船长千丈。” 北周 庾信 《终南山义谷铭》:“壁立千丈,峯横万仞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续古诗》之七:“盈盈一尺水,浩浩千丈河。”词语解释:万丈 拼音:wàn zhàng
形容很长很高或很深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是故善用兵者,势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隄,若转员石於万丈之谿。”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:“天有白虹,自子加午,广可十丈,长可万丈。”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六:“ 吴 水深万丈, 楚 山邈千重。” 方廷楷 《题〈蜕庵集〉》诗:“ 蜕庵 一集足千秋,万丈光芒笔底收。” 艾青 《公路》诗:“在万丈高的崖壁的边沿……凝固成了万里长的道路。”词语解释:百丈 拼音:bǎi zhàng
(1).极言高、深或远。 汉 枚乘 《七发》:“上有千仞之峯,下临百丈之谿。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》诗:“千仞写乔树,百丈见游鳞。” 唐 韩愈 《次同冠峡》诗:“落英千尺堕,游丝百丈飘。”《北史·西域传·小月氏国》:“其( 小月氏国 )城东十里,有佛塔,周三百五十步,高八十丈……所谓百丈佛图也。”
(2).牵船的篾缆。《宋书·朱超石传》:“时军人缘 河 南岸,牵百丈, 河 流迅急,有漂渡北岸者,輒为虏所杀略。” 唐 杜甫 《十二月一日》诗之一:“一声何处送书雁,百丈谁家上瀨船。”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百丈》:“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,问之 蜀 人,云,水峻岸石又多廉稜……故劈竹为大瓣,以麻索连贯其际,以为牵具,是名‘百丈’。”《醒世恒言·独孤生归途闹梦》:“从此一路都是上水,除非大顺风,方使得布帆,风略小些,便要扯着百丈。你道怎么叫做百丈?原来就是縴子。” 清 黄遵宪 《下水船歌》:“百丈横牵上瀨舟,三朝三暮见 黄牛 。”
(3).借指井绳。 唐 杜甫 《铜瓶》诗:“铜瓶未失水,百丈有哀音。”
(4). 唐 代名僧 怀海 ,住 洪州 百丈山 ,因以为号,称“百丈禅师”。参阅《景德传灯录·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》。词语解释:方丈 拼音:fāng zhàng
(1).一丈见方。 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 白傅 葬 龙门山 ,四方过者,必奠卮酒;塚前方丈之土,常成泥泞。” 茅盾 《锻炼》二:“窗外是不满方丈的小院子。”
(2).指方丈之食。极言肴馔之丰盛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,弗为也。” 赵岐 注:“极五味之饌食,列於前,方一丈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食则方丈,衣则龙章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贬误》:“﹝书生﹞乃於口中吐一铜盘,盘中海陆珍羞,方丈盈前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我想先夫在日,食前方丈,从者数百;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,好生伤感人呵!” 梁启超 《〈史记·货殖列传〉今义》:“彼食前方丈,而市酒肉者,得以养焉。”
(3).初指寺院。后指僧尼长老、住持的居室。《文选·王屮〈头陀寺碑文〉》:“ 宋 大明 五年,始立方丈茅茨,以庇经象。” 张铣 注:“言立方丈之室,覆以茅茨之草,以置经象也。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未若天尊,躬临方丈。” 唐 欧阳詹 《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》诗:“寂尔方丈内,莹然虚白间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戒指儿记》:“那尼姑连忙出门迎接,邀入方丈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3期:“两位男性住北间,两位堂客住南间,他自己告退回方丈。”
(4).指道观住持的居室。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真人答道:‘容稟,詔敕权供在殿上,贫道等亦不敢开读。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,再烦计议。’” 李劼人 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九:“看过了 吕纯阳 、 韩湘子 跨鹤并飞的亭子……便在方丈内坐了一会。”
(5).指寺院、道观的住持。 唐 陆龟蒙 《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》之三:“名价皆酬百万餘,尚怜方丈讲玄虚。” 清 黄钧宰 《金壶浪墨·八大寺》:“一寺之事,方丈总其成。” 郁达夫 《在寒风里》下:“第二天早晨一早,就辞别了方丈,走下山来。”
(6).传说中海上神山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 蓬莱 、 方丈 、 瀛洲 。” 晋 孙绰 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涉海则有 方丈 、 蓬莱 ,登陆则有 四明 、 天台 。” 宋 贺铸 《海月谣》词:“顿觉 蓬莱 、 方丈 ,去人不远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三》:“卧三脚木榻上,觉四体舒适,心神开朗,如居 蓬莱 、 方丈 间。”参见“ 方丈洲 ”。
词语解释:方丈洲 拼音:fāng zhàng zhōu
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。《海内十洲记·方丈洲》:“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,西南东北岸正等。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,上专是羣龙所聚;有金玉琉璃之宫,三天司命所治之处。”词语解释:寻丈 拼音:xún zhàng
泛指八尺到一丈之间的长度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有寻丈之数者,不可差以长短。” 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八:“ 柳公权 亲笔啟草二纸,皆小楷,字仅盈分,而结体遒媚,意态舒远,有寻丈之势。”词语解释:函丈 拼音:hán zhàng
亦作“ 函杖 ”。
(1).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若非饮食之客,则布席,席间函丈。” 郑玄 注:“谓讲问之客也。函,犹容也,讲问宜相对容丈,足以指画也。”原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。后用以指:讲学的坐席。《隋书·炀帝纪上》:“自时厥后,军国多虞,虽復黌宇时建,示同爱礼,函丈或陈,殆为虚器。” 宋 陆游 《斋中杂兴》诗之一:“成童入乡校,诸老席函丈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》:“牓发之日,随诸生后端拜堂下,仰瞻风采,心神肃然。既而屡赐延接,引之函丈之侧。”
(2).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。 宋 陆游 《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》:“早亲函丈,偶窃绪餘,曾未免於乡人,乃见待以国士。” 金 王若虚 《跋王进之墨本〈孝经〉》:“吾友 王进之 得其墨本而宝蓄之,仍图函丈之像,以冠其首。” 明 徐渭 《答龙溪师书》:“冒妄之深,伏希函丈裁之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》诗:“函杖天涯远,杓衡岁序移。无繇承问讯,祗益叹差池。” 子虚子 《湘事记》:“九月十四日 芝祥 来电曰:‘ 瀏阳 刘蔚庐 夫子函丈:千里一堂,并告 组庵 。’”词语解释:五丈 拼音:wǔ zhàng
见“ 五丈原 ”。
词语解释:五丈原 拼音:wǔ zhàng yuán
古地名。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, 斜谷口 西侧, 渭水 南岸。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。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 ,出 斜谷 ,驻军屯田,相持百馀日后,病卒于此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﹝ 建兴 ﹞十二年春,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,以流马运,据 武功 五丈原 。” 唐 王维 《送崔五太守》诗:“ 黄花县 西 九折坂 , 玉树宫 南 五丈原 。” 古直 《弔赵伯先先生》: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一例声吞 五丈原 。”亦省作“ 五丈 ”。 明 杨慎 《升庵诗话·吕温题阳人城》:“ 孔明 屯 五丈 , 魏 人畏之如虎。” 柳亚子 《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》:“秋风 五丈 ,悲 蜀 相之陨星。”词语解释:石丈 拼音:shí zhàng
宋 叶梦得 《石林燕语》卷十:“ 米芾 詼谐好奇……知 无为军 ,初入州廨,见立石颇奇,喜曰:此足以当我拜。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,每呼曰‘石丈’。”后用为奇石的代称。 清 诸九鼎 《石谱·墨竹石》:“既对此君,復近石丈。热客莫来,与尔霄壤。” 清 查慎行 《卢肇宅石笋一株犹存相传唐时故物也》诗:“地以名流著,人探古蹟来。便应呼石丈,幸不中碑材。”参见“ 拜石 ”。
词语解释:拜石 拼音:bài shí
(1).拜受俸禄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谢湘东王赉米启》:“不待候沙,同新渝之再熟;无劳拜石,均辽仓之重满。”
(2). 宋 米芾 擅书画,知 无为军 时,州治有巨石甚奇。 芾 见之大喜,曰:“此足以当吾拜。”遂具衣冠拜之,呼之为兄。世称“ 米颠 拜石”。事见 宋 叶梦得 《石林燕语》卷十。参阅 宋 费衮 《梁溪漫志·米元章拜石》、《宋史·文苑传六·米芾》。词语解释:我丈 拼音:wǒ zhàng
对老人的亲切称呼。 唐 杜甫 《奉赠李八丈曛判官》诗:“我丈特英特,宗枝 神尧 后。”词语解释:乡丈 拼音:xiāng zhàng
对同乡老年男子的敬称。 明 瞿佑 《归田诗话·锺馗图》:“乡丈 凌彦翀 ,名 云翰 ,号 柘轩 。 至正 间,以《周易经》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。” 明 谢榛 《四溟诗话》卷三:“统録若干曲请正於乡丈 苏东皋 。”词语解释:丈丈 拼音:zhàng zhàng
对尊长的敬称。 宋 苏轼 《与范蜀公书》之四:“丈丈高年,罹此苦毒,有识忧悬。”旧题 宋 尤袤 《全唐诗话·郑谷》:“﹝ 谷 ﹞故 永州 刺史之子。幼年, 司空图 与刺史同院,见而奇之,曰:‘曾吟得丈丈诗否?’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三回:“ 李逵 捻起拳头要打老儿。 戴宗 慌忙喝住。与他陪话道:‘丈丈休和他一般见识,小可陪丈丈一分麺。’” 清 吴乔 《答万季埜诗问》:“丈丈何故舍 盛唐 而为 晚唐 ?”词语解释:老丈 拼音:lǎo zhàng
旧时对年老男性的尊称。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一:“﹝ 管輅 ﹞於五月行至 南阳 平原,见一少年在田中割麦, 輅 嗟叹之而过。少年问曰:‘老丈有何事失声嗟叹而过?’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一回:“ 操 笑曰:‘何敢当老丈所言!’遂取酒食绢帛赐老人而遣之。” 清 李渔 《意中缘·赴任》:“我还有一句话,要替老丈踌躇。” 鲁迅 《野草·过客》:“老丈,你晚上好?”词语解释:臧丈 拼音:zāng zhàng
《庄子》寓言中的人物。指 姜太公 。 文王 至 臧 地巡视,见一丈夫钓,乃授政于 臧丈人 ,三年而国家大治; 文王 问可否扩而广之,以至统治整个天下, 臧丈人 当夜逃遁。见《庄子·田子方》。后因用以为典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铭》:“德秀 臧丈 ,风高 广 成。”词语解释:席函丈 拼音:xí hán zhàng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若非饮食之客,则布席,席间函丈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函,容也。既来讲説,则所布两席中间相去使容一丈之地,足以指画也。”谓师生间坐位相隔一丈,便于指画。后用以指讲学。 宋 陆游 《斋中杂兴》诗之一:“成童入乡校,诸老席函丈。”词语解释:岳丈 拼音:yuè zhàng
亦作“岳丈”。 岳父。 元 黄溍 《日损斋笔记·杂辨》:“俗呼人之妇翁曰岳丈,曰泰山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散发归林》:“女婿要同归,岳丈意何如?”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丈人》:“至妇翁曰岳丈,曰泰山,其説纷纷不一。或曰 晋 乐广 为 衞玠 妻父,岳丈盖‘乐丈’之讹也。《释常谈》则曰:因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也。” 张天翼 《新生》:“我的岳家--从岳丈起,直到小内侄为止,--没有一个不卑鄙龌龊,自私自利!”按,今字多用“岳”,不用“岳”。词语解释:年丈 拼音:nián zhàng
犹年伯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续黄粱》:“ 曾 心气殊高,便指同游曰:‘某为宰相时,推 张年丈 作南抚。’”词语解释:亿丈 拼音:yì zhàng
极言其高。 汉 贾谊 《过秦论上》:“据亿丈之城,临不测之谿以为固。” 唐 韩愈 《南山诗》:“新曦照危峨,亿丈恒高袤。”词语解释:山丈 拼音:shān zhàng
雄性山魈。 宋 叶廷珪 《海录碎事·鸟兽草木》:“山魈, 岭 南有,一足反踵,手足皆三指,雄曰山丈,雌曰山姑。夜扣人门,雄求金繒,雌求脂粉。”词语解释:表丈 拼音:biǎo zhàng
即表丈人。 唐 郑蕡 《才鬼记·窦玉》:“问 竇 之先,及伯叔昆弟,詰其中外亲族,乃 玉 旧亲,知其为表丈也。”词语解释:文丈 拼音:wén zhàng
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怪术》:“众言 石旻 有奇术……盛传 寳历 中, 石 随 钱徽 尚书至 湖州 ,尝在学院,子弟皆以文丈呼之。”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中:“臣不识在朝文丈,臣不敢自专。”词语解释:赋丈 拼音:fù zhàng
古代天子筑城时,分派给诸侯应完成的工程尺丈数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:“属役赋丈,书以授帅,而效诸 刘子 。” 杜预 注:“付所当城尺丈。” 杨伯峻 注:“随国之大小,分嘱出役若干,完成工程若干丈。”词语解释:叔丈 拼音:shū zhàng
见“ 叔丈人 ”。
词语解释:叔丈人 拼音:shū zhàng rén
妻子的叔父。 宋 黄庭坚 《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羲》 宋 任渊 题注:“ 王淮奇 字 庆源 …… 东坡 叔丈人也。”亦省作“ 叔丈 ”。 宋 苏轼 《与王庆源书》之一:“想叔丈与丈人及诸姪,岁时相遇,乐不可名。”词语解释:佛高一尺,魔高一丈 拼音:fó gāo yī chǐ , mó gāo yī zhàng
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,要警惕外界诱惑。佛,指佛法;魔,指魔法。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(多指正义的)增长,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(多指非正义的)则加倍增长。 明 李贽 《与梅衡湘书》:“‘佛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’昔人此言,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,如形之有影,声之有响,必然不相离者。”词语解释:阿丈 拼音:ā zhàng
对岳父或其他男性长辈的尊称。《南史·恩倖传·茹法珍》:“帝( 齐 东昏 )呼 宝庆 ( 潘妃 父)及 法珍 为 阿丈 , 虫儿 及 东冶 营兵 俞灵韵 为阿兄。” 清 李渔 《凰求凤·酸根》:“[小生]全亏阿丈耳聋,不受新郎耻辱。”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丈人》:“ 庄绰 《鸡肋篇》,引 柳子厚 称妻父 杨詹 为丈人,以为后世呼妻父为丈人之始。然《南史》 齐 东昏 呼 潘妃 父 宝庆 为阿丈……是 六朝 及 唐 已有是称。”词语解释:食案方丈 拼音:shí àn fāng zhàng
同“ 食前方丈 ”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孝养》:“高臺极望,食案方丈,而不可谓孝。”词语解释:馆丈 拼音:guǎn zhàng
翰林前辈对后辈的称呼。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二:“翰林前辈称后辈曰馆丈。必四科以前之前辈,或有师生之谊者则可,否则无是称。近见翰林一经散馆授职,与新庶常作札,輒曰馆丈,丑甚。”词语解释:食味方丈 拼音:shí wèi fāng zhàng
同“ 食前方丈 ”。 《晏子春秋·问下二》:“昔吾先君 桓公 善饮酒穷乐,食味方丈。”词语解释:食前方丈 拼音:shí qián fāng zhàng
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都摆满了食物。形容生活奢侈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,弗为也。” 赵岐 注:“极五味之饌食列於前,方一丈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我想先夫在日,食前方丈,从者数百;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,好生伤感人也呵!” 明 沉自徵 《鞭歌妓》:“老夫衰迈无能,食前方丈,侍妾数十人,当之有愧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献饭》:“寻常,进御大官,饌玉炊金,食前方丈,珍羞百味,犹兀自嫌他调和无当。”词语解释:食必方丈 拼音:shí bì fāng zhàng
同“ 食前方丈 ”。 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:“性奢豪,食必方丈,旦輒为十人饌。”词语解释:词丈 拼音:cí zhàng
对前辈诗人的敬称。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忽于小市上购得前朝 顾尚书 东桥先生 手书诗幅,题云:‘ 茂慈 词丈就北山之麓构园,名 随园 。’” 清 秋瑾 《题乐天词丈〈春郊试马图〉》诗序:“甲辰南归,适见 南海 乐天 词丈有《春郊试马图》之咏,一时和作如林,无美不备。”词语解释:道丈 拼音:dào zhàng
对老年道士的敬称。 明 冯梦龙 《邯郸梦·入梦成亲》:“[丑]道丈何来?[外]我乃 回道人 ,借坐一回。” 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官常一》:“道丈识力坚定,宜静重养望,勿逐时好。”词语解释: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 拼音:dào gāo yī chǐ , mó gāo yī zhàng
(1).原为佛教语,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。谓正气难以修得,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六: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冤业随身,终须还账。”
(2).比喻一事物兴起,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。 清 谭嗣同 《仁学》四三: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愈进愈阻,永无止息。” 梁启超 《说动》:“於是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事涉求新,輒生阻力。”
(3).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。 周恩来 《“四八”烈士永垂不朽》:“但是‘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’。政协决议、停战协定和整军方案的实施,是决不会顺利的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:“风浪是意料中的事;所谓‘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’!他, 吴荪甫 ,以及他的同志 孙吉人 他们,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,难道就怕了什么?” 浩然 《艳阳天》第一三六章:“大家不要怕,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我看他这一回是走到最后一步了。”词语解释:光芒万丈 拼音:guāng máng wàn zhàng
同“ 光焰万丈 ”。 清 龚自珍 《金缕曲·沉虹桥广文小像题词》:“笑年来光芒万丈,被他磨尽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丛钞·唐人选唐诗》:“余谓 李 杜 诸人,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。”词语解释:光焰万丈 拼音:guāng yàn wàn zhàng
形容极其辉煌灿烂。 唐 韩愈 《调张籍》诗:“ 李 杜 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韦素园》:“这些人大抵便是所谓‘文学家’……以为将我除去,他们的文章便光焰万丈了。” 胡适 《〈科学与人生观〉序》:“那光焰万丈的科学,决不是这几个玄学鬼摇撼得动的。”词语解释:大八丈
大人物词语解释:皇丈
皇帝的岳父词语解释: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 拼音:mó gāo yī chǐ , dào gāo yī zhàng
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。 杨成武 《层层火阵烧野牛》: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在粉碎 日 寇‘驻屯清剿’的斗争中, 冀中 人民的天才创造--地道战,大显神威。”《人民日报》1952.4.7:“但是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,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坚决行动,完全有可能阻止帝国主义为毁灭人类而准备的新的战争的爆发。”词语解释:执丈 拼音:zhí zhàng
对年长友人之称。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此中羣仙别馆,诸执丈皆游戏於兹,来日当集吾舍,将乞其诗文,送汝归去。”词语解释:市丈 拼音:shì zhàng
市制长度单位。一市丈等于十市尺。通称丈。词语解释:火冒三丈 拼音:huǒ mào sān zhàng
形容十分生气。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九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 陶菊隐 《筹安会“六君子”传》第六章:“ 章太炎 以自己惨淡经营《民报》多年,一旦复刊,竟被摈斥,不由得火冒三丈。”亦作“ 火冒三尺 ”。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五章:“当 自成 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,他不禁火冒三尺,恨恨地骂了一声:‘该死!’”词语解释:寅丈 拼音:yín zhàng
对同僚的尊称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鬼怪·穆象元判冥》:“诸僚新旧代去者,或未识面,间以相问,则旧者告以此旧寅丈 穆公 ,重加款接。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婚诺》:“请问老寅丈,一向还在大令兄处,二令兄处?”词语解释:清丈 拼音:qīng zhàng
谓详细地测量土地。 明 张居正 《答山东巡抚何来山书》:“清丈事,实百年旷举,宜及僕在位,务为一了百当,若但草草了事,可惜此时,徒为虚文耳。”《明史·梁材传》:“御史 郭弘化 言天下土田视国初减半,宜通行清丈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六·成给事》:“﹝ 成给事中 ﹞在省中无他建白,惟请遣官清丈 蜀 省田,增加赋税。” 赵树理 《李有才板话》四:“第二是清丈土地,办法是除了政权,各团体干部参加外,每二十户选个代表共同丈量。”词语解释:一跳八丈 拼音:yī tiào bā zhàng
(1).形容精力充沛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咱昨日在围场上,你一跳八丈的,如何就这们不好的快?想是脱衣裳冻着了。”
(2).现多用以形容脾气很大,容易发怒。如:他一跳八丈高地大发雷霆。词语解释:日落千丈 拼音:rì luò qiān zhàng
形容景况急剧下降。 郭沫若 《塔·喀尔美萝姑娘》:“人事变迁,真是谁也不能前料。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,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。”参见“ 一落千丈 ”。
词语解释:一落千丈 拼音:yī luò qiān zhàng
唐 韩愈 《听颖师弹琴》诗:“躋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。”原指琴声骤然低落。后常用以形容景况急剧下降。 宋 王迈 《上何帅启》:“失势一落千丈强,自安蹇步;衝人决起百餘尺,坐看羣飞。” 清 叶廷琯 《鸥波渔话·蒋珊渔残稿》:“百步九折餘,一落千丈势。” 孙中山 《国民要以人格救国》:“为什么我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呢?这就是因为我们 中国 人不自振作,所以堕落。” 王西彦 《黄昏》:“由于官路上来往客商的减少,生意也就一落千丈。”词语解释:日高三丈 拼音:rì gāo sān zhàng
犹日上三竿。 明 汤显祖 《南柯记·录摄》:“日高三丈,还不见六房站班,可恶可恶!”《古今小说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:“到明朝, 梁尚宾 只推头疼,又睡个日高三丈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六:“ 金和尚 他们一伙五六十个火柴厂工人到了老板 周仲伟 住宅附近的时候,已经日高三丈。”参见“ 日上三竿 ”。
词语解释:日上三竿 拼音:rì shàng sān gān
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。约为午前八、九点钟。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,时间不早。《南齐书·天文志上》:“ 永明 五年十一月丁亥,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。” 唐 韩鄂 《岁华纪丽·春》:“日上三竿。”旧注:“古诗云:‘日上三竿风露消。’”《五灯会元·径山杲禅师法嗣·西禅鼎需禅师》:“又谁管你地,又谁管你天。物外翛然无箇事,日上三竿犹更眠。” 宋 杨亿 《劝石集贤饮》诗:“日上三竿宿雾披, 章臺 走马帽簷欹。” 老舍 《宝船》第一幕:“咱们的皇上多么懒哪!日上三竿他才起,先喝一大碗香油,然后吃好几大张葱花烙饼。”亦省作“ 日三竿 ”。 宋 陆游 《示儿辈》诗:“坐使乃翁无一事,高眠常到日三竿。”词语解释:查丈 拼音:zhā zhàng
检查丈量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杂课·芦课》:“查丈之时,不必直量至水。”词语解释:师丈 拼音:shī zhàng
对老僧的尊称。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九○引 唐 王洙 《东阳夜怪录》:“师丈骋逸步於遐荒,脱尘机於维縶,巍巍道德,可谓首出儕流。”词语解释:一日千丈 拼音:yī rì qiān zhàng
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。 孙中山 《革命原起》:“不期年而加盟者已逾万人,支部则亦先后成立於各省。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,其进步之速,有出人意表者矣。” 朱自清 《我是扬州人》:“ 扬州 真象有些人说的,不折不扣是个有名的地方……可是现在衰落了,经济上是一日千丈的衰落了。”词语解释:国丈 拼音:guó zhàng
帝王岳父的俗称。多用于小说戏曲中。《三侠五义》第四回:“ 仁宗 皇帝登了大宝,就封 刘后 为太后,立 庞氏 为皇后…… 庞吉 为国丈加封太师。”京剧《二进宫》:“太师爷娘娘的父,他本是皇亲国丈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太平礼制》:“朕岳丈天下人大同称囯丈。”词语解释:劣丈 拼音:liè zhàng
犹愚丈。世交长辈自谦之称。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二:“ 莱公 ( 寇準 )知 开封府 ,一旦,问 嘉祐 ( 王嘉祐 )曰:‘外人谓劣丈云何?’ 嘉祐 曰:‘外人皆云丈人旦夕入相。’”词语解释:一落千丈 拼音:yī luò qiān zhàng
唐 韩愈 《听颖师弹琴》诗:“躋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。”原指琴声骤然低落。后常用以形容景况急剧下降。 宋 王迈 《上何帅启》:“失势一落千丈强,自安蹇步;衝人决起百餘尺,坐看羣飞。” 清 叶廷琯 《鸥波渔话·蒋珊渔残稿》:“百步九折餘,一落千丈势。” 孙中山 《国民要以人格救国》:“为什么我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呢?这就是因为我们 中国 人不自振作,所以堕落。” 王西彦 《黄昏》:“由于官路上来往客商的减少,生意也就一落千丈。”词语解释:契丈 拼音:qì zhàng
旧时朋辈间敬称。 宋 杨万里 《答朱侍讲书》:“知我者其惟亡友 钦夫 与契丈乎,由今观之,知我者 钦夫 一人而已。” 宋 杨万里 《慰程监簿书》:“书问不至於亲旧,深交厚契如吾契丈,亦復作踈。”词语解释:姑丈 拼音:gū zhàng
姑母的丈夫。 宋 张表臣 《珊瑚钩诗话》卷二:“覩胥史十辈,内一人乃姑丈 惠泽 字 慎微 ,亟下马揖之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○四回:“留下路远走不迭的,乃是姑丈 方翰 夫妇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一回:“原来他有一位姑丈,是 广东 候补知府,所以他一心要找他姑丈去。” 洪深 《贫民惨剧》第二幕引子:“现拿着一包衣服,上我姑丈 刘 家里去,当几吊钱。”词语解释:妹丈 拼音:mèi zhàng
妹夫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妹丈,这话也説不得了。”词语解释:姊丈 拼音:zǐ zhàng
即姐夫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考城隍》:“予姊丈之祖, 宋公 讳 燾 ,邑廪生。”一本作“ 姊夫 ”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狐梦》:“ 大娘 曰:‘四妹妹亦要见姊丈耶?此无坐处。’”参见“ 姐夫 ”。
词语解释:姐夫 拼音:jiě fū
(1).姐姐的丈夫。 元 关汉卿 《鲁斋郎》楔子:“不是别人,是 鲁斋郎 强夺了我浑家去了。姐姐、姐夫,与我作主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八回:“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,姐夫 孙新 这等本事也输与他。” 沙汀 《丁跛公》:“‘听说已经开奖了哩!’他说,偷着瞟了姐夫一眼。”
(2).岳父母称女婿,犹今称“他姐夫”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丈人却来与女壻攀话,説道:‘姐夫,你须不是这等算计。’”
(3).妓家称嫖客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一回:“﹝虔婆﹞説道:‘姐夫贵人,那阵风儿刮得你到于此处!’”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鴇子举杯敬公子説:‘ 王姐夫 ,我女儿与你成了夫妇,地久天长,凡家中事务,望乞扶持。’” 清 余怀 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﹝妓家﹞称客曰姐夫。”词语解释:姐丈 拼音:jiě zhàng
姐姐的丈夫。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三四:“他的确是一片热诚的来给姐丈送钱,为是博得姐丈的欢心,谁知道结果会是碰了一鼻子灰。”词语解释:宗丈 拼音:zōng zhàng
旧时同姓年长者之间的尊称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五:“院判道:‘看亡兄分上,宗丈看顾他一分则箇。’府判道:‘宗丈且到敝衙一坐,小可叫来问箇明白,自有区处。’”词语解释:姻丈 拼音:yīn zhàng
对姻亲长辈的尊称。《剪灯馀话·两川都辖院志》:“姻丈谢世以来,服已闋矣。”词语解释:姨丈 拼音:yí zhàng
母亲的姐妹夫。词语解释:墨丈 拼音:mò zhàng
古代以五尺为一墨,二墨为一丈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目之察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;其察色也,不过墨丈寻常之间。” 韦昭 注:“五尺为墨,倍墨为丈。”